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创建"企业型的政府",标志着当代政府治理理念的根本变革,体现了从传统的行政模式向新的行政模式的转化.建立企业型政府要求政府职能向服务型、善治型、有限型、透明型、法治型转变,并实现政府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企业化.  相似文献   

2.
政府职能转变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政府职能转变包含职能重心转换、职能结构变迁、履职方式转换等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型政区作为地方政府管辖单元得以迅猛发展,经历由虚到实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地级市政府的职能重心与政府职能整体转变趋同,经历管制型政府、发展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等三个转变阶段。政府履职方式经历从行政计划为主向市场手段、法治方式为主的转变。职能结构是体现地级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点,地级市政府的职能结构突出体现在"承接—转换"功能方面。行政"市直管县"与财政"省直管县"相兼容的行政管理体制,能够不断优化省、地市、县等三级政府间的职能结构关系,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协调融合,为未来政府职能变迁提供了反思与启迪。  相似文献   

3.
转变政府职能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税务部门来说,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就是要实现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构建"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收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实现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是中央明确提出的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方向和战略重点.按照这一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带来严重的负效应.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要求,必须通过加强法制、改革财政体制和完善政府管理机制等措施,强力推动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治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重要转变,网络治理是现代治理模式的全新发展,也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途径.上海浦东市民中心作为浦东新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举措,体现了网络治理的理念,"一站式"便捷服务、积极培育社会组织、促进公民参政议政、增进社会互动平台、强化社会监督等都是其探索创新.网络治理理论及市民中心的实践对于中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限政府何以能够提供无限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因此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有限政府.也就是说,要借鉴西方"政府-社区"的合作项目和社区的优势,把有限政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以满足公民对"无限服务"的需求,因而社区建设就应该成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坚实依托,而政府职能转变则是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一重点.要注重分析和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要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制政府.  相似文献   

8.
部门利益冲突的解析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形成了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无形之中加大了政府机构运行的经济成本,甚至可能加剧社会和政治风险,究其原因,公权力和经济利益挂钩、政府职能划分不清以及行政监督不力等因素对部门利益冲突的产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要化解这些冲突,防止政府的公共权力被追寻私利的各个主体分解,需要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进行大部制改革,同时进一步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行政立法和行政监督,从而实现政府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20多年的改革进程中,大的政府体制改革已经进行过四次,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五次。前四次政府体制改革重在破,新一轮政府体制改革则重在立,重在政府职能转变。从解放思想的视角看,人们期待着我国政府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从“统治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从“人治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从“万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从“暗箱操作型政府”向“公开透明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0.
政府职能转变历经了20年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体制转轨的复杂性和改革的渐进性,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仍然繁重。在"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电子政府为再造行政流程、实现政府资源整合、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和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动力。因此,高绩效的电子政府将助推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管制型政府必然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社会契约论的视野中,政府实质上就是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质,就是政府的权力向社会回归。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的过程就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是机关作风转变过程与公务员工作态度改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的核心理念.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根本目标是建立起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发育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系统论和行政生态论,政府职能可分为原生性政府职能和再生性政府职能两个层面,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就是把再生性政府职能回归于社会。政府向社会回归职能过程中让渡出来的政府职能要非政府组织来承接。健全的非政府组织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条件,只有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处理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才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4.
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倾斜是国际大趋势。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重要途径应放在如何通过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如何更加积极地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来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浙江省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各级政府也在有意识地转变本级政府的相关职能。从桐庐县政府的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逻辑主要表现为:第一,优化营商环境、上级政策支持、改革的横向竞争和部门协作等四个方面构成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条件;第二,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建设、行政程序的深度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集成应用分别为地方政府的职能重塑提供了制度化、程序化和技术路径;第三,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来看,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获得感是衡量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成效的最重要的标准,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真正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推动社会的平等化。  相似文献   

16.
康贻建 《唯实》2005,(8):88-90
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它离不开政府与公众的透明沟通,以及机关行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而电子政务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  相似文献   

17.
略论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清 《新视野》2007,(4):45-47
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政府管理工具,其目的是确保政府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而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应当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最小痛苦原则",准确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实现由生产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构建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原则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苏南地方政府主导的"强政府-弱市场"模式暴露诸多弊端.通过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苏南地区成功实现了强势政府作用和较为发达的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侧重经济发展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转变."新苏南模式"的发展反映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9,(12)
党的十四大前后,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如何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这一时期的探索和改革历程,可以从党和政府对我国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调整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党的十四大前后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思路与改革路径可以概括为从"大政府"到"小政府"的转变。而我国当前以及今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探索和实践应遵循从"小政府"到"强政府"的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我四政府住房保障责任及城镇住房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不可持续的全面责任型、全面责任型向雏生型转折、雏生型、从雏生型向社会型转轨等四个阶段.在雏生型公共住房制度下,政府职能转变被简单地等同于政府退出,市场化的过程变成了政府推卸社会责任和逐步减弱公共投入的过程,这是政府住房保障责任缺失的根本原因;而各方利益的博彝、福利传递监管机制不健全及基础性法律缺位也导致了住房政策的整体失效与价值的内在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