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街道白石龙村,是一个在深圳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村子,可它的名字却与历史上著名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场秘密大营救始于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的1941年末,历时3个月,遍及10余省市,从中共中央南方局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从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到中共粤北粤南委员会,从中共香港市委员会到东江游击队,还有香港从事情报工作的地下工作者,他们像一根互相看不见的锁链,一环紧扣一环,组成了特别的营救大军,营救被困于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高达800多人.著名作家茅盾曾称之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王国梁的长篇历史小说《大营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就作品的气质而言,《大营救》或可称为《秘密大营救》《香港大营救》《胜利大营救》,因为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一种以正义的大智慧、大谋略、大气魄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大侵略、大阴谋、大邪恶的命运感和危机感。从中华民族历史气脉的层面上来体察书中展现的种种历史场景,毫无疑问,"大营救"是一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博弈,《大营救》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历史活剧。  相似文献   

3.
寻找白石龙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街道白石龙村,是一个在深圳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村子,可它的名字却与历史上著名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在进入香港回归倒记时的今天,本刊特推出连载《香港大营救》。香港今日的经济奇迹众所周知,香港昨日的胜利大营救便非尽人皆知了。这就是周恩来成功策划、指挥的800名文化精英在日本海陆封锁下、日伪顽匪四面夹击中胜利撤向大后方的历史奇迹!  相似文献   

5.
香港秘密大营救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关于其中的一些问题值得继续考辨。一是香港沦陷后打通港九间中国共产党组织联系的关键人物和香港秘密大营救中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廖安祥,并非以往研究认定和当事人回忆的群众或"爱国商人",而是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秘密交通员、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自己人";二是夏衍等人是1942年1月8日或9日离香港经长洲到澳门转内地的,与夏衍一样走西线撤退的总人数估计为60人左右;三是东线营救的总人数,估计在百人以上。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的关键,是秉持学术研究的"怀疑精神"和"追问习惯",回到历史现场,遵循历史研究的时间序列理念和考证方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当时的人与事。只有这样书写出来的历史,才可能成为信史。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名重一时,广东与桂林文化城的渊源很深,影响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桂林文化城赖以形成的政治环境与广东有不解之缘,突出表现在广东党组织所领导的文化大营救将众多文化人抢救到桂林;二、战时,许多文化人、文化团体在粤桂之间颠沛流离,从上海到广州,从广州到桂林,从桂林到香港,又从香港经广东折返桂林,坚持文化抗战;三、广东的文化人、文化团体在桂林活动,为桂林文化城的创建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4月,王国梁的长篇纪实小说《大营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了1942年春,香港沦陷,日军和国民党特务在港岛、九龙和深圳边境撒开大网,想把抗战以来逃到香港避难的近千名文化人士都拉拢麾下,就在这历史的紧要时刻,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一批优秀的粤港地下党员与之斗智斗勇,终于在刀口下胜  相似文献   

8.
在一群献身于民族解放的忠勇共产党人努力下,香港大营救取得了光辉的胜利。除了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史实外,在香港全境回归祖国的今天,还留下了永志不忘的启迪,永为宝贵财富的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9.
闻名中外的香港大营救○李军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隆隆炮声中,日军又突然向英占香港、九龙进攻。由于港英当局毫无准备,港九英军几乎无抵抗能力,仅半个多月时间,“东方明珠”即落入日寇手中。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奸淫掳掠,并开始搜捕抗日分子。...  相似文献   

10.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尽管国共两党都千方百计营救旅港各界抗日人士,尤其被誉为“秘密大营救”的中共营救活动,从日寇的魔掌下抢救一大批知名人士和抗日青年1000多人,更是名闻中外,然而仍有一部分知名人士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从香港撤退。他们或被日军逮捕入狱,或被  相似文献   

11.
王国梁的长篇纪实文学《文化人大营救》经过近一年的辛勤耕耘,已由花城出版社于近日出版,更名为《大营救》。《大营救》反映的是粤港中共组织、东江纵队与日军、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胜利地营救避港的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夏衍、胡风、千家驹、蝴蝶等近千名文化人、民主人士的故事。该书内容详实、情节曲折、文笔生动,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党史教育普及读物。本刊近两期节选邹韬奋脱险走东江的惊险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提起抗战时期香港文坛,尤其是论及中国共产党和战时香港文坛的关系时,研究者大多着眼于以下两个论题:第一,为保护中国文化精英和发展抗战文化事业,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审时度势,部署一批又一批文化人从内地转移到香港,并指导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等机构占领一系列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文化人的作用;第二,当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旅港文化人陷于日军包围、逮捕、杀害的险恶环境时,中共成功地进行了“秘密大营救”,并在文化人进入内地和大后方途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以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却被忽略了,即当战时香港文坛发生矛盾和争论时,周恩来具体指示廖承志和“香港八办”妥善处理,并最终把旅港文化人最大范围地团结起来,建立最广泛的香港文化界  相似文献   

13.
1936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北方局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和统战关系,将关押在北平国民党监狱中的一大批共产党员营救出来,为党保存了一批中坚力量。在这次大营救斗争中,有一位湖北新洲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新洲县早期共产党员魏梦龄。  相似文献   

14.
建设局长因腐败被审查后,其夫人以“佛”为 媒,开始了一场愚昧的“救夫行动”。不料,她不惜 血本的“大营救”行动却掉进了一个“半仙姐姐”精 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15.
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情空前!生命威胁空前!危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调集一切力量,展开了有序、有力、有效的生命大营救和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6.
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情空前!生命威胁空前!危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调集一切力量,展开了有序、有力、有效的生命大营救和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7.
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情空前!生命威胁空前!危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调集一切力量,展开了有序、有力、有效的生命大营救和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秘书古柏,于1935年春在广东龙川鸳鸯坑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至于古柏为何来龙川,其牺牲的经过和原因,以及毛泽东下令缉拿查处凶手的过程,许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团。直至1956年公安部督办,经龙川县专案组近一年时间的侦查,案件终于真相大白。毛泽东下令公安部督办1956年初,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了古柏夫人曾碧漪。会议间隙,曾碧漪高兴地告诉毛泽东,她与古柏在中央苏区失散多年的儿子古忆民在瑞金找到了。毛泽东在为她高  相似文献   

19.
正7月12日,"周恩来与文化名人"图片展在重庆历史名人馆举行。展览精选了20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讲述了周恩来与郭沫若、老舍、齐白石、曹禺、徐悲鸿等26位文化名人之间的感人往事。  相似文献   

20.
1960年初,在山西省平陆县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食物中毒重大事件,当年那场大营救媒体披露甚多,还制成各种文艺作品.因此成为那个年代里老幼皆知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