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把军队撤到大西南,避敌观战。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宜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匆匆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当时的东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了蒋介石争夺的重要目标。他凭借所谓合法政府的地位,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作护身符,加之又有美帝国主义的全力相助,妄图用军事、行政双重  相似文献   

2.
争取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同国民党蒋介石一场严峻的斗争,就其斗争形式来讲,主要表现在军事方面,但外交斗争是一个重要侧面.这主要是由东北的特殊形势决定的.因为抗战结束前夕签订的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把东北纳人到美苏对抗的战略格局中去,使争夺东北的斗争带有国际性.如同中共中央当时给东北局的指示中所说;“这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斗争.”这种斗争形势向中共提出了如何运用外交策略的问题.所谓运用外交策略,主要是指如何处理好同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苏联根据中苏条约出兵东北,并将把东北交给蒋介石.因此,中共进军东北首当其冲的障碍就是中苏条约的限制.美国虽然没有直接介入东北,但它是蒋  相似文献   

3.
1945年2月,在为处理战后问题而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苏美就远东势力范围划分达成了妥协,即苏联作出了只支持国民党政府的承诺,美国同意苏联提出的在中国东北享有特殊权益的条件,并作出了向国民党转达雅尔塔协议,说服它同苏签定一项条约,以使苏联提出的条件得以实现的保证。这样,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同苏联进行了谈判,双方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本文试从此条约的签定及其对战后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吕虹 《党史纵横》2001,(1):30-33
上 篇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而跃居世界一号霸主的美国,为变中国为殖民地,推行着扶蒋反共政策。蒋介石自恃后台硬,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和暗杀。在中原、山东、苏北、晋南战火弥漫,李公朴、闻一多相继倒在血泊中。美国一面派马歇尔将军出面调停,一面帮助蒋介石调兵,空运至东北、华北各战略要点;不仅以美式武器装备了 54万蒋军,以“剩余物资”、“租借物资”名义及 14次贷款计 28亿美元给蒋介石,而且还利用联合国善后救济公约规定的“由联合国中未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捐献的,缴纳数为当年该国总收入的…  相似文献   

5.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生平第一次踏出国门,出访苏联。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斯大林庆祝70大寿。除了祝寿之外,毛泽东还担负了一项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废除苏联于1945年与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然后重新签订一个"既好看又好吃"[1]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然而,此次谈判过程却坎坷异常。就在中苏博弈的过程中,原本是要破坏中苏关系的美国却事与愿违地推动了新条约的签订。  相似文献   

6.
1958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出版了一本书,名叫《新疆:是抵押品还是枢纽?》。它是由美国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艾伦·惠廷和中国的盛世才合著的。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惠廷阐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同新疆盛世才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地叙述了1933年至1944年间,盛世才为统治新疆而寻求苏联援助,又为统治新疆而反苏反共的历史过程。作者在叙述中带有明显的反苏情绪。该书的第二部分,题为《共产主义在新疆的失败》(Red Failure in Sin Kiang),作者就是臭名昭著的盛世才。惠廷是怎样和盛世才建立起这种“合作”关系的姑且不论,只就盛世才这部回忆录的内容来看,他把自己吹嘘成世界上的反共领袖之一,在新疆取得了反共的丰富经验。他捏造了毛泽民、杜重远、陈秀英(盛的弟媳)等受害者所谓的“认罪”口供,以证明共产党图谋  相似文献   

7.
新疆军阀盛世才从1933年4月到1944年8月统治新疆达11年零5个月之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疆王”。出于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他长期执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共、苏联有过一段密切交往。他还曾向中共提出入党的要求,后又密赴莫斯科,说服斯大林同意他加入苏联共产党。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蒋介石的极力拉拢下,盛世才抛弃大人林,投入蒋介石的怀抱,转而实施亲蒋反苏政策。1944年盛世才一度又想亲苏反蒋,斯大林恨其反复无常,不予理踩。后盛世才被革去新疆本兼各职,转任农林部长,成为蒋介石的笼中鸟,新疆则名副其实成为中国一个省区  相似文献   

8.
1949年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失败之际,其国务卿艾奇逊于7月30日致函杜鲁门总统,提出了有关通过支持中国的“民主个人主义者”来促使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和平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策略。艾奇逊称得上是对华“和平演变”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由对蒋介石失望而一度准备"弃蒋",转为重新"扶蒋"。这中间的变化过程,直接影响了蒋介石的命运,也影响到新中国解放台湾的进程,给后来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一些变数,留下了可供研究的空间。美国"等待尘埃落定",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早在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对蒋介石集团的腐败产生不满。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美国政府对蒋介石集团更加不满,一些美国政要提出抛弃蒋介石。1948年9月8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司在乔治·凯南的主持下制定了一份题为《重审并制定美国对华政策》的文件。文件要求改变过去全力扶蒋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蒋经国对1945年夏随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回忆。1945年,美国还没有把《雅尔塔协定》公布以前,我们政府已经派员到莫斯科去进行中苏谈判,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究其原因,除了蒋介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抗日三天就亡国”和“依赖国联公理裁决”外,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这里的“攘外”即是对日军的侵略妥协退让;“安内”则是压迫各异己力量和民众的抗日运动,“围剿”苏维埃红军,而“剿共”被当作抗日的前提.“攘外必先安内”作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理论依据,从提出到确立,有个过程.早在1927年春,蒋介石与日本天皇互派心腹密谋,达成默契:蒋介石反共,日本支持蒋统治长城  相似文献   

12.
1949年5月27日,我军解放上海.国民党气数已尽,来不及歌唱“后庭花”,如此多娇的江山便在手中丧失,蒋介石逃到了台湾.美国政府发表了白皮书,即《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它是向美国人民交待:美国花了很多气力、钱财,以调停中国的内战,支持南京的国民党政权,导致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蒋介石政权太腐败,并非美国的过失.意在昭示世人,美国已尽了盟国的责任.白皮书公开宣布中止美蒋条约,不再援助蒋介石,采取袖手旁观政策.  相似文献   

13.
胡晓丽 《理论学刊》2007,(10):110-113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有其文化渊源,是美国所独具的文化特性的一种表达和再现。概括起来,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文化渊源主要包括使命观思想、扩张意识和种族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14.
雅尔塔协定的正式称谓是《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它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于1945年2月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一个小城雅尔塔签定的。当时的中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在"四·一二"政变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与原来的观点大不相同的新看法,其中有两种观点尤为引人注目:一是认为日本的"币原外交"在促成"四·一二"政变中起主导作用,否定了虞洽卿"衔英美日帝国主义使命"到南昌拉拢蒋介石"反共灭共"的传统说法.这种看法认为,当中国大革命危及帝国主义在华南的统治时,英美日等列强企图扼杀这场革命.但由于列强在  相似文献   

16.
薛磊 《党史文苑》2005,1(7):17-19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历史状况是有合作有冲突,有结盟有对抗.美国以援华抗日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盟友;以扶蒋反共告终,又与中国人民对立.这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不幸结局,但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尹凌 《红岩春秋》2006,(2):62-64
一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促使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全民抗战,共御外侮的新局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上海失守,南京陷落。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西迁重庆。1938年,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逐步改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军队在向日本发动“冬季攻势”的同时,开始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在政治上,则大肆推行“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法西斯信条,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2月12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通过了国民政府提出、由蒋介石宣读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要》。《纲要》提出在相持阶段“精神重于军事”的“救国之道”;“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共同目标”;宣扬“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建国信仰”。国...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邓宝珊任二十一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驻守榆林.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明确反对蒋介石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有效削弱了蒋介石、胡宗南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为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赴西安前提出"努力争取蒋之大部"的方针西安事变发生前,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政策是:"一面着手对苏交涉,一面亦着手中共问题的解决。"(蒋介石:《苏俄在中国》)他派陈立夫赴苏联谈判,希望与苏联签订共同对付日本的军事同盟,同时让国  相似文献   

20.
吉鸿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在担任国民党第二十一军军长时,因反对蒋介石反共卖国求荣政策,遭到蒋介石的排挤和打击,他被迫出国,到美国去考察。那时候的中国穷困虚弱,四分五裂,被西方国家视为「劣等民族」、「东亚病夫」,所以在西方国家的有些中国人为此而存在自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