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回眸     
高君宇,名尚德,字锡二,1896年出生在山西省娄烦县峰岭底村,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任书记。他曾经在党内、团内担任过重要职务,编辑过《向导》周刊,是中...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月刊,主编陈独秀。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9月将《新青年》改为机关刊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改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1923年6月至1925年3月曾改为季刊,主编瞿秋白。1926年7月停刊。《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月刊;1921年8月后改为中共中央党刊。编辑李达。1922年7月78停刊。《向导》1922年9月138在上海创办的中共中央理论周刊,主编蔡和森。1927年7月18日停刊。《前锋》1923年7月1日在广州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主编在秋白。1924年2月停刊。…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理论指导下创立的政党,是高度重视革命理论并以最先进、最科学革命理论武装的政党。她从一诞生起就创办了党刊,通过党刊指导斗争。在八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党创办过多种刊物,仅中央主办过的机关刊物就有十八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新青年》、《向导》、《布尔塞维克》、《斗争》、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生活》周刊于1924年4月27日创刊,停刊日期不详,现存最后一期是1926年7月22日出版的第79期,刘仁静、高君宇都曾参加过《政治生活》周刊的编辑工作,1924年7月赵世炎回国后任《政治生活》周刊主编。  相似文献   

5.
王亚军 《湘潮》2023,(7):20-22
<正>《向导》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自1922年9月起在上海出版,每周一期。中共早期领导人是其主要撰稿人,其中尤以陈独秀和蔡和森为代表。除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三位主编外,《向导》的编辑人员也是其主要撰稿人,如高君宇、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郑超麟、赵世炎、尹宽等。《向导》发行量从最初的数千份到最高时的近10万份,被众多读者赞美为“四百兆同胞的救命符”“唤醒了不少在迷梦中的青年”。  相似文献   

6.
《向导》周报——这份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在大革命时期,犹如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它在向人民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进行思想理论战线上的斗争及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方面曾起了重大的作用,对江西人民的革命斗争亦有着深刻的影响.一、《向导》在江西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向导》在江西的传播,是从“南昌文化书社”和“南昌明星书社”开始的.1922年9月,由赵醒侬、袁玉冰、方志敏等15个进步青年联名发起,在南昌百花洲畔沈文肃公祠,开办了“南昌文化书社”,年方23岁的方志敏任经理.书社公开销售一般文化读本,秘密销售《向导》、《先驱》等革命书籍和刊物,是当时传播革命思想和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阵地.1923年书社遭军阀查封.1924年6月,中共江西党团组织在南昌西湖横街设立“南昌明星书社”,由北京派回省进行革命活动的曾天宇任经理,继续秘密销售《向导》等刊物.1923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后改为南昌地方团)成立后,为扩大《向导》在江西的发行面,通过团南昌、九江、吉安地方组织,在南昌、九江、吉安建立了发行网点,设书报经销处或流通处.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的经典著作之一,该文影响之大、版本之多是罕见的。笔者曾经对各种版本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广为收集,现就该文的出版发行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敬请方家指正。大革命时期的出版情况1927年3月5日,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周刊第35、36期合刊刊登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前两部分,即“农村革命”和“革命运动”。3月8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刊登了该文的前两部分内容。时隔20天,3月28日的《中央副刊》第7号也发表该文的部分内容。《中央副刊》是武汉国民党《中央日报》副刊,主编孙伏园…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1,(7)
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著作,不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27年3月5日,《报告》首发于中共湖南区执行委员会机关刊物《战士》周刊。不久,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刊发表了《报告》部分章节。  相似文献   

9.
李安葆 《湘潮》2014,(11):50-50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创办机关刊物《劳动周刊》,李启汉被任命为书记部干事兼《劳动周刊》编辑。创刊于上海的《劳动周刊》,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期刊。《劳动周刊》的主要任务是通俗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0.
从“外力”与“国际”视角考察中共党报党刊事业的发生与发展,是推进相关领域研究走向深入的有益尝试。围绕党的首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所展开的研究,尚缺少这方面的系统考察。实际上,当时党的“上级组织”共产国际不仅直接推动了《向导》的创办,还对其编辑事务、政治立场等予以具体指导,更对其出版经费进行系统性长期资助。共产国际对《向导》施加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深度影响中共宣传工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12,(6):65-F0003
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陈独秀题写了刊名,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曾先后担任主编。《向导》为16开本,设有“中国一周”、“世界一周”、“通信”、“读者之声”、“什么话”等专栏,主要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文章,以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1926年10月,邹韬奋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办了职教社的机关刊物《生活》周刊。此后,从《生活》到《大众生活》《生活日报》,从《生活星期刊》《抗战》到《全民抗战》,包括开办生活书店,邹韬奋一刊被停,一刊(报、书店)继起,为宣传抗战、团结御辱和争取言论自由、民主政治鼓与呼,在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上留下  相似文献   

13.
沈乔 《党史文汇》2004,(8):29-31
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1896年诞生于山西省娄烦县峰岭底村(原属静乐县)。在他如“闪电”般耀亮的一生中,有几个“之最”:我国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山西党团组织的最早发起人和创建人;党中央刊物《向导》的最早创办人之一……同时,他又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与实践的先驱,在创建革命统一战线理论,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马列主义统战理论的宣传者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但此时宛如孩提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仅注重独立领导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对革命中无产阶…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四年十月,中共中央根据北方革命形势的需要,成立了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并发行机关刊物《政治生活》。为了及时出版党的刊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指导工农群众运动,北方区委委派陈乔年同志(区委组织部部长)筹建一个秘密印刷厂。  相似文献   

15.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机关刊物,对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迫切要求和以马林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倡导创办的《向导》周报,为实现国共合作提供了现实和可能条件。《向导》对国共合作形式及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宣传,推动了国共合作进程。《向导》提出无产阶级与其他党派的联合只能是革命的联合,不是妥协的联合;提出对同盟者的错误政策进行批评,以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原则;还提出了扩大左派,联合中派,打击右派的策略。这些原则及策略不仅对维持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起到积极作用,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智慧,并对当前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邹华斌  赵芳 《党史文苑》2004,(10):21-22
《解放》周刊是抗日战争初、中期中共中央的政治理论机关刊物,中共中央许多领导人都曾参与其工作。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宣传的喉舌,对抗战的顺利进行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沙是我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出生于江苏太仓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早年投身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参加“左联”、“反帝大同盟”,参与创办进步刊物《铁流》《儿童文艺》和《少年世界》等活动。上海沦陷后,金沙等一大批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抱负奔赴延安,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抗大总校文工团工作,任抗大文学组组长,创作过《破草鞋》和《救国公粮》等宣传抗日救国的剧本。  相似文献   

18.
陈伯达是一位“大名人”,号称党内“一支笔”,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夫子”。他曾写过《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他写的《墨子哲学思想》还受到毛泽东的夸奖。陈伯达一度成为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晚年成了阶下囚。  相似文献   

19.
邹韬奋,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从1921年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曾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过《生活》、《大众生活》、《抗战》、《全民抗战》等进步刊物,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20.
孙中华 《党史纵横》2012,(10):56-59
刘少奇历来重视报刊舆论的宣传作用,对报刊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从1929年到1934年5年时间,刘少奇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办了顺直省委刊物《出路》、指导进步刊物《冰花》。他还在《工运指南》发表系列文章,指导进步刊物《苏区工人》,为宣传我党政策、统一党员认识、推动革命发展、纠正“左”倾错误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