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整合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二者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提供了逻辑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的理论形态,其承继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传统治国理政思想。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型、明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遵循和现实路径,则体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难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合力;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命脉。在建党百余年的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融入到建党精神的内涵中去,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具有必然逻辑。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一系列核心理念的同时也就带上了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新时代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纵向深入,让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持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系列论述内容翔实、逻辑严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观的历史依据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础有机融合,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其主体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两创”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和实践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劲的文化支撑,具有重大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于安龙 《探索》2024,(1):13-2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鲜明的实践特质。从其理论魂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从其理论根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滋养,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弘扬,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党的百年历史发展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承继,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拓展与文化发展战略的递升。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蕴含和体现着“危”与“机”统筹把握、“体”与“用”有机贯通、“党”与“群”协同联动、“一”与“多”兼顾并举、“中”与“外”交流互鉴的实践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文化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锚定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同时,这四大着力点中蕴涵的文化建设理念、维度、视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7.
李艳艳  杨珊珊 《前线》2024,(4):37-40
现代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变革与进步,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五大文明硕果。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勾勒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图景,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引领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基本遵循。特别是反复强调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显著精神标识。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往往能够在历经艰辛的探索之后浴火重生,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并使其深深植根于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从而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与建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中勃兴。这三种文化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彰显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厘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隋灵灵 《理论学刊》2023,(5):159-168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观、辩证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等哲学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传统哲学价值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必然要求阐释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结合、能不能结合、结合成什么、怎么样结合这四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具体问题。一、为什么要结合1.实践经验表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一个都丢不得,无论丢了哪一个都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明确了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增强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关键在于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价值,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一、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最为珍  相似文献   

1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这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键所在。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例,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观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中国传统革命思想接引阶级斗争学说,从儒家的大同理想通向科学社会主义,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庸之道和实用理性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精神,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互动、融合、共进的双向逻辑关系,这就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由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和历史性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放眼历史的长时空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演进,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潮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思想旗帜,它是在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系统回答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生成的。这一新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始终坚持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开阔姿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交融;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品质紧密结合。总结这些经验,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23,(9):38-40
<正>党的二十大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作出重要部署。江西作为文化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厚的省份,充分发挥资源能力优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20.
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提供群众基础和历史基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理论成果以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培育文化土壤、凝聚民族力量和增进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积极弘扬者,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为新时代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借鉴和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