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恩来一生撰写过不少对联,然而现在所收集到的并不算很多。即使如此,从仅见到的这些对联,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他的革命一生。 周恩来善于运用对联言志、抒怀、寄情,其对联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感情真挚,语言精炼,无论用典和对仗,都有他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撰写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富教育宣传作 用。他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撰写的四则对联就是最好的例证,四则对联均应用于特定的场合,有特定的 受众,是灵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所创作的对联,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有喜联、挽联、风景名胜联、赠联、情趣联等,时间上从青少年直到晚年,超过半个世纪。从他创作的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光辉的思想、宽阔的情怀、革命斗争的胆略、策略、丰富热烈的阶级友情。同时他的对联又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潜心读之对于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大有补益的。 综观毛泽东创作的对联,从内容上分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闲暇读书,偶得革命老人吴玉章的一副对联。对联曰:“创业艰,守业亦难,须记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做则,行行当立好规模。”反复诵读,感触颇  相似文献   

5.
将帅与对联     
革命将帅中有很多人是能文能武、多才多艺,陈毅、董必武、左权等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他们在革命的一生中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今天欣赏这些对联,不但可以得到思想上的提高,更能获得艺术的熏陶。1928年12月,陈毅带领的红四军部队同彭德怀率领的起义部队在新城胜利会师。在喜悦豪迈之余,陈毅感慨万端地为庆祝大会洋洋洒洒地写出一副极富宣传鼓动力的对联":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1945年,陈毅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国民党举办的一个宴会。席间,国民党  相似文献   

6.
对联(对事、楹联、楹帖)是汉字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中华民族之文化瑰宝。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孙中山到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谢觉哉、陈毅、叶剑英、郭沫若等革命前辈,无不善于运用对联艺术,抒发战斗豪情,寄托革命理想,表现高尚情操,抚慰先烈英灵,写下了大量名联名句,被人们视为珍品而广为传颂。本篇专说毛泽东的对联艺术。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方志敏,少年时代就很注重恪守节志,陶冶情操。他的卧室里有一幅自拟自书的对联:  相似文献   

8.
早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周恩来的一位挚友王朴山即将毕业,欲东渡日本留学。留学前,周恩来饱含革命激情写下了一副对联,赠给王:  相似文献   

9.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发挥着多种作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通过开军民大会、写宣传标语、出板报壁报、进村入户访谈等形式,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在各种宣传形式中,对联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边界军民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红色割据运动中,在宣传土地革命、反映官兵平等、庆祝胜利会师、怀念革命战友、体现战略战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许多革命前辈和名流对对联有着特殊的造诣和爱好,对此历来就很重视,堪称把对联引入思想教育的典范。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一次,学友会为因病致死的七个学生举行追悼会,他怀着悲愤、沉痛的心情写了一幅挽联:为何加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要同学们重视体育锻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九一八年六月,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1.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发挥着多种作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通过开军民大会、写宣传标语、出板报壁报、进村入户访谈等形式,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在各种宣传形式中,对联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边界军民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红色割据运动中,在宣传土地革命、反映官兵平等、庆祝胜利会师、怀念革命战友、体现战略战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联祭先烈     
2002年5月25日,是左权将军殉国60周年纪念日。9月18日,是辽县易名左权县6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左权将军的丰功伟绩,现将我根据革命老前辈、年逾八旬的离休干部岂登考在1996年回忆口述的由爱国志士、著名教育工作者郝海如先生于1943年元旦以左权将军的英名为题材编写的一副对联,记录整理出来,借以激励后人。要讲述这副对联,还必须首先从编写对联的背景说起。那是1942年5月,日军调集重兵扫荡太行抗日根据地,妄图一举摧毁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司令部等首脑机关。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辽县境内麻…  相似文献   

13.
正苏区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带领人民群众开展革命,在红色土地上留下了不少珍联佳对。这些红色对联,不仅是联海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是进行革命宣传的有力武器。1928年1月5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首次攻占了井冈山下的遂川县城。24日,在县城李家坪广场召开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  相似文献   

14.
知识园地     
“红军”和“长征”的来历“红军”名称来自一副对联。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数万人参加了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次日清晨,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挥毫疾书了一副对联: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副对联贴在县衙大门两旁。表示颜色的10个词巧妙地镶嵌在对联里,唯独用红色象征革命部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用。1928年5月25日,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一号——军事工作大纲》…  相似文献   

15.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开辟的第二个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采取镌刻石质革命标语和文献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动员群众,打击消灭敌人。因此,大巴山区的红军石刻文献、标语、对联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伟,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1961年12月,久别故里的共和国内务部部长曾山,携夫人邓六金回到吉安老家看望父老乡亲。走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目睹慈母饱经沧桑的容颜,忆起往昔烽火连天的岁月,念及举家为革命奉献牺牲的过往,他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提笔写下两副对联。  相似文献   

17.
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军首任军长邱蔚,于1957年8月在青岛不慎落水身亡,成为1955年授衔后去世的首位将军。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邱蔚的墓碑上刻有这样的对联:浏阳少年忠心革命廿几载,功绩垂千古;红军将军正在有为哀长逝,遗志誓继承。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艺术形式.优秀的对联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的志向、胸襟和品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很多人能文能武、多才多艺,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对联.今天欣赏这些对联,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19.
曲晓溪 《奋斗》2014,(1):58-58
正韩铁声是东北早期著名的革命进步活动先驱者。1915年在哈尔滨组建了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创办了《哈尔滨晨光》报、哈尔滨通讯社等,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中共东北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苦闷与彷徨韩铁声,又名韩迭声、韩庆昌,1893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南青坨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经常进行进步思想的传播工作。辛亥革命胜利后,韩铁声看到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被推翻,曾激动地写下一副对联:"西欧立  相似文献   

20.
俭以养廉     
我上中学时,见一位革命长者座右贴着一副对联:“勤能补拙,俭以养廉”。觉得很有意思。长大后阅读了不少书,又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越觉得这副对联意味深长。特别是“俭以养廉”,寓意深刻。 “俭以养廉”的道理,说起来并不难懂。一个人,官做得再大,俸钱再多,总是有限的;而穷奢极侈却是没有底的。当俸钱满足不了个人欲望时,廉政这道关口就会被冲垮。因此,要做到为官清廉,就必须生活俭朴,不俭,也就难以养廉。俭和廉,就是这样相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