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的有效途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力举措。应该说各地通过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要注意公示前后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示制的效用。那么,在干部任前公示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是指对干部拟任职务,先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然后才决定是否任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太原铁路分局太原电务段积极推行厂务公开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消极腐败现象。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提级等方面制定并实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度》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干部任前公示的具体办法是 :对经组织考核拟提级、提职的段管干部 ,将其主要工作经历及这次拟定提级、提职的意向提前通知所在的党支部和领工区予以公示 ,让职工群众针对其“德、能、勤、绩”进行评议。一周后 ,由段纪委、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收集归纳职工群众的意见 ,如无争议方可宣布正式任命。今年元月下旬 ,这个段对拟定提拔为段机关总务、教育、材料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普遍推行了任前公示制度,此举对治理用人上的腐败无疑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是,在推行任前公示上,一些地方和部门往往把公示当作成一种“公式”。只要一对某干部进行任前公示,无非便是:姓名、年龄、籍贯、学历和工作简历等诸如此类的套路,至于该干部有何特长、有何优势往往言显吝啬,至于有何缺点更是讳莫如深,避之不及。  相似文献   

4.
谨防任前公示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华 《党课》2008,(5):127-127
当前,各地普遍实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明显地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拓宽了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选人用人上的失察失误。但有些任前公示发生了变异,致使少数“问题干部”竞能在多次任职公示中顺利过关,严重损害了党政领导干部的形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现在,不少地方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使干部的选拔任用接受群众裁判,坚持群众公认,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强了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公示”中也出现了一些“公式”化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是“公示”内容过分简单。目前,“公示”内容大多“履历化”,即只公布“公示”对象的姓名、年龄、籍贯、学历、现任职务、拟任职务等等,对其经历、政绩、工作能力作风、优缺点没有介绍或表述不够,公众对“公示”对象不认识、不了解,评价也就无从下手。因此,应对“公示”对象作…  相似文献   

6.
《求贤》2009,(6):41-41
近年来,市财政局积极探索干部任前考察新机制,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手段,强化对干部的任前监督,将任前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并与考察预告、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制度紧密结合,努力做到选好用准干部。2005年以来,先后对24名负有经济责任的拟提拔人员进行审计。有效保证了干部选拔质量,防止了“带病提拔”。  相似文献   

7.
上医治未病。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坚持源头治理,是最为关键的一招。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提出加强动议审查、强化任前把关等针对性举措,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砌上了又一制度“防火墙”。  相似文献   

8.
目前,不少地方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有效地拓宽了干部监督的渠道,增强了干部任用工作的透明度。但在“公示制”中也出现了一些“公式化”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一是公示内容简单。目前,公示的内容大多“履历化”,即只向社会公布拟任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现  相似文献   

9.
曾那迦 《廉政瞭望》2023,(24):36-37
干部任前公示并不新鲜,但现在很多公示中出现了“拟进一步使用”的提法,令外界产生兴趣。近期多地发布的干部任前公示中都有“拟进一步使用”的领导干部,比如,福建三明市委组织部12月5日发布的关于王克延等同志任前公示的公告,所涉及的16名干部中,有3人“拟进一步使用”,等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平谷县四套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结束后,各项整改措施件件有着落。基层干部群众感慨地说,这次“三讲”教育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实行提拔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针对“三讲”当中群众对提拔任用干部工作提出的意见,平谷县实行了提拔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实行公示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用人失察、失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去年9月,县委对拟提拔的23名副处以上干部人选实行了任前公示,对有群众反映并查有实据的两人不予任用。对有群众反映,一…  相似文献   

11.
时下,干部任前公示制正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学习和推广。顾名思义,干部任前公示,就是把拟提拔任用干部的姓名、现任职务、拟任职务等情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告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干部任用上的漏洞和失察,这一做法不能不令人拍案叫好。干部任前公示,好在“任前“。多年来,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往往在一种封闭的、甚至近乎神秘的状态中运行,大多通过民主推荐、征求群众意见、组  相似文献   

12.
红梅  子春  少志 《党课》2008,(10):125-125
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为了深化组织人事制度改事,相继出台了选拔后备干部公示、干部任前公示、发展党员公示等一系列公示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部门把公示当“告示”,只公布出来让群众知道一下,并不把群众意见当回事,一些基层干部群众也把公示当“告示”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干部任前公示,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性规定,源于基层的实践和创造,实行10年以来,在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强化群众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泛欢迎。实行干部任前公示,把扩大民主从干部推荐、考察环节延伸到任用决策阶段,把民主参与的范围由部分干部扩展到广大群众,体现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是对干部考察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使党组织在更大范围内听取各方面意  相似文献   

14.
堵力 《党员文摘》2007,(2):26-26
潜规则是相对于“明”或“显”规则而言的.它游离于正式制度之外,是一些人私下遵守、心知肚明的官场陋规,是换届工作中的巨大隐患。其危害有三:一是软化约束。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表面上高喊要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常委会投票表决制,可暗地里,凡向他进贡的干部都被安排当上了书记、局长等。在马德一类人那里。“任人唯贤”敌不过“任人唯钱”这一潜规则,致使党的干部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不少单位在提拔干部之前推行了任前公示制度。此举不仅增强了干部任用的透明度,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用人上的失察。既然干部任前必须公示,那么免前要不要公示,大有商榷之必要。干部被免,原因不外以下三种:一是触犯党纪国法,轻则免去其职务,重则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达到离退休年龄;三是一纸调令,到其他岗位走马上任。干部被免后,群众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议论,而其中两种议论值得人们重视:其一,坚持原则,刚直不阿,由于“不听话”而得罪了上司,因此被打入冷宫,永远不得翻身;其二,政绩显赫,学识过人,领导变成了开店的武…  相似文献   

16.
刘佳钰 《世纪桥》2016,(3):22-23
随着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的广泛应用,该制度成为增强人事任用透明度的重要途径,加强了干部和群众互信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干部信息公开不完全,信息真实程度良莠不齐等情况,影响其功能的发挥。通过对2015年28省干部任前公示提供的五类信息描述(现任拟任职务描述、自然情况描述、工作经历描述、学历学位描述、公示时间和举报受理方式描述)得出干部任前公示在信息公开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都江堰市某小区的布告栏上,多了一份干部任前公示。让小区居民感到意外的是,这份公示涉及的干部——拟任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污贿赂局局长的杨斌就住在他们小区。任前公示,是干部选任的必须程序,旨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但在习惯上,干部任前公示,仅限于官方媒体,或党政机关办公区域。而且公示的内容,也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监督,避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柳河县委在今年3月初进行的乡局级班子调整中,对35名提拔和重用的领导干部实行了任前公示,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四个环节:一、公示实施阶段。重点做到“五个明确”:明确公示的对象,即县委常委会研究拟提拔和重用的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提任为领导职务),这次共公示35人。明确公示的内容,即对拟提拔和重用干部的年龄、性别、民族。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端正干部工作中的用人导向,煞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长春市委正在逐步推行公示制。具体做法是:在任命干部之前,将该同志的自然情况、工作简历和拟任职务上榜公布,让群众评议,党组织根据群众评议对干部进行审查。近日,长春市首批在德惠市公示了12个职位,其中乡镇长1名、乡镇党委副书记5名、副乡镇长1名、纪委书记4名、市直副局长1名,拉开了长春市推行公示制的序幕。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王铁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地方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对拟提拔的干部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亮相”,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对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彻底改变由少数人选人的用人机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提倡推广。但笔者认为,仅在干部提拔使用前实行公示还显得不够,干部离任也应实行公示。实行干部离任公示好处有三: 首先,它有助于加强干部管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干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各级组织要求不严、管理松懈的问题,更有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