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清朝贪官的真实写照。谁想到历史的车轮转至今天,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原局长丁振武,比古代贪官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职8年,疯狂为自己聚敛钱财,从1993年至1999年先后收受有关人员所送的人民币165.8万元。身居要职的丁振武,是怎样从一个正局级干部堕落为阶下囚的呢?其蜕变过程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对清朝贪官的真实写照。谁想到历史的车轮转至今天.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局长丁振武,比古代贪官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职8年,疯狂为自己聚敛钱财,从1993年至1999年先后收受有关人员所送的人民币165.8万元,涉案金额高达500多万元。2001年5月17日,丁振开被押上法庭公审。身居要职的丁振武是怎样从一个正厅级干部堕落为阶下囚的呢?其蜕变过程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纪贺 《纪检与监察》2003,(11):21-23
2003年4月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山东第一贪”潘广田受贿一案。称其为“山东第一贪”,倒不是因为他受贿数额在山东独占鳌头,论数额他自然比不上全国那些“著名”的贪官,也远比不上山东省内一些“落马”的贪官;潘的“第一”,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查处的级别最高的贪官,也是全国查处级别最高的无党派人士、非中共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个“勤政”的高官,曾经誓言让贵州人民尽快脱贫;他又是一个吞噬民脂民膏的贪官,一次就可吞入民“唾弃”,且看一个“封疆大吏”怎样陷入财色交织的泥淖……  相似文献   

5.
孙春龙 《求贤》2007,(4):43-43
2007年1月2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以贪污罪判处北京市地震局原副局长杜甫来有期徒刑11年。与其他身居厅局级干部中动辄贪污百万、千万的贪官不同的是,他贪污的数额只有30万元,而且这些钱全部都是他从中国地震局“下派”到北京市地震局时带来的。一笔“小钱”撂倒一个厅局级高官,此案引发的是我们时“带钱下派”官员一个普遍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廉政风暴揭出了一批贪官,人们在翻阅他们的犯罪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差不多每一个贪官,都与“美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美女”或者是贪官们享受的工具,或者是把贪官拉下水的诱饵,或者是与贪官沆瀣一气成为贪官鲸吞国家财产的帮凶。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美色伴贪官”现象。产生“美色伴贪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做一点透视。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利润效应”…  相似文献   

7.
从乡镇长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孙瑜仅用了6年时间。在他41岁当选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后,曾一度被誉为广西政坛“黑马”。然而:中共十七大闭幕后仅一个月,孙瑜就被“双规”,也有人称他是“最快倒在十七大反腐枪口下的省部级贪官”。2009年8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院对孙瑜做出一审判决,认定孙瑜犯贪污罪、受贿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  相似文献   

8.
一个官员最风光的时候,也往往是留下“墨宝”最多的时候。这个官员一旦落马,那些光鲜的“题字”便立马被弃如敝屣。于是,从贪官在位时的“题字忙”,到贪官栽倒之后一些地方的“铲字忙”,就成为一种怪诞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来,有关贪官“迷信”的话题很是引人关注。据报载,原湖南省娄底市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罗子光“迷信”数字,他的前任的“坐骑”的车牌号码最后两位数是“17”,而他则强行霸占了单位里尾数为“66”的车牌号码。应该说,很多贪官都有一些个人“癖好”,但我们对于贪官的如上言行,不能简单地以迷信视之。对于迷信活动的本质,是人们在对自身命运感到无奈时的一种心理要求。贪官的如上举动,有多少人会相信是贪官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另一个被认为是“迷信”的贪官丛福奎,当别人送钱给他时,他总是不要,他要人把钱作为善款捐给女大师,人们说到他时…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5):74-76
贪官,坑党坑民坑社会,用贪腐毁灭着大家的美好期盼。他们巧取豪夺,贪污受贿,在位时顶着几十载浮名,中饱私囊,暴露时却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角度而言,要揪出一个贪官,并不容易,这里面涉及若干连锁环节,不能有一个疏漏。而民众更关心的则是“金额有多大”,会“判多久”。贪官落马大陕人心,自然最想知道他会有什么结果。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2,(6):61-61
据《法制日报》4月17日报道,江苏睢宁有个名叫孙峰的骗子,先后以帮人“调动工作”、“撤销网上追逃令”等为由,骗钱骗色,屡屡得手。这个骗子自编的身份有些特殊——他称自己是一个正在狱中服刑的落马贪官的儿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当他曝出“我爸是贪官”的猛料时,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2,(4):57-58
张铁在2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从1991年到2009年,走过19年贪腐之路,江西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县委原书记汤成奇,近日被一审判处死缓。贪污3901万余元、受贿350余次,这一腐败个案再次让人思索:从开始贪腐到受到查处。少数贪官的“潜伏期”为何那么长?与漫长潜伏期相伴的,是汤成奇平坦的仕途。从镇长助理到镇党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再到副市长、市委常委……每一步都是“带病任职”。有着漫长潜伏期的贪官,并不只汤成奇一个。  相似文献   

13.
精明贪官点太背“居然”“大意失荆州”大凡贪官者,往往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胆量和“精明”,能很好地把自己的言与行截然分开。但幸运并不总是罩着贪官,“拔出萝卜带出泥”虽然是他们经常表演的剧目,但有时出现的“钓鱼得龟”现象难免让人贻笑大方。然,现实生活中不乏如此“点背”贪官:周其东案。2002年8月13日,安徽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安徽芜湖市原行枪决。至此,周其东案画上了一个句号。周其东,从一个镇的镇长到镇党委书记到县长、县委书记,最后青云直上至芜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可谓官运亨通,还曾被评过全国百强县委…  相似文献   

14.
郭庆晨 《党课》2010,(11):125-126
近年来,差不多每天都能从媒体上读到有关贪官的报道。贪官的贪腐“事迹”读得多了,就会发现贪官们有三大共同的爱好:藏钱、高档消费、搞女人。 先说藏钱。贪官没有不收礼的。这个“礼”,实际上就是各式各样的钱。贪的都是些不义之财,这种钱是不能公开的,更不能放在明面上招摇。  相似文献   

15.
贪官的露馅常常因为偶然的事故:从技术层面分析,刘方仁的垮台似乎源于他的“下线”卢万里的“爆线”。2002年1月7日.贵州省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免去了贵州省交通厅厅长卢万里的职务,然而仅仅一个月后.卢万里居然逃逸了,  相似文献   

16.
某贪官的辩护律师曾这样为其辩护:“我曾给30多位高官做过辩护律师,此人是唯一一位没有婚外私情的贪官。”似乎他算是贪官里比较优秀的一位,应予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17.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18.
一位长期从事反贪工作的人说:“找到贪官情人,往往就能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侦破起到突破作用。”原因有三:一是如今被查处的贪官绝大多数养旮睛人;二是找到了情人就能顺藤摸瓜,毕竟贪官的情人不是官场老手,反侦查经验少;更主要的是,如今的“情色腐败”呈现一个新动向:越来越多贪宫的情人主动参与腐败官员的受贿,我将其称为“情人主动参与受贿型”。  相似文献   

19.
李铭葵 《党课》2006,(5):44-46
为什么有些贪官能隐藏那么多年,甚至边腐边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反腐败机制的缺失,也有许多人对腐败现象见怪不怪的冷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有些贪官非常善于用假象欺骗我们。从本质上来说,一切贪官都是真正愚蠢的,因为他们是在拿自己的灵魂与魔鬼做交易,在获取金钱物质的同时,丧失的是人格、良心,最后导致身败名裂、得不偿失。但是贪官们可不会认为自己是傻瓜,相反,他们大抵都会觉得自己很“聪明”。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为贪官们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腐败“智慧”而叹为观止。有人对此作了一番研究,总结出贪官十大腐败假象,以期人们能够透过贪官的画皮看到他们丑陋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苏北 《共产党人》2006,(23):54-54
贪官,古今有之,但古今贪官都不一例外地与“权”、“钱”、“淫”、“盈”四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权”。古今贪官,首当其冲的就是贪权,没有权,贪官们就不可能达到贪脏枉法,欺压百姓的目的。有权,使有了一切。于是,贪官们削尖脑袋,钻天入地都要弄到“权力”。他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