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20世纪初,摇摇欲坠的满清王朝为形势所迫,欲效仿日本走“变法维新”之路。1901年1月,光绪皇帝颁布上谕,决定实行新政,包括变法修律、政制改革、设新学、废科举等。随着各种新律的全面修定,推行新法的法学人才日见短缺,当时急需培养大批汇通中西法律的人才。清廷遂派出大批留学生到日本,习学日本的法律,并从1906年起,以这些留日学子为核心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官办法律学堂,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是天津的“北洋法政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直隶总督袁世凯听取赴日本考察的阎凤阁(后来的直隶省议会议长)、梁志宸(后来的直隶省议会副议长)…  相似文献   

2.
1907年,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仿照日本法政学堂定制,在天津创办的北洋法政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最早的著名的法政大专学校。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其青年时代曾在此校读书求学达6年之久。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堂学习成长的经历可谓丰富多采,留给后人许多发人深省的有益启示,值得后人不断地去发掘、发现、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洋务学堂的兴起始于清政府创办的同文馆。清政府创办同文馆的主要动因在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外交涉的需要。1861年清廷在外国侵略者的逼迫下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然而由于缺乏外语人才,因此交涉重任不得不假手于通事,而这些人不仅知识浅陋,“所识洋字,亦不过货名价目,与俚浅文理”,而且“惟知藉洋人势力播弄挑唆以遂其利欲”,往往以小嫌酿大衅口。清廷至此深感通事之不可侍,而汲汲于培养外交人才。1862年恭亲王奕 以“欲识各国情形,必先谙外国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2)为由,奏请设立同文馆,…  相似文献   

4.
维新运动时期 ,维新派创办了近百所新式学堂 ,以培养“兼通中西学说的维新变法人才。”在这些新式学堂中 ,最著名的是康有为的万木草堂 ,谭嗣同的时务学堂以及京师大学堂 ,这些学堂在办学目标、道德修身等方面具有开拓性 ,为近现代大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秭归县委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优势,以创办“秭归县理论学习在线学堂”为平台.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实效,促进了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开办讲授近代法律的第一个综合性大学是天津的北洋大学,北洋大学头等学堂设"律例学门",初步具备了法律系的基本形态.1906年12月30日成立的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是国内创办最早的法政专门学校之一,曾被指定为全国各省同类学校的表率和样板,1902年9月20日成立的天津警务学堂,是国内讲授中外法律及警察知识最早的警察学校.本文对以上三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学制、课程设置、毕业生情况作了介绍,并对三所学校进行了若干比较.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女子职业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的实利主义教育思想演变而来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兴起了学习西艺运动,开始在学校中实施职业教育.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在福州马尾设置船政局,并附设船政学堂.1867年1月,福建船政学堂正式开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1874年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1898年附设工艺学堂等,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职业学校,它是适应当时社会历史发展要求产生的,并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清末还有专门收养无业游民,教以简单工艺技能的机构,称之为工艺局,当时较有影响的有北京创办的首善工艺局、北洋工艺局和农工商部工艺局.戊戌变法之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实  相似文献   

8.
“市民学堂”是南京构建学习型城市的一座重要平台。通过对南京“新城市市民学堂”的举办动因、运作模式、讲座内容、实际效果等方面的充分调查与分析,认为“市民学堂”适应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满足了广大市民学习文化、享受文化的渴望,在南京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办好“市民学堂”,更好地发挥“市民学堂”的作用,应注重保证讲座的长期性,增强宣传的实效性,提高运作的效率,扩大“市民学堂”的辐射面。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时期,随着新式学堂数目的增加,整个学界处于躁动状态,清末新式学堂学生“肇事”事件层出不穷。这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混乱无序的一种表现,也是内忧外患刺激下的必须产物,从中也折射出新旧两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差异与对立。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前身为北洋法政学堂,是天津历史上唯一的一所公立政法财经类普通高校,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学府,曾培养和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和政经人才,在中国政经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天津图书馆藏有该校丰富的史料,对研究天津政法教育的历史沿革与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就该馆所藏相关文献予以介绍,并探讨其主要内容与价值,便于研究者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1.
1908年开始的国会请愿活动,是李大钊早年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它的中心是通过持久而广泛的群众运动迫使清政府设立国会,进而成立责任政府。作为北洋法政学堂学生,李大钊参与了1910年12月爆发的第四次国会请愿的全部重要活动,并成为该校请愿活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虽然国会请愿最终失败了,但它民主与宪政的基本诉求,持久而深入的社会动员,严酷而激烈的斗争经历,使年轻的李大钊初步经受了政治斗争的洗礼,也使民主与宪政成为李大钊终生的追求,为他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是李大钊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因素,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立场.从时代要求出发,历史地(实践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党后,李大钊在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得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李大钊留学期间接触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后思想变迁的轨迹,探讨了五四前后李大钊是如何将这一科学理论传播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民众之中的,又是如何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争论的,分析了李大钊早期传播的理论特色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梳理,研究了其社会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协力互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从中汲取一些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个性的显现与遮蔽——从李大钊、瞿秋白到毛泽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提出与大同团结相统一的、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个性解放思想,体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的早熟性和思辨性。瞿秋白提出个性是历史的工具、个性与阶级的统一等现点,表明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在前进中得到曲折发展。毛泽东区分个性与个人主义,肯定个性发展与集体意志的统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所作的阶段性历史总结。  相似文献   

16.
历史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相互关系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探索自由问题的核心之一。本文在回顾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艾思奇以及毛泽东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获得的积极理论成果,也尝试着揭示其中包含的某些重要的理论思维教训。  相似文献   

17.
在李大钊思想研究领域,对其法律思想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是十分丰富多彩而渊深宏博的。李大钊是我党早期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他对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都有过深入系统地研究。他提出的“依宪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超前性和历史预见性,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非常重视中国青年的健康成长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重视向青年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并积极倡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实践观,强调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国主义观,形成了其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青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地处祖国西北民族地区、已有二十年高等教育办学历史的甘肃政法学院,在当前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显得尤为迫切。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学院的发展现状、近年来的改革措施及成效、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和特殊性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证,认为学院目前已具备了取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