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风与廉政》2000,(6):45-45
巴西有位名叫阿尼塞托·马丁斯的医师,研究十年,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有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肌梗塞、过敏症、脑溢血、心脏病,等等。马丁斯对583名被控犯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在不廉洁的官员中,有60%的人患有上述疾病,而廉洁的官员中患上述疾病的人仅16%。  相似文献   

2.
汪苏娜 《党课》2009,(7):70-72
10年前,曾有人对16名腐败官员做过跟踪调查,当时他们平均年龄41岁。10年后,16人中15人得病,不少人是癌症,病死的有6人。无独有偶,巴西一个医疗机构调查了583名贪官和583名廉洁官员。10年随访的结果是:贪官60%以上患有癌症、脑出血、心肌梗塞等疾病,而廉洁官员患病率只有16%。面对如此巨大的健康差异,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官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廉政格言     
地处北欧的瑞典,是—个廉洁程度很高的国家。据瑞典的—位检察长介绍,她当检察官30多年,从未受理过—起官员腐败案件,其国度的廉洁称度确实令人吃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腐败困扰的今天,瑞典到底有什么“秘方”,能使它的政府保持如此廉洁呢?  相似文献   

4.
偶翻报纸,见一篇题为"腐败者多短命"的文章,一回气读完,深思良久。腐败者为何命短?文中列举两例:其一是巴西医学专家马丁斯调查了583名被指控为有各种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中,竟有60%的人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而早死,但对同等数量的廉洁官员进行凋查,结果死亡率大大降低,仅有16%,其M是我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些学者和医学专家,对此进行研究会诊后认为:凡是患上腐败症的人,他们因自己的腐败行为而长年惶惶不可终日,因此陷入了恐慌、恐惧、焦虑的精神折磨之中,从而失去了心理上的平衡,最后导致身心损伤,使自身的免疫能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这句古话的意思是说,身居高位的人若没有相应的道德和才能,其下场一定是可悲的。笔者最近读报,看到一篇发人深省的追踪随访文章。文章说巴西有一个名叫马丁斯的医生,他分别对被控有贪污受贿行为的583名官员和清正廉洁的583名官员做了长达10年追踪随访,发现贪污受贿的官员有60%患病和死亡,清正廉洁的官员仅有16%患病和死亡。腐败官员死亡的病因大多是癌症和心脏病。其中有16名福利局贪官,死亡年龄只有41岁。因此,马丁斯医生分析得出了“腐败短命论”的结论。解读…  相似文献   

6.
腐败和反腐败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由于腐败问题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政局稳定,并且在有些国家已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世界各国都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力求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编者联合国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国际对非洲的援助中有300亿美元已被人转往外国户头,这笔巨款等于加纳、肯尼亚和乌干达一年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的两倍。联合国毒品控制及防止罪行机构发表的另一项报告称,拉丁美洲有力%的人口去年被迫向政府官员行贿,同类情况在非洲占19%,亚洲占匕%。“反腐国际”的工作者说:‘腐败使政府的成本增加了20%,利润减少了50%…  相似文献   

7.
玩摄影、养兰花、收集名人字画……原本,这些只是个人的“雅好”。但近年来,一些官员的“雅好”摇身一变成“雅贿”,让腐败也变得“文艺范”。中国青年报记者根据官方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至少有27名落马官员涉嫌收受“雅贿”。“雅好”成腐败又一隐蔽通道。  相似文献   

8.
反腐在线     
《廉政瞭望》2008,(10):6-6
商务部官员落马:警惕立法腐败,云铜3高管受贿3500万元“稀释”国有资产,安徽淮南市委书记当庭全盘翻供,湖南娄底揪出2000万元城建腐败窝案,两名前中行外逃官员在美被定罪,重庆规划系统官员改变容积率敛财,湖南永州原副书记借检查工作猎艳,浙江省政府秘书长落马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在两个月内,查处894名“不作为”官员。有人问,投有腐败,也要查处?是的,“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也有腐败。但就如一筐桃子,由于能够将烂桃子挑出来,扔掉,所以保持了整筐桃子的新鲜。国际透明组织每年都进行全球范围的国家廉洁度和腐败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芬兰、冰岛、丹麦等三国更是名列前茅。在芬兰,送礼会被官员视为侮辱其人格,该国已有30多年无重大犯罪事件。冰岛自1918年以后只有4名高官因腐败而辞职,最近一次在上个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1.
家庭需要廉洁“守门员”江西程建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党和政府的干部,特别是身居要职者、握有实权者明代嘉庆年间,官场腐败,仕风污浊,有一位叫郑晓的官员却如出污泥之莲花,一身清白。有一次,他主持选拔官员,一位求见者给他送了一包茶叶。郑晓见来人情意恳切,就叫...  相似文献   

12.
《党建文汇》2014,(12):24-25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结合广东省查处的腐败案件分析,认为: 当前腐败和不正之风具有八个普遍性特点 一是“官商勾结”。一些官员在与老板交往过程中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各取所需,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埋下了隐患。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发现,一个腐败官员周边往往围着几个不法商人,一个老板背后往往傍着几个官员,官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腐败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按照世界银行的一位官员的说法,腐败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世界各地。国际政坛严重地被腐败所困扰。在那些自我标榜是“民主国家”或“法治国家”的西方国家中,政坛的腐败丑闻层出不穷,贪官污吏丑态百出。美国总是说自己是民主与法治的样板国家,但政治在美国公众心目中是最肮脏的职业。美国纽约市交通警察副总指挥托尼·博萨在其所著的《美利坚帝国的衰落──腐败、堕落和美国梦》中写道:“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还有比政治更堕落的职业吗?”他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在鲍伯·多尔的总统竞选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廉者,政之本也。”廉洁自古便是我国行政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官德的底线。从来廉洁与腐败势不两立,可如今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一些腐败分子集廉洁形象与腐败行为于一身,表面上看一副廉洁奉公的样子,背地里却不择手段地搞腐败,待到东窗事发,人们才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原来那叫“廉洁秀”。  相似文献   

15.
布丁 《当代党员》2013,(1):70-70
有一种人,奔走在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为两者见不得人的勾当牵线搭桥。他们有一个形象的称呼:“权力托儿。”近年来,因为“权力托儿”而东窗事发的官员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权力托儿”成为官员腐败的催化剂,社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6.
人文荟萃     
□“削权养廉”才是治本之策旅美学者傅红春为中国反腐败开出的药方是:削权养廉。“高薪”难以“养廉”。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正常收入低下。而且,“高薪”的标准如何确定?以中国媒体公开报道的官员腐败案例,金额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再高的“高薪”也填不满他们的贪欲。“严刑”也难以“养廉”。任何投资者,如果有高回报诱惑,那么再高的风险,他也会铤而一试。对中国官员来说,腐败是立竿见影、实实在在的收益,严刑却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逃脱的。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权力太大。所谓“削权…  相似文献   

17.
当今有这么一种现象,大凡因腐败落马的官员,似乎都有一个迷信脑袋。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把烧香拜佛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干脆在家里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重庆一负责重大工程的局级官员委托一名道士在道观设坛,24小时烧香,祈求高升。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经“大师”预测有当副总理的命,可命里还缺一座“桥”,于是下令将耗资数亿元的国道改线,在水库上架起一道“逮胡桥”。几乎每一个腐败官员后面都有一名“大师”指点。  相似文献   

18.
大可 《党课》2011,(7):76-78
前不久,一份权威报告揭露:在被揭发出来的腐败官员中,比例最高的案发方式为“由他案引出”,占到60.44%;被举报的占25.27%;存在失踪、出逃等行为异常的占4.4%;另有9.89%的其他案发方式。在统计中,被举报而落马的高官数量占到了1/4,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他们的情妇举报的。据调查,贪官中95%的人有情妇,由于这些情妇掌握大量的腐败证据,由此,有人甚至提出可以依靠贪官情妇反腐败。  相似文献   

19.
虽然早就知道瑞典是一个廉洁度很高的国家,但是,当我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听瑞典的一位检察长说,她当检察官32年从未受理过一起官员腐败案件时,我还是有些吃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腐败困扰的今天,瑞典有什么样的“秘方”使它的政府如此廉洁?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瑞典前议会监察总长克劳兹·埃克伦德。  相似文献   

20.
肖剑 《廉政瞭望》2012,(21):66-67
印度的腐败,“猛于恐怖主义”,并成为“治理赤字”。 这是该国去年的一份网络调查的结果。调查问道:“腐败或恐怖主义,哪个是印度更急需应对的问题?”超过90%的受访者选择了前者。与此同时,14名知名人士在致国家首脑的联名公开信中直言,腐败作为印度的“治理赤字”,正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印度必须以“紧迫感、决心和战时体制应对这种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