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强 《新湘评论》2003,(2):20-21
在多年扩大内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2002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稳中加快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扭转了上年增速逐季下滑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季度增长7.6%,第二季度增长8.0%,第三季度增长8.1%,第四季度增长8.1%。经测算,2002年全年GDP增长可达到8%,增速比2001年提高0.7个百分点。种种迹象表明,由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的景气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范剑平 《新视野》2003,(2):18-21
在多年扩大内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2002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良好势头。当前,由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的景气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但经济运行中体制性、结构性深层次矛盾没有根本缓解。2003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应当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适当加大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强度,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景气。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国内投资需求增势强劲,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供给结构有所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经济增长7.5%左右。展望2002年,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经济运行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受美国经济衰退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影响,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9.11”事件则雪上加霜,给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前景蒙上了更浓厚的阴影。摩根斯坦利认为,“9·11”恐怖袭击事件延误了…  相似文献   

4.
俞斌 《新视野》2002,(1):18-20
2001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国内投资需求增势强劲,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供给结构有所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经济增长7.5%左右。展望2002……  相似文献   

5.
第一,在世界经济增长急剧下滑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还能继续保持高增长吗? 国内经济学界认为,2002年的经济运行还会延续2001年上半年以来的发展趋势,国内需求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其中投资需求又是维持国内需求稳定增长的推动力量。立足于扩大内需,通过财政和金融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仍会超过“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目标,GDP增长可望达到7%左右。 第二,今年是入世的第一年,我国会出现大量失业吗?  相似文献   

6.
消费结构及其变化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居民消费增长定律的作用结果。通过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内需,再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集中体现着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决定作用。近年来由于消费环境、消费政策、消费观念的滞后以及一些制度安排的缺陷,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优化存在诸多瓶颈。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余斌 《新视野》2001,(1):20-22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2000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止跌回升的良好势头。经济增长加速,出口、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产资料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负转正,供给结构有所改善,经济增长的协调稳定性增强,非国有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国企脱困成效显著,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达到8%左右,增速比上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从经济运行状况和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看,出现上述积极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1.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内需扩张奠定了良好基础。1999年下半年以来,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8.
张立群 《新视野》2006,(1):14-15
2005年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物价涨幅明显降低,消费需求继续保持比较旺盛的势头,投资继续较快增长,但增幅趋稳,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长己进入稳定期。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经济增长稳定期的基本特征。努力扩大消费,持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是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键因素。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绝好时机。政策的重点不是调控增长速度,而是完善经济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宏观调控方式。要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中长期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经济增长趋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保国 《唯实》2002,(2):33-37
经济增长趋缓是国内外都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保持经济一定的增长是各国中央政策的一项基本内容。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中央政策 ,对我国治理经济增长趋缓问题可提供一些思路。我国当前的政策目标 :长期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和运行环境 ;短期是通过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政策来扩大内需从而提高价格总体水平 ,遏止经济增长趋缓的持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杨启先 《新视野》2002,(2):10-12
200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我国的经济在2000年停止了连续6年增速下降,成功地实现了转折性的增长速度8%以后,2001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较好。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较高。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4%,第二产业增长9.7%,第三产业增长7%。第一季度增长8.1%,第二季度增长7.8%。明显不同于世界多数国家经济增速大幅减缓的趋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包括:在农业方面,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优质专用小麦、经济作物和创汇农业种植…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省上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增长30%左右;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l亿元,增长20%。全省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综合性调控举措下,国民经济整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已经实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单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扩大内需还要全盘考虑积累与消费、工业与农业、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一季度,在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政策的继续带动下,四川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并逐步加快,工业利润大幅度恢复回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持续回升和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同时存在,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许多两难问题和矛盾,四川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但由于四川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向好,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依然较多,因此2010年四川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以来,石家庄市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抢抓机遇,因势谋动,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但目前全球经济普遍减速的状况尚未见底,我国经济全面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因此,仅就石家庄而言,经济运行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立群 《新视野》2003,(1):18-20
通过近年来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发展对新的环境开始逐步适应,具体表现就是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对扩张性政策的依赖程度降低。当前经济自主增长基础的形成,仅标志了我国经济已经初步适应全面竞争的市场环境,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经济自主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全面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态。因此外部因素、政策因素对经济运行态势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这样的判断,如果2003年国际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国内政策不作大的调整,则经济走势将继续保持平稳向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调控实践看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凯 《求是》2005,(8):7-10
一、此次宏观调控的背景和成效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决定性举措。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政策效应逐步显现,2003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3%。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突出表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粮食供求关系趋紧,二是投资增长过猛。历史经验表明,粮食大幅度减产和投资需求膨胀“双碰头”,经济运行就会起“波澜”。这次也不例外。粮食供求关系趋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使得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  相似文献   

17.
刘伟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遇到的矛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失衡时比过去二十几年中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所以要求对宏观调控政策的使用上要有特殊方法。复杂性概括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经济增长速度的恢复十分显著,但是失业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攀升。1998年到2002年5年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程度是7.3%,明显低于改革开放26年来的平均速度9.4%。  相似文献   

18.
扩大国内需求 改善住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扩大内需方针的认识,充实扩大内需政策的内容,提高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的效果。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体现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的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对严峻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在国际经济环境趋紧的背景下,刺激住房消费、扩大住房投资与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结构正处于调整升级时期,住房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和壮大。因此,把…  相似文献   

19.
胡少维 《新视野》2002,(3):10-12
在全球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以及遏止通货紧缩的再次出现,应该是目前宏观经济政策所要讨论的中心问题。无疑,在这方面,财政政策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当前财政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经济决定财政,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必然要反映到财政上来。近年来支撑中央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在减弱,2002年将出现一些减收因素。新的减收因素包括: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关税税率实质性下调,改变进口货物海关审价方法,进口税收收入将会减少;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下调对该项税收的…  相似文献   

20.
迟福林 《学习月刊》2009,(15):18-18
我们说.扩大内需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原因在于,它不仅是短期保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是后转型时代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总体来说.当前扩大内需初见成效.但这个“成效”具有浅表性的特征。客观地说.扩大内需面临的是政策和体制障碍.甚至在某些大的体制和政策安排方面尚未破题。我认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就是一个亟待破题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