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赦国内战犯决策的提出与实施廖心文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和平统一祖国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做出了几项重大决策,其中卓有成效的一着,是特赦国内战犯。(一)195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首批特赦战犯的命令。这件事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2.
关于特赦国内战争罪犯问题文献选载(一九五六年三月──一九六○年十月)关于特赦国内战争罪犯问题文献选载(一九五六年三月──一九六○年十月)...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0,(3)
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先后特赦了7批战犯,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有关特赦战犯的台前幕后,一时成为人民关心的话题。统一特赦战犯的工作方针由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军俘虏了一批日本战争罪犯,苏联军队也移交给我军一批日军、伪满和伪蒙疆战犯;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俘虏了一批国民党军的战争罪犯。这样,教育、改造和处理战犯工作就摆上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峡两岸的进一步和解,封闭多年的民间交流大门正在徐徐开启。在展望两岸关系和谐前景的今天,尘封的帷幕也为我们揭示着历史曾经有过的沉痛一页。1956年中国首次释放日本战犯和1959年第一次特赦国内战争罪犯,都已成为难忘的重要篇章。至于第七批特赦国内战犯后,十名获准赴台探亲的原国民党人员滞留香港期间发生的一切,无疑已成为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
关于特赦战犯的提议(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四日)毛泽东我想到,今年国庆十年纪念,是否可以赦免一批(不是"大赦",而是古时所谓"曲赦",即局部的赦免)确实改恶从善的战犯及一般正在服刑的刑事罪犯。如办此事,离国庆只有三十几天时间,是否来得[及]审查清楚?或者...  相似文献   

6.
中共决定特赦全部前国民党战犯 中共中央决定最后一次特赦前国民党战犯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召开之前,周恩来同王洪文一起到长沙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期间,毛主席提到要清理仍然在押的一批国民党战犯,包括解放后被我俘获的美蒋派遣特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宽大为怀,对国民党战犯“一个不杀”、关押改造。周恩来第一个提出了战犯特赦问题;毛泽东充分定并作了政策性说明;1959年10月,首批特赦战犯33人;至1975年4月,在押战犯先后分批全部释放。改造释放全部战犯,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统战乎?人道乎?留与世人评说。  相似文献   

8.
王永钦 《党史博览》2002,(11):37-4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为此,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来沟通两岸关系,以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为进一步缓和同台湾的关系,中共中央从1959年起开始特郝国民党战犯,到1975年,先后分7批,总计特赦国民党战犯554名,其中国民党高级将领200余名。中共中央的这一重大举措是史无前例的。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对缓  相似文献   

9.
正据文献记载,末代皇帝溥仪从1950年7月31日和其他60余名伪满战犯、汪伪战犯一起被引渡回国,到1959年12月4日被特赦,期间接受过3位西方记者的采访。英国路透社记者漆德卫于1956年8月18日第一个采访溥仪,法国记者布大尔于1956年9月27日第二个采访溥仪。而第三位,是一位加拿大记者。史料记载,1956年10月22日,一位加拿大记者  相似文献   

10.
1975年,中国政府特赦第7批国内在押战犯,至此,国内在押战犯被全部释放。在这批特赦战犯中,有十人申请去台湾。当时中国政府本着来去自由的原则予以批准,并资助路费,给予方便。但始料未及的是,台湾国民党当局闻此消息却如临大敌,先是封锁消息,继而想方设法予以阻挠,最终以拖延之计对此事不了了之。大陆的宽容善意与台湾的绝情寡意形成鲜明对照,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这次“十人回台”虽然受阻,但仍不失为冲破尖冰、开创台海两岸直接公开交往的先声。  相似文献   

11.
1956年3月,经公安部审查确定,在押国民党战犯共926名,其中属于国民党军队系统的736名(中将72名、少将388名、校级276名);国民党省以上党政人员73名(政府系统46名、党团系统27名);特务系统处、站长以上及警、宪重要人员117名。这些人被分别关押于功德林、抚顺、济南、西安等地。对这批有罪之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并没有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来对待,而是实施了一整套人道主义的改造措施,进行长达十几年、二十几年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创造出了举世公认的把战犯变为公民的奇迹。19…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特赦罪犯的指示(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七日)(一)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中央决定在庆祝建国十周年的时候,特赦一部分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现在,人大常委会已经作出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  相似文献   

13.
李海文 《党建文汇》2011,(11):39-39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到1966年春,共特赦了六批国民党战犯,头面人物在政协当文史专员,大部分当工人、农民,在街道干杂活,南当地派出所管理。回农村的生活费每月最多15元,因为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烈士、工伤人员的遗属在农村抚恤金也就8元,待遇比他们在监狱的生活差。“文革”爆发后,毛泽东说,这场革命是与国民党斗争的继续,于是停止特赦。  相似文献   

14.
陈赓在黄埔军校中属“老资格”了,他的名字为国民党军队中的黄埔系将领所熟悉,他那传奇式的战斗经历也曾在黄埔军校军人中广为流传。解放后,陈赓定居北京,虽然工作异常繁忙,且身患重病,但他念念不忘旧日的同窗旧友,经常与他们谈心叙旧。 1959年10月,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邱行湘等10名蒋介石集团战犯获特赦,他们当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横》2007,(8):62
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改造日本战犯及其他战犯的机构.1950年7月,战犯管理所收押了从前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的969名日本侵华战犯和国内其他单位移交来的13名日本战犯.这982名战犯虽然只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少数犯罪分子,但是他们所犯的罪恶却无可辩驳地暴露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这些灭绝人性的战犯,在侵略中国期间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骇人罪行.  相似文献   

16.
一切设想都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周恩来对现在关押的战犯,我们准备逐步采取宽大处理的办法。战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国的,主要是日本的战犯,另一类是国内的战犯。关于这部分战犯我们有很多文件谈到过,我就不详细说了,只简单地说说为什...  相似文献   

17.
在二届政协常委会十九次会议(扩大)上的发言(一九五六年三月十四日)周恩来今天座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国战犯的问题,一是国内战犯的问题。总的政策是宽大,办法上分两个方面。对于外国战犯的处理,有一种办法是按照国际法组织国际军事法庭。这种法庭在西方有纽伦...  相似文献   

18.
自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偕“国民政府”要员自四川成都机场乘飞机逃往台湾,到1987年11月2日,台北当局正式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时止,台湾海峡两岸在长达38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状态之中。其间,虽也曾有过高层间多次秘密接触,但最为轰动一时的,要算1975年3月最后一批特赦国民党战犯时,有10人申请去台湾而被拒绝接收的事件。最后特赦战犯前的海峡两岸态势1949年底,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了除海南岛、西藏和台湾之外的大陆境内的全部中国领土。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指出“中国人民包…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侵华日军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理应被列为头号日本战犯。诚如冈村宁次自己认为。“我在中国战场先后担任师团长、军司令官、方面军司令官,最后达到最高地位的总司令官,被判为战犯,死刑也在所难免。”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蒋介石政府不顾中国共产党严惩战犯的声明,不顾中国人民要求审判战犯的强烈呼声,竟想尽各种办法,使出浑身解数,尽力保护这个侵华大战犯,并最终使其无罪释放,安全归国。国共两党在冈村宁次定罪问题上的斗争,充分反映了两党的阶级特性。(-)抗战胜利后,中共即提出一份以冈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政府将近千名日本侵华战犯交由中国政府处理,这批战犯被关押于辽宁省抚顺战犯管理所.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根据中央有关改造方针,经过艰苦卓越的工作,终于使这些昔日顽固不化的战犯认罪、悔罪、反省、自新.1956年,中国政府将在押的大部分日本战犯"免予起诉,即行释放",仅对45名职务级别较高的战犯判处有期徒刑.归国后的战犯长期致力于和平友好的活动,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