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力量之源,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依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党的群众基础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变化,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体现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执政规律是任何一个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在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及重要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高瞻远瞩,及时转变自身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探索出了从追求人民解放到人民富裕再到人民民主、从强调国家本位到注重人民本位、从硬实力建设到软实力和巧实力构建的执政规律,从而使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与西方国家政党的执政基础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其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历史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从建国前的萌芽到建国后的曲折发展,最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巩固三个阶段。通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巩固和扩大自己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4)
正执政党的首要性质是党。党的根本任务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让人民有自己的组织,让人民的自组织有权力维护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本刊采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潘维,请他就共产党在执政和自身建设方面的重要问题深入谈了自己的看法。中共执政的正当性在"得民心"《南风窗》:中国共产党建党95年了,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也已经快70年了。十七  相似文献   

5.
作为法国左翼第一大党,法国社会党在当今法国政治生活中拥有毋庸置疑的地位。但社会党的崛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与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更与社会党自身的组织建设和外部社会关系的调整息息相关。法国社会党执政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要立足本源,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理顺党政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吸收进步的社会思潮,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推动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6.
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强化党的政治经济整合功能,发展党的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要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加强党民主执政能力建设,本文试从国家民主、党内民主.基层民主三个方面,浅论加强与完善民主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任何现代政党都不能回避民主。但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视角看,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形式,是长期执政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路径选择。作为执政党,必须根据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状况和新要求,定位执政理念,健全执政体制,完善执政的运行机制,在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这两个基础是相互联系的 ,是源基础和直接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它必然具备这两个基础 ,也需要这两个基础。这两上基础是保证党执政安全的最大政治资源。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 ,党的两个基础也会不断巩固和扩大 ,并呈扩展、相融、交叉、重叠的趋势发展。党的使命就是使这两个基础发展并最终融为一体而覆盖全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执政主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主体的确定具有本质性意义。任何社会,执政主体都是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系统。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执政的实质性主体、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执政的代表性主体、代表政党执政的人是执政的执行性主体。实质性主体对政权性质和社会发展方向具有决定作用,代表性主体和执行性主体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体现和实现实质性主体的利益、意志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党的群众工作,将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在执政过程中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人民行动党以务实的民本理念保证服务人民的坚定性、以独特的制度设计保持党群联系的紧密性、以全面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群众工作的有效性、以高效的廉政建设维护政党形象的廉洁性,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群众、拥有巩固的群众基础的执政党。尽管国情、历史、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群众工作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仍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视执政伦理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光荣传统。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执政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也使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面临着许多困境。针对这一情形,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执政伦理建设,以把自身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党、责任型政党、法治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党。这些执政伦理建设的路径,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就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是保证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改进作风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政党,如果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能够建立、巩固和发展,否则必然垮台.无产阶级执政党作为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代表,要巩固其执政地位,更加需要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其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宪政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基本原则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宪政的重要标志。“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揭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之路:坚持和发展宪政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党接受人民通过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制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根本转变和中国走向宪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关键和要害。必须从“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伟大工程”的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党的执政能力现状和基本内容及其评价标准 ,考察政党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和社会对政党发展的制约因素 ,明确中国社会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时代要求 ,明确党在新时期的社会定位、社会作用的方式和途径 ,对探索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制度化途径 ,寻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利益阶层的分化与整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共产党能不能协调好社会利益,整合好社会资源,维护好社会稳定,使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对党的执政能力来讲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资源是任何一个政党获取和巩固执政地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只有积极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正资源,坚持不懈地规避和消除负资源,才能在正负资源的对冲过程中,使正负资源的总量之和始终居于正值,从而为执政合法性的获取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适时地实现了从意识形态获取资源向执政的经济绩效获取资源、从特定阶级获取资源向社会大众获取资源、从经济增长获取资源向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获取资源的代谢,为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发展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探索党的执政规律 ,实现从革命、建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时代的需要 ,人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但是执政与不执政对党自身的要求不一样,长期执政与短期执政对党的考验也不一样。一个政党一旦取得执政地位,就面临着执政的考验;如果是长期执政,就会始终面临新的更为复杂的风险考验。而党内民主建设则是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