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与痛苦     
画家亨利·马蒂斯年轻的时候,每个星期都会去大师雷诺阿的画室拜访他。后来,雷诺阿患上关节炎,马蒂斯就开始每天都去看望他,给他带去食物、画笔和颜料,总是想劝说大师,说他工作太过度了,需要休息一下。  相似文献   

2.
1987年从峨眉调乐山不久就认识了毛西旁老师,二十年的忘年之交终身受益。每年与毛老师都有多次的请教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到他家去探望的。后来他的糖尿病严重了,我便常常坐在他的床塌前倾听。怎能忘毛老师那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怎能忘他默默无闻,潜心做学问的科学严谨态度;怎能忘他为人做事光明磊落,不求闻达的人格魅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轻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这些最朴实而简单的语言就是毛老师在我心中的真实写照。2006年9月14日毛老师驾鹤西去,离开了关爱他、景仰他的人们,但他在我心中永远是学习的榜样,奋斗的坐标,是一盏永不泯灭的明灯。  相似文献   

3.
作为杨善洲同志之后的第七任保山市委书记,我深感荣幸。在保山工作的7年时间里,我同杨善洲同志在工作中、生活中有过多次接触,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真诚,在杨善洲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信仰坚定,而且是始终如一,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不动摇;他对人真诚,一点私的、假的、虚伪的东西都没有,这是他的品质所在;他朴实无华,体现在对生活的追求上和对事物问题的看法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什么就是什么;他表里如一,认准的事情,始终不渝地去追求,去实现;他淡泊名利,唯独对群众的利益不淡,表现得非常实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把对子女们最大的父爱,化为对他们极为严格的要求。他三番五次告诫子女们和侄子辈:“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你们是我毛泽东的子女,处处、事事、时时都要夹着尾巴做人。做一个普通的人。”“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  相似文献   

5.
钟烙 《人事天地》2006,(6):25-26
案例:期望值过高 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临近毕业了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相似文献   

6.
竹山县的彩船歌历史悠久,大人、小孩都能唱上几段。王义富就是当中最活跃的分子。邻里出现纠纷,他用歌声去化解;农村工作出现阻力,他用歌声去推进;推广农业新科技,他用歌声去宣扬……乡新们亲切地称他为“歌王”。  相似文献   

7.
未到古巴前,我们都以为这里的社会治安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这里比较贫困,经济不怎么景气。接我们下船的代理看出我们的顾虑,笑着说你们下地体会一下就知道了,古巴人是最讲友情的。他如实告诉我们:“古巴目前有三低,低收入、低消费、低犯罪率。”接着,他还说了一句“北京——哈瓦那”。在笑声中我们都轻松下来,看来这个地方一定得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说:从小到大几乎没见到父亲写过信。可在那个特殊的岁月,为了大女儿的婚姻问题,为了大儿子的治病问题,为了小女儿和小儿子上学的问题,他多次给毛泽东写信,能为儿女们想到的、做到的,他都竭尽全力去做了。  相似文献   

9.
1990年,我的朋友陈树柏教授,计划在美国硅谷创办一所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型大学。为此,他走访美国的政治、经济、学术、企业各界人士,寻求支持,谑称“化缘”。一天,他拉我一同去拜访蔡孟坚将军。此人在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内都非常“有名”,因为他经手办理过大名鼎鼎的、“可能改写中国现代历史”的顾顺章事件。  相似文献   

10.
聂力 《人事天地》2007,(12):12-12
以后都注意点就是 解放初期,父亲代理总参谋长时,有一天,毛泽东把他叫了去,一见面就猛批,原因是毛泽东认为一封比较重要的电报,没经他看,总参就以军委名义批发了。毛泽东严厉地说:“以后不能越权,凡是以军委名义发的电报,一律先送给我看以后再发。”  相似文献   

11.
若邻 《人事天地》2008,(12):33-33
从传统意义上说,尹纯尧不算个好学生,因为他太不安分,总是东奔西跑的。读小学五年级时,他就推着自行车卖冰棍;从初中到大学,他每年暑假都去打工;从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再没向家人要过一分钱;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给其他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大学还没毕业,  相似文献   

12.
横刀 《人事天地》2007,(3):40-40
中专毕业后,他去了深圳打工。不到半年,凭着个人的勤奋和超强能力,他坐到了管理层位置,每月能挣到5000元。那时他才17岁,可他并不满足,为了大学梦,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准备补习,参加当年的高考。可是没有一所中学愿意收他,因为他没读过高中,所有人都认为他考不上大学,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最后,好不容易有个学校收了他,第一次月考,他就考了全班倒数第二,但他毫不气馁,依然刻苦努力。第二次月考,他升到全班第一,第三次已经是全市第一。一个学期后,他成为当地15年来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任才 《人事天地》2006,(10):24-24
案例: 家境不错的周先生是家中独子,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养盛了养尊处优的个性。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从事销售业务工怍,因为他能说会道,业绩虽然不是很好,也还过得去。但做了一年后,他开始厌倦销售工怍,觉得自己在工作上并不出色,而且做业务跑来跑去,太辛苦,压力也太大,想换份工怍。周先生有意去从事工作和收入都相对稳定些的软件编程。但因为销售工作比较忙,他人又比较懒散,工作后,周先生几乎没有再看过专业方面的书,原本就不是很精通的专业现在更是生疏。正在考虑辞职的周先生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辞职,辞职后是否应该去从事编程工作。  相似文献   

14.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15.
兄弟争死     
子浩 《人事天地》2008,(10):1-1
南北朝《南史·孙棘传》里记载,有个彭城人叫孙棘,他弟弟孙萨按规定要到军队服役,可是因故没能按期到达,按律当斩。 孙棘即到郡府去说:“我身为兄长,是我叫他不去应征的,是我罪该万死!”  相似文献   

16.
钵水如心     
一天,佛祖领着一位弟子出游。天气十分炎热,佛祖和弟子都出了很多汗。他们路过一个波光粼粼的湖,佛祖对他的弟子说:“徒弟,我渴了,你去湖里弄一些水来喝吧。”  相似文献   

17.
斯坤 《人事天地》2007,(4):26-26
油漆工的儿子沃尔顿,不仅努力读书,假日也常常跟着父亲去给人刷油漆。他考上了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但家里拿不出足够的学费。他决定去打工挣钱。凭着精湛的油漆技术,他领到了一个工程,负责油漆一栋房子的门窗。  相似文献   

18.
肖晰 《人事天地》2006,(9):28-28
朋友春是一位老实木讷的人,在他去参加一家银行的职位招聘面试前,我想他肯定“没戏”,谁知他竟在众多的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春说,其实那次招聘面试也谈不上幸运,他只是老老实实办事,规规矩矩说话,缘于此才使他得到了公司的欣赏。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人事天地》2008,(3):19-21
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是个不安份的人。他主动离开亲戚的工厂,去五金厂做推销员,打开了局面后又跳槽去了塑胶公司,这一段经历值得创业者们寻味。  相似文献   

20.
李力 《人事天地》2010,(25):62-62
报载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怀。一天他拾到一个易拉罐,如果他像以往一样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只能赚几分钱。他看着手中的易拉罐,突然想到,如果将它熔化,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一些钱?于是他将这只易拉罐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金属,然后拿去化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