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他经常给《新江西》季刊、《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等报刊投稿,此后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驱》《寸铁》《锄头》《工农报》等红色报刊,这成为方志敏革命思想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南昌文化书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时期在江西点燃革命之火的阵地;《觉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学的主渠道;《工农报》等苏区报刊成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红色报刊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江西各苏区,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到1934年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六年间,以报刊为主体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各地的党、团、政府、军队及群团,分别出版了党报、政府机关报、军报、团报、工人报、青年报、儿童报等,共有203种,其中中央一级报刊66种,省级报刊84种,特委一级报刊26种,中心县委一级报刊7种,县级报刊20种。这些报刊,对于各根据地的各项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江西各苏区报刊业何以能如此欣欣向荣?这与各级党组织、红军政治部门以及各级报刊编辑部重视报刊通讯员网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前线》1988,(5)
为了适应改革和建设的发展需要,振兴杂文创作,由北京市杂文学会与中国青春宝公司——杭州第二中药厂合作发起,首都17家报刊联合举办青春宝振兴杂文征文。参加本次征文的报刊:本刊、北京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医药报、中国人才报、消费时报、《杂文界》杂志、新闻出版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文化报、金融时报、北京法制报、建设报、人民建材报、团结报、国际商报。  相似文献   

4.
正红军长征时,国统区的一些报刊也有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但由于受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及缺乏第一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报道良莠不齐、真假不一。国民党系报刊的报道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扫荡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其主要内容为"朱毛匪部西窜""红军被击溃  相似文献   

5.
<正>党报党刊是党的"喉舌"。刘少奇十分重视党报党刊的舆论宣传作用,1939年至1942年,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工作期间,他高度重视根据地的报刊工作,积极关心并支持《拂晓报》就是其中一例。《拂晓报》由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于1938年9月29日创刊,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映和报道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份报纸一面世,就  相似文献   

6.
一、民国初年的江西新闻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临时政府成立不久,随即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江西各地陆续创办了一批新的革命的报刊,一些分属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报刊也办了一些,主要集中在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昌和港埠九江、赣南重镇赣州等地.这段时间报刊总的发展情况,以1913年8月18日江西讨袁军失败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虽然有一些是依附于军阀、政客、封建势力,但总的说来,革命派的报纸无论是数量还是声势均占了绝对优势.这一时期光是在南昌创办的报刊就有22种,主要有《晨钟报》、《大江报》、《新闻讯报》、《和平报》、《正义报》等.《大江报》社址在南昌荆波苑,为日报,对开8版.该报创办于辛亥革命前夜.后随形势发展,愈来愈表现出革命倾向.1912年4月,袁世凯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晋察冀根据地的创建,战地报刊如雨后春笋应势而出,记录抗战历史,凝聚抗战信心,鼓舞抗战热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即便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仅晋察冀根据地所办的报刊就有几百种。报纸有《晋察冀日报》(前身为《抗敌报》)、《子弟兵》报、《冀中导报》、《前线报》、《冀南日报》、《救国报》等,期刊有《晋察冀画报》、《战线》、《抗战生活》、《长城》、《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4,(12):55-56
正据11月7日的《报刊文摘》报道,10月30日,"山头主义"一词在中央巡视反馈中首次"亮相"。中央第六巡视组指出,河北省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建议严格党内生活,坚决抵制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山头主义。11月2日,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署名张磊的文章《"山头主义"生  相似文献   

9.
燃烧的晚霞     
在吉铁分局新站机务段,提起一头银发、一口假牙、喜欢舞文弄墨的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原安全室主任)谭雨书,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沈阳铁道报、江城铁道报和省、市报刊的许多编辑提起他都有较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新论摘编     
加强报刊审读的理论研究《报改探讨》上刊登文章说,报刊审读在实际操作层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 但在理论研究层面却严重滞后,制约着报刊审读向更广、更深层面拓展,报刊审读亟待理论支撑。这里所说的滞后,包括时间但主要非指时间,因为理论研究在时间  相似文献   

11.
华东六省一市党史报刊评审会4月18日至20日在山东举行。这次会议评出了一批党史宣传的优秀报刊。上海的《党史信息报》和《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并肩荣膺2005年度华东优秀党史报刊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邓拓是我国现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他的一生都是在办报、著述、立说中度过。《晋察冀日报》是邓拓从事新闻报刊生涯的开端。十年办报岁月,邓拓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坚持敌后"游击"办报,将《晋察冀日报》办成"民族的号角"与"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使得《晋察冀日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文化铁军。  相似文献   

13.
正"在贫困苗乡,知识是致富的希望,承载知识的报刊更是帮助苗乡群众走出贫困的重要载体,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张林昌说,能实实在在帮助乡亲们做点事,幸福得很。1987年,23岁的张林昌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锦屏县河口乡培尾村,成为启蒙邮政支局的乡邮员。31年来,他在山间往返总计24万多公里,为乡亲投递报刊、信件、快递达140多万件,没有漏投误投和缺报少刊。在乡间邮路上尽心尽力尽责的张林昌,没有喊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从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陈独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引领潮流的一位思想巨人,其社会变革活动与报刊活动密不可分。《安徽俗话报》作为陈独秀早期创办的报刊,是其阐述革命启蒙思想的最初阵地,蕴涵着他后来成熟时期思想的某些重要火花。  相似文献   

15.
“报”发户     
由订报刊而发家致富的“报”发户日见多矣。河南虞城县利民乡农民吕宝臻,十多年来,投资4000多元,累计订阅报刊410种。他从报上获得信息,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培育成功印尼菠菜、法国大葱等几个蔬菜品种,获利13万元,成了很有名气的‘’报发户”。搞农副业生产,墨守成规,  相似文献   

16.
县市报较之其他报更接近当地,更接近寻常百姓,同广大读者最接近,这是县市报纸的优势所在。如何充分利用、发挥这个优势,提高县市报的报道质量,使之更好地为当地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这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县市报的一个紧迫任务。县市报大部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办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它起步晚,却在已趋饱和的报刊市场中挤占出了不小的地盘。县市报何以能在激烈的报刊市场争夺战中脱颖而出,赢得读者的青睐?县市党报身在基层,与基层、与读者最接近,最容易直接了解掌握基层的情况和群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2002年9月4日至9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倡议,山东《党员干部之友》、上海《组织人事报》等一报十二刊负责人、编采人员在河北、天津、黑龙江开展了组织部门“争先创优”联合采访活动,其间于9月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组织部门一报十二刊“争先创优”联合报道活动座谈会。一报十二刊的负责同志先后发言,介绍了各自宣传报道“迎十六大争先创优”活动的情况,并就进一步搞好联合报道活动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2002年4月,全国组织部门所属报刊的负责同志齐聚上海,确定自2002年5月至2003年3月,在各自报刊开辟专栏,  相似文献   

18.
一 刘少奇一生非常重视报刊的宣传作用.早在1921年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对联共布党史十分熟悉,对列宁领导<火星报>指导革命、组织和团结人民群众的革命经验有深刻的理解.回国参加革命后,曾多次讲到<火星报>在俄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必须像列宁领导<火星报>那样,让报刊成为宣传革命的舆论阵地,成为共产党的喉舌,充分发挥其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党报研究》2004,(5):28-28
《报改探讨》上刊登文章说,报刊审读在实际操作层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层面却严重滞后,制约着报刊审读向更广、更深层面拓展,报刊审读亟待理论支撑。这里所说的滞后,包括时间但主要非指时间,因为理论研究在时间  相似文献   

20.
黄晓虹 《党史纵览》2008,(12):47-49
《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创办于1904年.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考察陈独秀早年所走过的道路和思想演变的轨迹.对《安徽俗话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之,研究陈独秀.也不能不研究《安徽俗话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