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少雄 《学理论》2015,(7):141-142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提出了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考核制度,构建宽广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从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张晨 《学理论》2010,(17):233-234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应当发挥其自身优势、利用已有的资源,全方位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推动力量。农业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神圣使命。加强农科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我国农业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农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锻炼农科大学生创新思想;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制定相关政策,激发教师、学生的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4.
任婵媛  张春明 《学理论》2015,(2):217-218
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出完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带动学风建设等工作的路径选择: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以传统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学风;创新和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和形式;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7)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发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围绕机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创新实验室为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专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在创新学习方法。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学生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培养创新学习精神;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课外小型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入手,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地参与不同形式的学习、实验等创新性的活动。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学生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芸  蔡杰 《学理论》2015,(5):225-226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诸如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刻板的教学管理等问题。针对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利因素进行路径探析如下:加强学习实践;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大学生的约束;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8.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效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立足专业、搭建平台,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效性,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陈刚  刘涛 《学理论》2009,(26):168-170
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命题,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四川灾后重建力度的加大,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了核心枢纽;本文提出三维一体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即: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科技创新三维为一体,培养具有社会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旨在为四川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郝鑫  张岩  王俊龑  李梦琦 《学理论》2013,(32):259-260
近年来,许多学者不断探索如何能深入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但能增强大学生科技意识、增长科普知识储备,而且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创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改进措施如下:提高认识,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引导;加强组织,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加大投入,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完善制度,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学者不断探索如何能深入而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但能增强大学生科技意识、增长科普知识储备,而且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创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如何开展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提高认识,提供方向引导;加强组织,提供组织保证;加大投入,提供必要条件;完善制度,提供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5)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探索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培养高校青年学生拔尖科技创新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宇华 《学理论》2013,(24):280-281
创新精神是人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设置针对性课程,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培训,建立合理的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机制,都是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路成刚 《学理论》2012,(2):141-142
大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同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学生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加强学科建设,提倡创新教育;加强科技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术交流;以人为本,深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冯开甫  王怡尧 《学理论》2011,(22):239-240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高校实施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对传统专业教育弊端的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1)
以上海J大学136名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主观性创新动机、交互性创新动机、社会性创新动机、促进创新稳定性的动机和激励性创新动机是构成高校学生创新动机的五大因素。对此,建议从加强大学前的创新教育、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给予创新活动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建立健全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等五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机,从而更好地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环境的SWOT分析和陕西高校开展情况的实证调查,探寻高校学生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是新形势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进创业行动至关重要。结合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形成创业教育的合力保障等方面着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行动,提升创业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具备科技创新能力是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支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全面开展信息服务,为国家培养人才。本文就科技创新问题和高校图书馆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并介绍了我们的探索和成功的实例。通过开展信息检索培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主动提供信息服务,促其成才;最终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在人人学习,终生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创新.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