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东计划     
《时事资料手册》2006,(5):45-45
黎以冲突7月爆发以来,布什政府公开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声称这是“一个新中东诞生前的阵痛”。所谓“新中东”是针对“新中东”而言。“9·11”事件后,美国就在中东地区推出了“大中国民主计划”,其初衷是借“民主”手段来“改造”中东,移植西方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倡导国,又是以色列的主要战略盟友。世界上只有美国握有能迫使以色列撤军的“魔杖”。欧洲议会已于4月10日通过决议,呼吁欧盟成员国对中东冲突地区实施武器禁运,迫使以色列停止对巴勒斯坦的侵占。如果美国能仿效欧盟的做法,对以施加足够的压力,是能够起到应有作用的。 正是在国际国内的强大压力下,布什决定加大对巴以冲突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的敦促和推动下,中断了近4年的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谈判于1999年12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是继巴以就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之后,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强调,会谈主要围绕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以色列的安全、和平的内容和性质、和平进展时间表4个问题进行。叙以和谈的核心是1967年“六五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问题。1991年,叙以、黎以、巴以及约以之间的和平谈判同时起步。在以色列先后同巴勒斯坦和约旦达成和平协议后的1994年7月,叙以双方就执行联合国安…  相似文献   

4.
怀成波 《半月谈》2004,(14):78-80
最近,在中东无核化和修建隔离墙问题上,以色列再次同国际社会对着干。阿盟秘书长穆萨7月16日访问维也纳时指出,海牙国际法庭对隔离墙的裁决是个“里程碑”,是对不遵守国际法的国家发出了一个“信号”。他同时对以色列继续发展核武器发出警告,认为这将致使整个中东“有核化”,并使该地区“陷入动荡”。  相似文献   

5.
5月13日,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联合起草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分别到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手上,巴以和谈重又开始进行。 中东和平“路线图”是由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有关巴以之间和谈方式的新方案,原本应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中东问题四方会议(联合国、美国、  相似文献   

6.
继成功访问利比亚和伊朗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7月上旬访问了以色列,试图说服以色列承认拥有核武器,以此作为实施“中东无核区”计划的第一步。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拒绝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长期奉行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拥有核武器的“模糊政策”。“模糊政策”带来的实利是丰厚的:不承认,则有助于化解国际社会的压力;不否认,则又能对周边国家形成核威慑。以色列迄今也没有进行过公开的核试验,但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估算,以色列目前拥有100~200件核武器。美国情报部门则预计,以色列拥有80枚核弹头,打击手段包括…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变动与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息息相关。每当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困境,世界的人们就自然会推测,以色列的总理是否又将换人?而每当有一位新总理上台,人们又马上想到,他将使和平进程实现突破,还是将把和平进程带入泥潭;更有以色列特点的是,当和平事业急转直下时,随之而来的常常是提前大选。沙龙,犹太国新世纪的第一位总理,也循此轨迹,接过了“小拉宾”巴拉克手中的权杖。2000年9月,巴以和平进程在戴维营和谈失败后再次陷入严重僵局。沙龙率众“强行”参观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巴勒斯坦人称之为“尊贵的禁地”)的阿克…  相似文献   

8.
中东向来是世界安全的火药桶。5月31日以色列又往这个火药桶里加了“猛料”:以色列突击队袭击了国际救援船队,造成i9名国际志愿者身亡。袭击发生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最强烈的言辞对以色列安全部队武力袭击试图驶往加沙的国际救援船队的“粗暴”行径予以谴责,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中东阿以和谈过程中,以色列、美国和约旦等国的情报机关禀承各自国家政府的旨意,积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配合和辅助外交谈判,甚至直接介入和谈,发挥了神秘、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地使谍报与外交两者“联姻”。2000年1月曝光的以约两国联合窃取叙利亚总统尿样事件,再次令世人关注起不断出现在长达20年的中东和谈进程中的幢幢谍影。研以川队:以约特工联手窃尿样以色列相继与埃及、约旦和巴勒斯坦签订和平协定后,与老对手叙利亚的和谈摆上了议事日程。叙利亚铁腕人物阿萨德在美国的劝说下,决意与以色列人讲和。1999年初,…  相似文献   

10.
王连志 《半月谈》2003,(18):80-82
巴以关系最近经历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使人不能不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命运产生担心和忧虑。今年4月底才就任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9月6日宣布辞职。当天下午。以色列战机袭击了加沙城内的一座公寓,致使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亚辛受伤。亚辛随即宣称,以色列人和以总理沙龙将为暗杀事件付出高昂的代价。9日,以色列境内连遭两起自杀性袭击,有60多人伤亡。以色列总理沙龙11日晚召集安全内阁特别会议,决定“原则上”同意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并要求以国防军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阿巴斯辞职以及巴以之间以暴易暴的再次升级无疑使“路线图”计划面临严峻挑战.也使中东地区局势更趋紧张。不过,根据多年的研究和观察。笔者认为,巴以局势至少目前不可能向三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中东地区出现一连串令人惊讶的新动向。叙利亚与以色列、利比亚与以色列、埃及与伊朗、叙利亚与土耳其等昔日“宿敌”打破坚冰,恢复“接触”。有人据此认为,后萨达姆时代正在到来,中东将重新洗牌;也有人说,中东形势正处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阳光灿烂的约旦红海岸城市亚喀巴举行三方会晤,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路线图”的实施,不仅为结束已持续32个月的巴以暴力冲突、重启中东和平之路带来了新曙光,也使因伊拉克战争暂时降温的以巴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何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所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是指由美国倡导、中东问题四方委员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共同制定,旨在结束2000年爆发的“自发起义”,保障1993年奥斯陆协议顺利实施的一项巴以和平协议。因其像一幅地图,将2005…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布什于1月11日公布了“伊拉克新政”,核心是向伊拉克增兵,这与外界对美国可能从伊拉克撤军的猜测大相径庭。增兵计划的出台,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重要表现,让伊拉克局势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4.
中东两次首脑峰会刚刚落下帷幕,和平计划的承诺言犹在耳,巴以之间又接连爆发流血冲突事件:6月11日,哈马斯制造了耶路撒冷汽车爆炸事件,导致17人死亡;6月21日,以色列“定点清除”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领导人的军事行动,哈马斯在希伯伦地区的军事负责人阿卜杜拉·卡瓦斯未被以色列安全部队打死。使中东两次峰会后一度出现的巴  相似文献   

15.
中东两次首脑峰会刚刚落下帷幕,和平计划的承诺言犹在耳,巴以之间又接连爆发流血冲突事件:6月11日,哈马斯制造了耶路撒冷汽车爆炸事件,导致17人死亡;6月21日,以色列“定点清除”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领导人的军事行动,哈马斯在希伯伦地区的军事负责人阿卜杜拉·卡瓦斯未被以色列安全部队打死。使中东两次峰会后一度出现的巴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第4题的B肢是正确选项,其内容是“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全面自治”。我认为B肢中应去掉“全面”二字,或者把“全面”改成“有限”。第一,“全面自治”的提法是没有根据的。在1993年9月14日《人民日报》第1版题目为《中东和平进程的里程碑,巴以签署和平协议》中称:“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平协议——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原则宣言的签字仪式,今天上午11时在白宫南草坪隆重举行,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该报9月15日第6版题为《巴以和平协议要点》一文中也无“全面自治”的提法。《半月谈》杂志1993年…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差异,官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候鸟官员”。这类官员和“政党共进退”,政党在选举中获胜,他们就做官,选举失败,他们便离开官场。比如,如果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在大选中获胜,现总统布什和他的部长们则必须让位于克里的班子。就克里来说,他聘请何人人阁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政治考  相似文献   

18.
沙龙曾是以色列国防军著名将领,被人称作“沙漠武士”,因此有人认为,“鹰派”人物沙龙出任以色列总理,只会给中东带来危机。但沙龙称,如果巴方选择和平道路,就会发现新政府是“真正的和平伙伴”。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4,(2):78-79
长期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形成两大对立阵营,造成地区形势紧张。但自去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中东局势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中东局势正发生近50年来最深刻的变化,新的中东政治秩序正在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20.
2002年3月29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公开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是以色列的“敌人”,并命令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阿拉法特总部所在地拉姆安拉受到以色列军队猛烈炮轰,多名保镖死伤,阿拉法特被围困,断绝与外界联系。新的一轮巴以军事冲突愈演愈烈,中东和平再次陷入严重危机。这一事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4月4日,对以色列的行动置若罔闻的美国在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