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大约是澳大利亚这群流浪的男人中最后一个处男了,30多岁了,没碰过女人。问他什么是女人,他说他崇拜他妈。他从小父母离异,他跟妈妈长大,母亲美丽而又能干,里里外外弄得妥妥当当,于是他们兄弟三个全如绵羊般温顺。他来澳大利亚,咬牙苦干为母亲寻求幸福的晚年,他做任  相似文献   

2.
另一种颜色     
周蓉 《法制博览》2009,(6):14-15
应该说,辰树从没出世起就注定了他命运的方向。 父亲,一个在他生命中重要的、却在他生命还未开始就已缺席的角色,是个与辰树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而辰树惟一的世界——母亲,那个曾经辛酸地应允辰树定会给他幸福的女人,却在辰树4岁时被发现患了癌症而无法给辰树最好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3.
培养女人     
我们经常说,女人是男人的学校,好男人是结婚后女人给造就的。殊不知,男人也会培养出一个很优秀的女人。我的一个朋友,到了年近三十岁才结婚,偏偏找了一个比他  相似文献   

4.
甄静慧 《南风窗》2014,(11):88-90
<正>当女性从性别文化压迫下觉醒,她们对男权社会的反感和失望,有时会投射到泛化的男性群体上,强化他们作为性别文化中"既得利益者"的角色。然而,如果忘了男人也是人、女人也是男人的骨肉亲人时,就会忽略了,面对女性遭受的不公和苦难,以及这些苦难的成因,男人的心灵同样会受震动。4月11日晚上一个文化沙龙里,乔纳斯·斯坦普和我们说了一个关于父亲、母亲以及性别的故事。这位瑞典老帅哥成长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庭,父亲是丹麦画家,母亲是瑞士画家,而他自己则是一位行为艺术家以及艺术节策展人。乔纳斯是个男人,身材高大、淡淡的胡子,散发着阳刚气息,他说,"我的性别问题意识在很小的时候就觉醒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给她丢脸,也怕我出门遭人讥笑,在我8岁前,从没让我迈出家门一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那一方窄小的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8岁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不久,母亲改嫁,嫁给了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母亲才40出头,而继父已近60.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  相似文献   

6.
培养女人     
我们经常说.女人是男人的学校.好男人是结婚后女人给造就的。殊不知.男人也会培养出一个很优秀的女人. 我的一个朋友.到了年近三十岁才结婚.偏偏找了一个比他小六岁的女孩。刚结婚的时候.我们见到他就说.这样的小女孩你能哄得了?到时,够你难看的。朋友只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最终.朋友还是和那个女孩结婚了。  相似文献   

7.
最近两次遇到一群大学生,口头测试了同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他们的大哥哥韩寒同学。大表赞同的不少,不以为然的也很多。我特别注意后者的理由。有一位同学说,“他愤世嫉俗”,另一位说,“他偏激”。更普遍的说法是,他是一个“愤青”。  相似文献   

8.
童话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 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相似文献   

9.
来信     
《南风窗》2013,(20):16-16
1多年来,我还一直有一个担忧,杂交种子的普遍推广是否影响生物多样化呢?早在20多年前,杂交种子开始"流行"的时候,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就曾经提出这个问题。对这件事我印象很深,当时我母亲说,现在都喜欢用杂交种子了,过去的农作物恐怕会绝种。我母亲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这一带30多年前有一种黄豆,因为皮是紫红色的而被称作"大紫豆",但自从有了杂交种子,低产的"大紫豆"再也不见踪迹。事实上,我们这里过去种的很多农作物品种基本都消失了,这究竟是好事还是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个学摄影的朋友说,他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壮行。在他看来,每个男人(或者还有女人)在自己跨出校门进入社会前,都要有这样的一次旅行,哪怕是连滚带爬……这样的壮行,  相似文献   

11.
发黄的欠条     
我小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美术学院,全家都很高兴,但那两万多元的学费着实让我家犯了难. 一天,母亲把一张发黄的欠条拿出来给我看.欠条是一个叫张红民的人打的,金额是300元,落款日期距离现在已经20多年了.我忙问:"张红民是谁?"母亲说:"张红民是我们原来的邻居.他养了几百只鸭,一年四季在外放鸭,后来带着老婆孩子到外地放鸭去了,就一直没回来."看着那张发黄的欠条,我摇了摇头说:"都20多年了,不知他现在家庭情况怎样,我看这钱难讨回呀."母亲说:"你弟急着等钱用,我还是去试试吧.他在东河镇有个家,我20年前去过一次,还有印象."  相似文献   

12.
两个妈妈     
<正>我曾经和一位在南疆工作的汉族干部(让我们以S来称呼他吧)吃过一次饭,听他讲了讲他的故事。S的父母都是当年的援疆干部,他在新疆出生、成长,成了一个新疆人。S的一些经历对他的同代人而言稀松平常,如今听来却有振聋发聩之感。S说他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亲生母亲,另一个是他的维族妈妈。因为他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有时候一下乡几个月都不回家,只能把他寄养在一户维族人家。当时从妇女解放的角度来说,民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盘查     
《南风窗》2016,(15)
正"干什么的?"一辆警车靠近我,民警摇下车窗问。我说,"玩的。"对方说,"这有什么好玩的?"。然后,两个人从车上下来,一个拿了我的背包,另一个负责监督我。拿过我背包的民警,"呼啦啦"把东西翻出来检查。最后,他发现了我的记者证、工作证,态度立马好很多,"哦,《南风窗》啊,很有名啊,我大学的时候经常看……"但他说,出于职责要求,他还是把我带到了耿马县河外边防派出所。在向领导汇报"逮"到我的时候,他的领导说了一句,"哎呀!  相似文献   

14.
杜甫没房子     
许锋 《法制博览》2009,(18):18-18
和熟人聊天,没几句,房子就成了热门话题,说完你的说我的,说完我的说他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聊到房子.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和原来见面“你吃了吗”相映成趣的是,现在三句话之后恐怕问“房子买了没”的人大大增加。看来,在很多人不再为温饱发愁之后,房子已经成为新愁。  相似文献   

15.
我至今仍在怀念他。他同居的女人,他的女儿,还有远在国内的老母亲,都在眼巴巴地盼着他回来,可他却杳无音讯。 阿牛是我刚来悉尼时读英语学校的同学,我俩的交情一直很好,我在悉尼吃过的第一顿“餐馆”,就是他请的,那天他打老虎机赢1000元。 刚来时,所有的留学生都很苦,每个人都为找工作磨穿了鞋子,那时候女人流泪男人叹息,很多人连青菜都吃不上,  相似文献   

16.
朋友给我讲了一件在他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前些日子,他开车去沈阳办事,车至中途一处高速入口的地方、看见一个年轻的女人抱着一个宝宝在等车。那天刚好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有些阴冷,他心生侧隐,一个年轻的母亲独自带着孩子出行,本来就是件不容易的事,碰巧天公不作美,又下起雨来,如果再把宝宝冻感冒了,那可真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怨自己     
鲁迅的母亲说鲁迅“实在是气极了才骂人的”。我不知道鲁迅骂完人之后会不会后悔?也许不会.他临死前仍是坚称“一个都不宽恕”。而我骂完人之后经常很后悔。前几天写了一篇骂余秋雨的文章,现在看来觉得真是无聊。我为什么要骂他呢?是因为晚饭后犯懒。没出去散步,而是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就看到了他,就想起要骂一骂他。这种文章能有什么好效果吗?  相似文献   

18.
房产     
在老城人的眼中,只有两样东西是保值的。一是黄金,二是房产。但随着年代的变换,黄金也并不那么保值了,于是就只剩下房产。房产也是衡量一个男人对女人爱与不爱的准则。当一个女人幸福地告诉你,他把房产写了我的名字的时候,那这个女人的一生好像就有了保障,证明现在和她厮磨的那个男人对她是真心的。有很多例子,当一个男人准备变心时,那他就会偷偷地去公证处把房产的名字换掉。于是老城的许多女人的绣花枕头里都会秘密放着写上自己名字的房产证。当脑袋和绣花枕头里的房产证贴在一  相似文献   

19.
开心酒吧     
糟糕的问候一个女人向她丈夫诉说:“我刚才碰到以前的邻居琼斯太太了。”她哭丧着脸讲道,“我就问她丈夫可好,她回答说她丈夫已经不在了。我哪里晓得她丈夫已于上星期去世了,还以为他出门旅行去了,就想都没想地说……”下面  相似文献   

20.
求生是人的本能。即使是贼胆包天案犯,在死到临头之时也会魂飞散,悔不当初。但羁押在苏北某市守所里的这名集抢劫、故意伤害、抢夺、盗窃四罪于一身的死囚,面对将执行的死刑,竟显得异常平静。他对司法人员说:很多人都怕死,留恋这个世界,而我却宁愿死。对我来说,生不如死,死是一种好的解脱和归宿。我把这世界上一切都看透了,没有爱,没有真诚,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欺骗和无情,我恨这个世界和人们.尤其是女人!你们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死掉……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般万念俱灰的言语,竟出自一个年仅19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