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这“德”、“得”二字虽然同音,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代不乏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的。这二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着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次非分的公款吃请,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小人的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毁掉了不少人的前程和性命。凡事必得为先,贪得无厌而丢掉脑袋,绝不是危言耸  相似文献   

2.
“得”“德”之间曹敬宗为民公仆、当以"德"字为本,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而后自己也会有所"得"。故《礼记》有云:"德者,得也。"无德处事,一味信奉"厚黑之学",虽亦能有所得,然有德之"得"与无德之"得"是截然不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  相似文献   

3.
为官须先“德”而后“得”邹治业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德"、"得"二字虽然音同,但...  相似文献   

4.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99-101
自打全智贤“野蛮女友”形象横空出世,“女强人”之外,便又冷不丁冒出个“女汉子”群体。不过,二者虽前缀皆为“女”,但在我看来,“强人”与“汉子”的区别那可就大了!强人是干啥的?怕是不用我科普;而汉子则不同,  相似文献   

5.
唐双宁 《党课》2013,(16):64-65
为官行政,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应有“十德”:一为信仰之德。人可以有不同信仰,但不可没有信仰。实际上人人皆有信仰,没有其他信仰就信钱,这就出来了地沟油、毒奶粉。作为领导干部,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这个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相似文献   

6.
﹃瘦﹄人不得﹃病﹄田水旺很明显,尉明发“瘦”人不得“病”的论点是从“肥”官肯得腐败病而得出的结论。“瘦”与贫往往相连,“肥”与腐常常相伴。这其中,贵在一节,贵在心有主。节,就是德与廉;主,就是党和人民。中央有位老干部讲得好:要入污泥而不染,要入污泥而...  相似文献   

7.
在干部工作中的选人用人问题上,常常出理两面三刀种偏向:一是对干部标准中的“德”与“才”的具体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上有偏差,或以偏概全而导致“因小过而斩大将”,或求全责备而贻误用人时机,埋没人才.二是在干部标准中的“德”与“才” 的关系上,或只讲德,不讲才;或只讲才,不讲德,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因而导致选人不准,用人不当.这两种偏向都是没有坚持好干部标准中的“德”与“才” 的辩证统一,没有把握好“德”与“才”的具体要求的表现.干部标准中的“德” 与“才” 的具体要求,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内涵,但“德”与  相似文献   

8.
“便条”乃非正式的书信或通知。别轻看这小小的便条,它可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有时要比正式的红头文件还管用呢。记得六七十年代,村里出了一个有资格写“便条”的官儿,他虽是文盲出身,字写得东倒西歪,像个“醉汉”,但却很管用。那时商品匮乏,物资供应十分紧张。左邻右舍要买点白糖、肥皂什么的,只要他随便划上几个字,再署上大名,供销部门见字如见人,批啥给啥,可“神”了。故乡亲们都称之为“神仙”。为报答“神仙”的恩典,大伙常以自产的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来谢恩。话说本村有一无赖,此人嗜烟如命,号称“烟鬼”,但黑市烟价太…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道德的概念 什么是道德?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意为风俗和习惯。“道”,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道路”,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规矩、规范。“德”,东汉刘熙这样解读:“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更通俗地说,只有行得正走得端,只有通过正规的渠道,符合道德标准的渠道,人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骄横,指的是自恃在某方面比他人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权、势、金钱、地位、名望),因而飞扬跋扈,蛮不讲理,仗势欺人。大凡骄横者,一般都与他人关系很糟。究其因,骄横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啥就干啥,也不管对方能不能理解和接受。这是因为骄横者总是以“一贯正确”的姿态出现,似乎真理总是在他手里。这种人常将他人视为“阿斗”。这些骄横者总是一些惯于使用权力者。他们非常看重自己掌握的权力,也很善于运用自己的权力。他们可以用权力整人、压人,甚至将对方整得透不过气来,置人死地而后快。这是因为骄横者的情绪总是多变…  相似文献   

11.
<正>"德"者"得"也。这是《礼记》中的一句名言,其含义是有德之人也就有所得,这里的"得"当然不是指得到金银财宝,而是指得到做人的尊严,得到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般来讲,能当上领导干部的,都是人杰。但杰出者也不能跳光杆舞,身边总要有一帮人。林子大了,难免啥鸟都有。故此,“以役为佐者衰”的古训,就值得当领导咂摸咂摸。所谓役,即趋炎附势、一呼百诺者。北齐年间的和士开就够得上典型。他虽“不窥书传”,却把拍马术玩得滴溜转。高湛做长广王时,他不仅靠“握槊”(游戏)博其欢心、形影不离,而且嘴巴抹蜜,称“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唐玄宗晚年身居相位的李林甫,亦然。他“善刺上意”“善养君欲”“天子动静必具得之”。说穿了,役就是“弹簧脖子轴承腰,头上插着试风标”,擅长逢迎…  相似文献   

13.
主政10年,争议10年。褒之者称王国平为“千年一遇、可与苏轼媲美”的地方宫;不同意见者,则称其越俎代庖,过于强势,并有充当“房地产代言人”之嫌。评价迥异背后,各方都认同的一个事实是:10年间,杭州,这座“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已然烙上了鲜明的王氏印记。虽王国平离职,仅是因年龄届满60这一公开理由.属正常离任,但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符号般人物的离任,消息宣布当晚,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的主题,便是“争议王国平”。  相似文献   

14.
人才者 ,事业之本也。用之适当 ,则事业兴 ;用之不当 ,则事业衰。汉用良、平而天下定 ,宋用秦桧则帝遭掳。人才之于国之兴衰如此 ,于事业之成败若是。是以为政者 ,察人不可不明 ,用人不可不慎也。人才 ,无时不有 ,无地不存。有德才兼备者 ,有才德不足者 ,有德胜才者 ,有才胜德者。德才兼备者重用之 ,才德不足者轻用之。德胜才者为先 ,才胜德者次之 ,因德胜才者 ,才不足德可补之 ,而才胜德者 ,德不足则无以济之 ,且才胜德者 ,易恃才薄德 ,而恃才薄德则鲜有不败者也。春秋智伯有五种才能人不及 ,而恃才薄德终不免一死。《通鉴》曰 :“智伯之亡…  相似文献   

15.
平素喜读闲书,爱辑格言,每遇精彩隽永之语,必赏而记之,把玩再三。近读《论语》,辑得“三戒”,读《汤显祖传》,辑得“四香”,读《舌华录》,辑得“五硬”,都是讲人生心得,却又角度不同,连缀一起,可取互补之功。孔子在《季氏篇》第十六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色,及其壮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年轻时,要警戒迷恋美色;壮年时,应警惕争强好斗;年老时,切忌贪得无厌。这“三戒”最重要者在于“戒得”。看看眼下官场“59”现象,想想那些因贪污受贿而身败名裂之“迷途老…  相似文献   

16.
这个话题,是由一幅看似与此题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图片引出的。这幅新闻图片刊登在《检察日报》上。图片上是一堵墙,这堵墙位于河南省浚县屯子村。这堵土砖墙上,赫然用几个“钢叉大字”写着——“……,越级上访严惩。。”后面用了两个感叹号。看来,标语中是刻意要强调这句话的重要和不容置疑,以表明制作该条标语的“基层官方”对这个事情的坚决态度和强硬立场。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虽然产生于旧时代,但对于现时现世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成熟的政治理念。现在“官场”中却流行着另外一种说法:“得民心者得口碑,得官心才能得官位,得官位才…  相似文献   

17.
蔡星天 《奋斗》2012,(7):61-61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对于“德”之功效,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有过精辟论述: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相似文献   

18.
党小组虽“小”,却是党组织肌体的“细胞”,是党员执行党的决议最直接的组织者、监督者,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基础的教育者、管理者,不要因“小”而忽视其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18):23-23
近来,又有一批中高级领导干部因为腐败问题而落马。其中,不乏才华突出、政绩骄人者。他们之所以落马,主要是在德上出了问题,没有经受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这一事实再次提醒我们:在用人问题上,应切实贯彻我们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更加突出“德”的权重。《论语》有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相似文献   

20.
这个话题,是由一幅看似与此题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图片引出的。这幅新闻图片刊登在《检察日报》上。图片上是一堵墙,这堵墙位于河南省浚县屯子村。有些破败斑驳但同时也显得有些气势墩严压人的土砖墙上,赫然用几个“钢叉大字”写着——“……,越级上访严惩!!”后面的感叹号的确就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原来,标语中是刻意要强调这句话的重要和不容置疑,以表明制作该条标语的“基层官方”对这个事情的坚决态度和强硬立场。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虽然产生于旧时代,但对于现时现世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成熟的政治理念。现在“官场”中却流行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