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李先念,曾是一位革命"博士"。大革命期间,他以木匠(当地俗称"博士")学徒的身份参加革命,人称"小李木匠";土地革命时期,他一手拿斧头,一手握枪杆,组织农民自卫军参加黄麻起义;"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工厂,重操旧业,连木工师傅都说:"刨得这么好,功底真扎实。"出任工会主席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高桥乡李家大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  相似文献   

2.
宗华 《党史博览》2005,(9):30-33
李先念领导兴建了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他热切地说:“将来兴建三峡大坝,如果你们同意,就选我当坝长。”1949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成立,李先念任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主持湖北党、政、军全面工作。李先念主政湖北期间,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根据湖北省情,他把兴建水利工程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来抓。1950年7月,李先念就明确提出:“今后本省农业问题是水利问题。”此后,他多次指出:做好水利工作,关系全省几千万人的吃饭穿衣,甚至生命问题。他不仅亲自谋划湖北的治水方略,而且亲自挂帅组织…  相似文献   

3.
<正>1975年11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展开。一次外事活动后,候机室里有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陈锡联等人,邓小平说:"你们这几个人在毛主席面前要带头批我,与我划清界限,目的是保存实力。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位置都让‘四人帮’占了。"不久,毛泽东问李先念:"小平最近在做什么?他思想怎么样?"李先念说:"小平同志的思想转不过来,对‘文化大革命’有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4.
曾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几十年,对青少年时期的木匠师傅及其一家人念念不忘,留下一串串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袁学福是李先念的第三位木匠师傅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高桥镇九龙冲李家大屋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异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八。父母不想要孩子,给他取名“全伢”。 从七岁开始,李先念就跟父、兄下田劳动。父亲见先念聪明伶俐,送他上了私塾。 三年私塾读完,满指望能到高桥镇学堂继续读书,因学费太高,只好停学,跟三姐夫袁传祖学木匠。不到  相似文献   

5.
正李先念曾说:"要与别人比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性,不与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这是他的自我鞭策,更是他的一生写照。纵观李先念60多年的革命生涯,从黄麻起义到浴血川陕,从鏖战河西走廊到中原突围,从地方到中央,由"小李木匠"成长为国家主席,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殚精竭虑,奋斗到最后一息。  相似文献   

6.
1945年春的一天,李先念在战斗的间隙,就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红安县占店镇九龙冲,一来看望父老乡亲,二来拜望他从师学艺的木匠袁学福师傅。 李先念一进李家大垸,垸里到处都是人,十分热闹,他笑容满面地走到乡亲们中间,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亲切交谈,打听袁师傅的住址和身体状况。 第二天吃罢早饭,李先念带着红糖、茶叶、猪肉等礼物,与警卫员专程去袁家大垸拜望想念已  相似文献   

7.
正"李木匠山上吊线,周铁匠山下打铁",这是当年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的两句话。"李木匠"指李先念,时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司令员,参加革命前当过木匠。"周铁匠"指周志坚,时任游击大队参谋长,却没有打过铁,但因善打硬仗、恶仗而得此美誉。他12岁参加革命,历任团长、师长、纵队司令员、军长、要塞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东山岛保卫战等,一生征战大江南北,多次身负重伤,为革命事业和国防建设立下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2,(32):65
李先念,1909年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先念10岁入私塾启蒙,极为勤奋,读书成绩名列前茅。不久后因家境贫寒,李先念只好停学,当了木匠学徒。即便如此,他没有放松学习文化知识,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坚持读书。没有菜油点灯,就砍松树油子照明;没有纸笔,就削根尖棍,在地上写来画去。师傅见后称赞不已,常对人说李先念是最有出息的徒弟。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7,(8)
他不是信访干部,却先后接待上访群众数百批次、几千人次。他是"官",却不像官。老百姓有难事,24小时可打他的电话。数九寒冬,三更半夜,他招之即来。面对上访百娃,他挺胸承诺:"你们就盯着我,我一定帮你们解决到底!"果然是件件得落实,事事有结果。真心为民者得民心。群众称他为"最值得信赖的人",有人含泪给他鞠躬,有人敲锣打鼓为他送匾。他,就是中共吉林市委副秘书长陈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回忆战争年代和李先念等坚持大别山斗争时说:“就是我一个,先念一个,李达一个,带着几百人不到一千人的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指挥其他几个纵队,方针就是避战,一切为了站稳脚.”“这样搞了两个月,我们向中央军委、毛主席报告,大别山站稳了,实现了战略任务.”新中国诞生初期,李先念奉调进京任财政部长.他回忆:“到中央之后,只了解了一些情况,问题是重大而复杂的,我之能力胜任不了,与陈、邓谈,但不允,只有勉强工作.”当时,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和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并已经调兼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同李谈话.李深感责任重大难以胜任,诚心诚意地请陈和邓作他的老师,表示:要我干,你们两位定要多帮助指导.  相似文献   

11.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看到他的画桌上有不少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这位西方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如此评价齐白石,可见齐白石的影响。齐白石如何从乡间木匠成长为国画宗师?《从木匠到巨匠》一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齐白石的  相似文献   

12.
李先念是一个木匠。刘少奇也是木匠出身,至少通晓木工活。1951年夏的一个傍晚,刘少奇看到中南海迎熏亭正在修缮,忍不住走过去干了起来。1959年4月,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任主席。1983年6月,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主席。在20世纪60年代。刘少奇曾批评:财政部的报告是假平衡真赤字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张芳 《兵团工运》2022,(1):42-43
"我知道你们是上面的领导,李翔是个好医生,你们不要调走他,他走了,我们看病就不方便了"。我们去采访李翔时,住在当地的老奶奶将写了字的纸条塞到我们手里。害怕李翔被调走,是当地百姓最担心的事,每次有人到李翔这里,他们总会第一时间赶来"打探消息",李翔是当地老百姓离不开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丑树     
老子和他的门徒经过一片森林,看见几百个木匠在那里伐木,他们正在造一座大宫殿。整个森林几乎都被砍光了,但是只有一棵树屹立在那里。老子让他的门徒去问,为什么整个森林几乎都被砍光了,唯独这棵树被留下来。门徒走过去问木匠:"你们为什么不砍这棵树呢?"  相似文献   

15.
正"你们跑了那么多次,我就一句话:请组织放心,我不会背包袱。"见到都江堰市中兴镇纪委副书记老朱时,他正在该镇永胜社区核查有关问题线索。看到老朱的工作状态,我们心里有底了,老朱的"心病"好了。老朱的"心病",还得从半年前说起……2015年10月,都江堰市纪委要求对中兴镇纪委副书记老朱涉嫌失职行为进行调查。接受任务的同志心里顿时"五  相似文献   

16.
长征时代我们父亲周光坦作为李先念同志的战友和部下曾经与先念同志并肩浴血战斗过。1927年篾匠周光坦与木匠李先念都参加了黄麻暴动。根据史料记载,先念同志担任红四方面军11师33团政治委员时,我父亲周光坦任12师38团政治委员;后来先念同志担任红11师政治委员时,我的父亲担任过11师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生前卫士长李银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谈到毛泽东对"个人崇拜"问题的态度,他说,主席听大家喊"万岁",曾经喜欢,也曾经不喜欢;曾经听惯了,也曾经听烦了。"主席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可是总把我当领袖也不行,我受不了……’这句话是对我们许多卫士和警卫战士讲的。是在他休息时,同我们聊天开玩笑,我们有的人拘束,他讲了这段话"。  相似文献   

18.
洪梅  刘睿 《世纪桥》2010,(6):58-60
<正>一李先念曾是西路军中的一员大将。一部写西路军红军女战士的电影请他看,他说不看。一台西路军女战士与马匪厮杀的戏请他看,他仍说不看。一部西路  相似文献   

19.
桑林峰 《学习月刊》2013,(11):10-10
开国大将谭震林一生敢说敢做,个性鲜明,人称"谭大炮"。他讲话作报告,也很少请人"捉刀",有着浓厚的"谭氏风味"。所谓的"谭氏风味",展示的是他的文风,标志的是他的精神徽章。徽章,是佩戴在身上用来表现身份、职业等的标志。精神徽章则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是一  相似文献   

20.
正1990年6月,徐向前元帅因为肺病住院治疗,那天出门前,他看着自己居住的小院,轻声说:"这次去,就回不来啦……"一位百战沙场的元帅,早已不惧死亡。面对前来探望的老战友李先念,徐向前郑重地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两年之后,李先念病逝。临终前,他也交代了自己的后事:"将来我的后事要节俭,一切按中央规定办。我只有一个请求: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