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推动着新旧社会的代谢。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生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新认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科学界定经济基础的范畴,对于深刻理解十五大精神,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创新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这种创新理论与邓小平创新思想一脉相承,它不同于西方经济学领域的创新理论,而是强调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全面的社会创新.江泽民创新理论不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矛盾运动的要求,还强调在创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鲜明的哲学特征,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将发挥重要的哲学功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以下哲学特点:1.高度的科学性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依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力是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这是因为:首先,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它自身的矛盾运动的深刻反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上层建筑不断地与之相适应,这种不断适应的过程也就是以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为主体的上层建筑加以主动或被动调整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种调整是以改革的形式主动进行的。其次,社会主义的改革也是其历史使命的  相似文献   

6.
修林 《前线》1963,(12)
上期我们讲了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这一期我们再谈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谈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关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样,上层建筑对手经济基础也起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页     
为什么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它的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来源于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人是  相似文献   

8.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和当前的一些思想问题,反复学习理解这一论断,初步认识到了其重大意义。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丰富之一,就是把改革推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纳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广东考察时指出 :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代表”观的提出 ,既是对我们党70多年基本经验的精辟总结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发挥。(一)坚持科学的生产力论 ,倡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来主张 ,在以生产劳动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实践中 ,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基本矛盾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一个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了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生产力的确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生产力要继续发展却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阻力。首先是生产关系里面有一些东西同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矛盾原理出发,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毛泽东的贡献在于他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规定为社会基本矛盾,并且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13.
《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4期刊登赵科天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一个重大偏差》。文章提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为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中国自50年代中期以后理论界出现的一个重大偏差。文章认为,马克思虽然发现并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将其命名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重大概念,但他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其内容只是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客观规律的,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如此,人道亦如是。唯物史观破解了“历史之谜”,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正是在这一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呈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发展到21世纪,随着世界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阐述的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为新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指明了方向。从哲学高度理解,“三个代表”思想既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又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理论空间。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唯物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都是这一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16.
耿鸣 《求实》2001,(Z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在社会基本矛盾中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 ,它决定和制约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发展变化 ,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最终原因。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这种最终决定作用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 ,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 :一是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 ,在社会发展中 ,人们不能凭主观愿望任意选择生产力 ,每一代人在开始从事社会活动时 ,原来的生产力就预先规定了他们的活动方式和生产方式 ;二是生产力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道路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结果。各国各民族发展道路会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阶级构成状况、民族文化底蕴和对外关系等因素而各具特色。“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辉煌历程的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道路的凝练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念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而这个基本思想和研究社会发展的方法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方而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性的论述。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辩证运动规律,阐明了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毛泽东把马克思发现的  相似文献   

19.
张龙林  刘燕 《求实》2013,(1):21-24
"社会基本矛盾"是毛泽东矛盾学说在社会层面的应用。这一概念深化了唯物史观对社会有机体的分析,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辩证认识,决定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毛泽东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强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运行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系统阐释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殊性的归纳,为不断解决这一矛盾指明了路径。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启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准确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正确认知当代各种矛盾关系,并通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消除贫富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揭示了一切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表现为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