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党建研究》2012,(6):71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2.
声音     
“‘探测一号’卫星可以说是 中国首颗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2003年12月3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该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永维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双星计划”全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  相似文献   

3.
神州亮点     
《传承》2007,(11)
■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  相似文献   

4.
面孔     
欧阳自远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已经进入了绕月轨道,作为中国探月之路“领路人”,嫦娥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也深受到媒体关注,迄今为止,欧阳自远已经做了无数个演讲报告,亲自撰写讲稿,针对不同的对象,写了20多个版本的演讲稿。至少已经有10万人听过他形象通俗而又振奋人心的演说。  相似文献   

5.
承载着希望,也承载着风险,“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升天,于11月5日11时37分到达第一次近月制动点,成为月球卫星,标志着中国向深空迈出了成功一步。  相似文献   

6.
自豪之外     
在中国,关于月亮,有太多的传奇和故事。 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升空,到11月26日第一张高质的月图“亮相”,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想就这样实现了。清晰的月图告诉我们,月亮上面没有桂花树,没有广寒宫,更没有美丽的嫦娥。  相似文献   

7.
焦点     
中国与巴西联合发射卫星成功 北京时间10月21日11时16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发射13分钟后,“资源一号”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火箭继续飞行约40秒后,“创新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第一颗“资源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  相似文献   

8.
张磊 《群众》2024,(2):62-63
<正>王希季,1921年7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创造性地把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曾荣立航天部一等功,是目前我国在世的“两弹一星”元勋中最年长的一位。他是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设计师、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为开拓和发展中国空间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物     
<正>探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30日,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部分成员与记者见面,从左至右分别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栾恩杰,探月工程副总指挥阴和俊,探月工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6-97
据介绍,目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确定了四大科学目标和五大工程目标。今年将正式展开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石磊 《时事报告》2007,(6):25-27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预计将于2007年10月升空。“嫦娥一号”奔月为哪般?成功“奔月”需要哪些关键性技术?让我们通过本文来了解。  相似文献   

12.
航天——“五量一船”游太空 2003年是人类实现动力飞行100周年,也是中国的航天年。这一年我国共发射“五星一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卫星有国内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中巴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中国“创新一号”小卫星、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等。2004年,我国计划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9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表示,中国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2007年3至4月首次发射。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成真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8,(1):98-100
2007年11月26日上午,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10,(3):94-94
据中新社4月9日报道,中科院院士、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我国至少已研制出了十几架月球车,其中准备登月的“中华牌”月球车由中国自行研制。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01-102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10月3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进入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奔向月球。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进行绕月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17.
开阔视野     
嫦娥为何撞向月球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重重地撞击在月球平原丰富海。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死亡换回的是多项世界第一。一张世界上最全面、质量最高的立体全月图将在不  相似文献   

18.
国内     
《时事报告》2010,(11):88-89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二期一共有三次任务,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三号和四号处于初样研制阶段,估计2013年前后在月面实现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三期工程的目标是进行无人采样返回,计划在2020年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19.
他,作为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0”号的总设计师,圆满地完成了远程运载火箭试验和我国首次地球同步定点通讯卫星发射试验;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艘全电力推进船“中国海监83”号船。  相似文献   

20.
国内     
《人民公安》2009,(5):4-4
温家宝做客网站;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我国确定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文理是否分科有望8月作出决定;卫生部正在筹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