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武  北春 《党员文摘》2008,(1):38-40
她是一个从来没见过自己亲生母亲的弃儿,却在丈夫死后独自赡养着三位母亲。同时,她还抚养一名弃婴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笔者来到八师一四七团十连职工梁月兰家,看到梁月兰正在为瘫痪的母亲捶腿,她母亲眯着眼正独自享受着,她对母亲的那片孝心一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说起梁月兰照顾瘫痪母亲的事情,那还得从2011年3月份说起。天气逐渐暖和,老人在楼房外经常走走锻炼身体,不知怎地,一天突然一下就倒在楼下的平地上,当时就没起来。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敲开她的房门,帮着把老人送回屋里,她还没说一句感谢的话,那人水都没喝一口,默默地走了。  相似文献   

3.
(一)这几天,牛卿的感觉很不好,几乎不能进食了。一直陪伴着她的二媳妇几次想打电话给她的儿女们,她总不肯,怕影响孩子们的工作。可今天,一种绝望死死纠缠着她,催促着她无论如何要给儿女们打电话。小儿子是在市里开会时接到电话的,他心里明白,母亲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给他来电话的。散了会,他很快赶到母亲住处。母亲看见儿子,眼里闪着奇特的光亮,拉着他的手,轻声说:“儿子,妈有话对你说……”  相似文献   

4.
陈瑞生 《湘潮》2010,(8):24-27
<正>在我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彭儒给了我无穷的精神鼓舞和鞭策,她那慈祥的母爱也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虽然我已古稀之年,但母亲那丝丝不断的舐犊之情,仍然一如既往地温暖着我。她的爱,犹如她的血液一样,永远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她永远像一  相似文献   

5.
李森 《党史文汇》2007,(1):42-45
我不经意中发现母亲书房桌上放着一封她写给父亲的信,这是一封无法寄递的信,这是母亲用心、用情、用爱在和已故父亲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窗前的母亲     
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6,(12)
正母亲王桂芝18岁入党,如今已经77岁。在村里,母亲几十年如一日、自觉自愿地关心照顾着年迈和重病的亲戚邻居,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雷锋老太"。几十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身忙碌:抱柴、烧水……水烧好后,她将热水分到两个水盆里,一盆送到对门大伯屋里,另一盆送到邻居金嫂那。在金嫂家,母亲还要帮她穿衣、洗脸、梳头、收拾屋子,整理干净后回家做饭,做好后再给金嫂端去。  相似文献   

8.
(一) 母亲做鞋很有一手。她做的鞋,不仅种类多,式样好, 而且做得快。圆口式样的布鞋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母亲也总为我做那种式样的鞋。我是穿着圆口布鞋长大的。在我记忆中,总会浮现出母亲做鞋时的情形。母亲把一个闪亮的铜箍戴在她粗糙的无名指上,用嘴将线头轻轻一抿,就着针眼穿好线,便开始纳鞋底。母亲纳得很快,把线抽得哧哧响。平时只要有空,她就会从怀里掏出鞋底纳上几针。  相似文献   

9.
铭记     
王婷 《学习导报》2012,(10):29-29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10.
半亩土地     
李庆锋 《党课》2014,(24):82-85
母亲坐在屋门口,端详着小院里的景物,那神情像是陌生来客的样子。母亲在这处房子里住了40多年,或许这是第一次这么细致地看一看自己的家。她瞅瞅这儿望望那儿,一会儿出神,一会儿四顾,似乎在追忆着什么,就连角落里的小草、旮旯中的石子她都聚精会神地凝视。以往忙碌得连自己的家都顾不上多看一眼的母亲,这回该静静地享受一下小院的阳光了——一场脑血栓的突发阻止了母亲劳作的脚步。  相似文献   

11.
铭记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12.
母亲在,是子女的幸福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语速很慢,含混不清,仿佛远隔着万水千山。我的话,她似乎听不见,最近经常是这样。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老了,耳朵有点聋了。"我为此焦灼不安,在网上搜索助听器,挑选了一款最好的。我想让母亲尽快用上助听器,希望她能恢复听力。母亲今年98岁,我每天晚上和她通电话,20多年没有中断过。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到地球的另一边,也要算准时差,在北京时间晚上9点半给母亲打电话。  相似文献   

13.
王震家墙上挂着一副镜框,内中镶嵌着母亲的遗像。下方的桌子上,陈放着一只骨灰盒。这就是生育了雷震将军、一辈子受尽磨难的母亲生命的归宿。也是她的雷震之子,给她最后的报答! 1 王震的母亲,有个文雅而别致的名字,叫董奇谱。在家当姑娘的时候,人们叫她“谱妹子”;当她束起发髻,嫁到王家来之后,人们称她为“王家老大的堂客”或是“王家大嫂”,再到后来,由她头上增添了不少白发的时候,人们便称她为“董婆婆”。 1908年4月11日这天,董奇谱快生孩子了。这是她怀的第一胎,毫无经验。她虽然感到肚子有些隐痛,仍吃力地蹲在菜地上,拔除辣椒苗里的杂草。西风骤起,天空布满了乌云,远远地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们兄妹四人参加工作后,每年都要给母亲过生日。尽管母亲总说:“过一次老一岁,还是不过了。”可是,每次母亲生日前,我们总会相互打电话,悄悄地商量着订哪个饭店,送什么礼物,不动声色地准备着,忙碌着,希望在母亲生日这天.能带给她一份惊喜和幸福。  相似文献   

15.
仰望母亲     
是在仰望一种高度总能让我欢欣鼓舞母亲慈爱的目光亦如满天的星斗她时时注视着我使我温暖幸福仰望母亲仰望母亲灿若星辉的双鬓于是,我心灵的深处总是充满无限的激情这激情似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我的生命里流淌它给了我力量、希望还有不懈的追求努力、奋斗仰望母亲仰望母亲@孟凡喜  相似文献   

16.
杜美 《新湘评论》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7.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于曾氏正骨世家的闫桂香在母亲的熏陶下长大,看着一位位痛苦不堪的伤者在母亲手下神奇般地康复,闫桂香暗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像母亲一样为病人解除痛苦。第一次看病,是在她17岁那年,新源县肖尔布拉克新村一位姓马的中年男子从脚手架上摔下,肘关节脱位,母亲带着她一起出诊,她和母亲轮流为伤者捏骨复位,由于她手法准确,悟性极高,触感敏锐,母亲当即决定在  相似文献   

19.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着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里抹眼泪。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  相似文献   

20.
十枚硬币     
在我母亲的心中,我们是她明天最美好的希望和期盼。母亲常常在煤油灯下缝补一家人的衣服,我和弟弟则躺在离她不远的床上,她一边缝补一边唠叨一些话在我们耳里。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等明天你们长大了,我们的日子会比现在好很多,你爸爸没这么累,我们也没这么辛苦了。我们在母亲期盼的明天里磕磕绊绊地成长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