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葛兰西的“完整国家”理论实现了对克罗齐“伦理国家”理论的批判与超越。实践哲学强调政治实践,超越了处于思辨层面的伦理政治史观;“完整国家”将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相结合,突出个人的作用,超越了“伦理国家”忽视人的活动和把国家完全机构化的缺陷;“阵地战”将组织系统、工业系统纳入整个战争,实现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体化,超越了“消极革命”的不现实性。葛兰西和克罗齐关于建立文化国家的构想,实现了国家理论研究的意识形态转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代小说评点的伦理意图一般是用儒家伦理德目作为规范来进行伦理说教,这一意图的形成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有所差异。就明代小说评点而言,其伦理意图的形成,与三个方面有关:其一,与经学注疏中的“微言大义”、选学传统中的价值取向、文章学传统中的文法意蕴有关;其二,与明代文人借评点来浇心中之块垒和书商借伦理说教来推销自己的刻本有关;其三,与评点中的小说主旨解读、人物情节分析、作者意图探寻、小说伦理重建等文本路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的宏观视野中,农业社会的治理依据权力意志开展活动,工业社会的治理依据法的精神开展活动,而在后工业化过程中则显现出依据伦理精神开展活动的需求。公共管理是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形式,它建立于伦理精神的基础之上,必然要依据伦理精神去开展社会治理活动。社会治理的效率观、法治观和权力观都属于科学观的范畴,而伦理观则是这些科学观的调节和整合因素,为科学观提供目标导向和价值定位。公共管理把社会公正的获得作为自身的基本目标,公共管理的价值就体现为提供社会公正,而公共管理伦理正是公共管理提供社会公正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儒家伦理思想就充满着人本思想的情怀,强烈的人本意识使得儒家伦理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和青睐。坚持人本原则主要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人学基础和核心内涵。"人是万物之灵"与"人是目的",充分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和指向的。人本原则的内涵及意义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中,这"三观"对于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伦理是党在执政实践中倡导的制度价值理念以及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规则,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制度设计与运行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重要表现。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伦理,对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以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伦理建设,必须从树立正确的执政伦理观,加强执政伦理制度化建设,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关系,完善政党监督体系以及推进制度伦理学科建设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行政伦理价值观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由于在历史传统、地域空间、民族心理、文化风俗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导致二者在政府行政伦理价值上也存在极大差异,比如公平效率观的差异、责任观的差异以及利益观的差异。比较中西方行政伦理价值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可以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百年公共行政发展史中历经多次的范式转换,其实质是公共行政伦理价值的变迁。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下重视技术与理性的价值中立主义致使行政伦理的价值萎缩;新公共行政范式下重视社会公平正义的主张推动了行政伦理的价值复苏;新公共管理范式下严重的"管理主义"取向导致行政伦理的价值偏执;新公共服务范式下"责任中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行政伦理的价值匡正。然而总体说来,每种行政价值范式都有所偏废,至今未能建立起包含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兼顾、公平与效率相平衡的行政伦理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成为当前公共行政领域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生命技术伦理的研究,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解决科技发展与生命尊严之间的冲突关系,来向人们昭示:人类生命具有崇高价值。生命技术伦理背后隐含着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深切关注,试图寻找尊重生命的合理性根据。由于传统生命技术伦理是建立在个人自由性和个人自由的自由个人主义的伦理框架的基础上,而如今生命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已超越了这一框架,因此,要在全球生命系统内建构一个新的生命技术伦理的范式———全球伦理,从而让人真正地回到他自己,让他重新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价值、壮丽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当代生命法学与推动科技和伦理和谐互动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一,研究内容承担调整处理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包括人权)两者矛盾的任务,有时还涉及生命哲学价值取向的选择;二、不仅研究与自然生命延续和生命保健相关的社会关系,而且研究遗传基因解密和生命创设,生命修缮引发的新型复杂社会关系;三、调整的对象不仅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且包括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地球生物圈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四、调整方法有多种类型,以行政法和民法的手段为主、重视奖励这一方法的运用,此外,刑法手段也占一定位置。生命伦理与生命法相辅相成但不可互相替代,两者的价值取向虽然一致,生命伦理是生命立法的基础,但伦理处于认识和道德层次,缺乏刚性的约束力,只有上升为生命法才有普遍有效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当代生命法推动科技与伦理和谐互动的常用手段:一、生命法充当科技发展(或社会进步)与伦理矛盾的仲裁者和协调者;二、给人类某些伦理观念的变革发放“通行证”;三、创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实现生命科技与伦理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检察官客观义务是检察伦理的核心内容。实践中,检察伦理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冤假错案和个案处理不公,而且会导致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对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形成很大障碍。检察机关应当秉持客观义务,从客观义务伦理的内在要求和现实状况来建设检察机关伦理道德,并重点关注正义精神、公平意识、公益之心、法治信仰和诚信伦理。同时,还要认真研究检察官伦理建设的有效性问题,即尊重现实人性,固守“底线伦理”;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引导伦理”;重在制度建设,生成“规制伦理”;协调矛盾冲突,确立“至上伦理”。  相似文献   

11.
以"NBIC"会聚(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会聚)为代表的当代科技革命,在人类增强技术的技术功能展现上,揭开了人类改造或人体增强的"无限光明"的道德前景,从而使得人类以技术方式追求完美、制造完美成为可能.然而,人类增强技术所揭示的道德前景,能否获得伦理的支持?这仍然是一个引发激烈争论的话题.人类增强技...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年的婚恋观正随着社会的变迁悄然嬗变,青年在婚恋关系中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已明显增强,但婚恋的不稳定性、商品化、忽视道德规范的行为也在悄然增长。探索如何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婚恋观,重构家庭伦理文化,是当前青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前,毛泽东受到了良好的道德教育,吸收了古今中外许多伦理学家和学派的观点,并且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他重视个人的价值,弘扬人的精神,笃信爱国主义等。这套体系对日后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需要与之相应的道德伦理作为支撑。无论从建设所需要的稳定社会环境还是文明标准来说,我们都需要实现从革命道德到执政道德的彻底转变,而实现这个转变必须在转换执政思维、科学地对待历史道德等方面有明确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先秦科学技术是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存在技术缺陷、交换发展、环境破坏等问题,出现了科技伦理约束机制。包括儒墨道法的仁、法、刑、度对技术的制约,也包括物勒工名的具体制度,这对于当代科技伦理建设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化生存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特殊际遇,网络化生存首先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从而解构了传统伦理精神栖身的物质根基。在新的生存方式基础上孕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与个体性的网络文化精神,消解了传统的封闭性、一元性、等级性与整体性的伦理精神,形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伦理变迁的内在矛盾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In writings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subject areas of values and ethics a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ve received substantial, but largely separate, attentio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mmunity can benefit by drawing on scholarship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thics and developing its own body of research with a view to sensitizing public servants to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IT on values and ethic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IT (for example, self‐service technologies, Big Data,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basis for assessing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sector values and ethics. Research is needed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values and ethics regim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take account of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IT;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se regimes can foster sensitivity to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and the significance for the public sector of such emerging ethical issues as robot ethics. Value conflicts and dilemmas arising from advances in digital technologies argue for vigorous measures to alert public servants to the technologies' impact.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是我们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观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就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战略观、经济观、人才观、教育观和法制观。  相似文献   

19.
美育在学校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实质.从范畴来说,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形成分支系列而又构成总的体系;从层面来说,美育渗透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发掘美育中的审美因素,才能发挥其对学生创造个性的激发和创造力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21日,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和上海市伦理学会联合召开了"金融危机的伦理反思"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各自从不同学科出发,在经济伦理反思的总体框架下,对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及其防范机制等问题各抒己见: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种种认识幻象,是否意味着技术的忏悔遮蔽着道德的查审;为什么最具有现代金融监管技术和体系的华尔街却因监管不力引发重大危机;信用比信心更重要,应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的信用体系;对当代金融危机的伦理反思的深度解读,必然要追究到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深层本体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