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方亮 《南风窗》2011,(26):86-87
自承诺让位于普京之后,梅德韦杰夫的地位反倒开始走强。一个更值得思考的信号是,在这次反舞弊的游行示威中,民众激烈反对普京,却未有一字一句冲向梅氏。尽管凭借俄罗斯眼下的经济状况加上撼动全球的中东革命风潮不难判断俄当前民意指向,但当梅德韦杰夫9月份推举普京于2012年参选总统时,多数论者还是沿用了习惯思维,得出俄未来少则6年多则12年的政治大局已然底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方亮 《南风窗》2012,(13):74-75
俄困窘的经济局面下,普京命令政府在2016年之后退出大部分非资源性行业。而要完成经济转型,普京急需外部投资,这意外促成了中俄两国商业上的接近。继造访德法和独联体多国之后,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中的首次访华也终于到来。多家西方媒体盯着最为引人注目的天然气合作,并以其再次未能签署而将普京此访视为失败。但实际上,中俄关系并非一纸能源协议所能概括。从去年普京访华到这次访问,得到持续实践的一个进程便是俄罗斯借助中国资本对本国工业进行激活。就像普京所说的"要将与东方伙伴的合作提上日程",中俄此次签署的几个商业项目,彰显出俄在经济上更加借重中国。  相似文献   

3.
5月下旬布什对俄的正式访问引起世人普遍关注,对俄来说,这是近一年来外交政策调整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此后,俄还积极参加了俄国与北约、俄国与欧洲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一系列高峰会晤,从而标志着普京对俄外交政策的调整达到了一个高潮.此次调整从2001年秋开始,由普京亲自主持,涉及到俄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和层面,其幅度之大,影响之深,都是俄立国之后从未有过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认为,"普京总统的对外政策显而易见地转向,已经成为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全球战略调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一切均表明,俄已逐步确立了普京时代的新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4.
一、俄欧、上合、G20峰会相继召开,关注地区及全球和平与发展 俄欧峰会着眼合作但成果寥寥.6月3-4日,第29届俄罗斯-欧盟峰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会议.这是普京5月再次出任总统后首次举行的俄欧峰会,对未来俄欧关系发展具有一定"风向标"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亮 《南风窗》2013,(1):74-75
虽然普京发起的反腐运动使其支持率得到支撑,但在缺少实质性变革举措以及中产阶级及网络一代力量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其越来越不被俄民众追捧的趋势难以改变。2012年12月,普京用一场国情咨文和一场大型记者招待会拉开了俄罗斯年度政治总结季的序幕。尽管两场活动中普京依旧自信满满地列举政绩、展望未来,但外界大多聚焦于普京如何应对反对派挑战及经济发展减速等棘手问题。最具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列瓦达"甚至在两场活动后搞了"如果普京陷入弱势或突然离开,俄政治向何处去"的民意调查,引发媒体讨论。  相似文献   

6.
普京上台后即意识到,金融寡头不仅控制着俄50%以上的国家经济命脉,而且还操纵着被称作是第四权力的大众媒体,俄若要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强国,这种寡头干政为所欲为的局面必须改变.因此,打击金融寡头势力成为普京就任总统后施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古辛斯基长期利用由其控制的媒体与政府作对,因此成为普京当局打击的首选对象.这位俄罗斯昔日风云人物如何发迹,又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
正体系内寡头不断扩张利益,体系外老寡头则随时可能受到资产被瓜分的威胁。既然普京终究需要寡头群体帮助自己掌握资源,就难免会被寡头们的负面形象殃及。近日,俄罗斯政府以3桩命案通缉昔日犹太富豪霍多尔科夫斯基,报复其违背不干政默契,以"开放欧洲"平台资助俄反对派参加2016年杜马选举。有分析称,另一位俄富豪普罗霍罗夫在2012年总统大选中夺得第三名,加上近来西方制裁下俄反对派蠢动,让普京重  相似文献   

8.
国际     
《南风窗》2013,(8):21-21
"金砖"归来看打靶据俄新网报道,俄总统普京3月28日从南非金砖峰会返回并前往索契的途中,凌晨4时从飞机上下命令,在黑海地区启动突发性大规模演习。这是最近两个月来俄军第二次没有预兆突然举行的演习,被认为可能是再次表明俄南部海军和军事力量具有地区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俄议会上下两院议员和政府官员作了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报告,全面分析了目前俄的形势,对今年俄的内政外交方针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3年前对政府强力部门进行的调整中,有一位最引人注目的人物,那就是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他由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改任俄联邦国防部长,是俄首次任用文职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是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俄恐怖活动频繁的严峻形势下就任国防部长这一要职的.他上任后坚定执行普京的强军方针,为重振俄军军威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1.
9月24日"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该党主席、总理普京借总统梅德韦杰夫之口,道出了一则"不是新闻的新闻"——普京会在2012年回锅任总统。随后,普京提议梅德韦杰夫领衔统俄党,参加12月4日议会选举,暗示将视此功劳为梅氏出任总理的"投名状"。表面上看,梅普只是彼此调换了位置,但强人普京回到他干过两届8年的总统大  相似文献   

12.
石勇 《南风窗》2011,(21):20-20
9月24日"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该党主席、总理普京借总统梅德韦杰夫之口,道出了一则"不是新闻的新闻"——普京会在2012年回锅任总统。随后,普京提议梅德韦杰夫领衔统俄党,参加12月4日议会选举,暗示将视此功劳为梅氏出任总理的"投名状"。表面上看,梅普只是彼此调换了位置,但强人普京回到他干过两届8年的总统大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
正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奥巴马思考的逻辑是基于能避免什么,而不是能获得什么。而普京的"领先"也还停留在纸面上。叙利亚局势的复杂程度,已非美俄两国所能完全掌控。俄军队出其不意地在叙利亚反恐以来,国际问题学者中出现过有关普京与奥巴马,谁在战略上技高一筹的讨论。有人赞普京为地缘政治大师,也有人称其莽撞行事,"抢得了驾驶席,却不知道要把车开向哪儿"。纽约大学俄罗斯问题专家马克·加莱奥蒂曾撰文称,莫斯科最强大的武  相似文献   

14.
方亮 《南风窗》2011,(22):78-80
从普京此次访华来看,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显然开始补充越来越多的实质性内容。随着合作的加深,俄罗斯对华心态在发生着悄然变化。不管梅德韦杰夫在推举普京于2012年竞选总统时是否带着哭腔,俄政治的最大关注点已经由"2012之谜"转到了普京回归之后的政策走向。所以不管普京这次访华是否例行访问,其所受关注度都将高于以往。从访问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国内广为关注的天  相似文献   

15.
11月14日,普京总统在内阁会议上宣布,任命俄总统办公厅主任梅德韦杰夫为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为副总理兼任国防部长,秋明州州长索比亚宁接任总统办公厅主任,巴什基尔共和国检察长科诺瓦洛夫任总统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喀山市市长伊斯哈科夫任总统驻俄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普京任总统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人事调整立刻引起了俄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10):21-21
4月28日,美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对象包括7名俄政府高官官员以及17家企业。与上月20日实施的制裁类似,这轮制裁的对象也是“普京的核心圈”,不过这次制裁的力度更大针对性更明显。被列入制裁名单的包括俄石油公司总裁伊戈尔·晰琴和俄石油天然气大亨格纳迪·季姆琴科,就被外界称为是普京的“密友”。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月6日,统一俄罗斯党在伏尔加格勒举行了关于俄罗斯南部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地区间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普京提议,为了凝聚支持统一俄罗斯党的政治力量,需要建立广泛的全俄人民阵线。普京的这一表态立刻引起俄罗斯国内外广泛热议。  相似文献   

18.
正影响俄日关系的既有双边难题,也有外部挑战。俄日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与双方的战略重点和国家利益是分不开的。这次会晤不仅无法解决领土问题,也难以对亚太格局产生重要影响。2016年5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南部海滨城市索契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之后两人并未举行新闻发布会,也没有签署任何成果文件。然而,这次会晤,无论在日本,还是俄罗斯,都引发了媒体热议。俄日领导人会晤的动机,双方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会快速升温,领土争端问题有何新的进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普京访印签大单"充电之旅"意"突围"12月10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悄然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在没有隆重欢迎仪式和盛大宴会的低调气氛中开始了对印度为期一天的"充电之旅"。12月11日,莫迪与普京会面,两人共同主持了俄印双边峰会,并签署了涵盖核电、石油和防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俄总统普京在首都莫斯科召开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称,俄拥有可击穿任何防御体系的导弹,这种神秘的导弹就是普京总统2002年下令研制的"最新式武器".据称,2010年前俄军将研制成功并部署这些"新式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