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突然暴发的一场“非典”,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防治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同家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3,(17):16-18
8月29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传染病防治工作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暴发以来,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经历了几次重大考验。比如流感,从H5N1禽流感到甲型H1N1流感,再到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人们对传染病有了切肤的感受。同时,传染病防治法——这部出台后不久便被"边缘化"的法律,在经历了由"冷"到"热"的过程后,也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可以说,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非典"促使国人开始学会用法律手段应对各类传染病。从2003年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年,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却取得明显进展。十年来,  相似文献   

4.
王萍 《中国人大》2013,(17):14-15
谈到中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是当之无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2003年"非典"刚开始肆虐,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就敏锐地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国家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成立时,陈竺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并因此被任命为副组长。2003年5月13日,陈竺曾亲率12名  相似文献   

5.
女性是近代传染病知识传播的重要受众。得益于近代中国对传染病防治的日益重视和"家庭"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特殊地位,妇女报刊和以教科书为基础的学校教育将较为系统前沿的传染病知识传播给女性。同时,通俗实用的传染病知识也经由民众教育向普通城乡妇女传播。在近代传染病知识向女性传播的过程中,性别化传播始终存在。传统性别分工成为向女性传播传染病知识的重要依据,性别化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传统性别分工。但在缺乏医学启蒙的近代中国,围绕"家庭"的知识传播,向女性提供了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近代中国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染病知识传播策略,可以给当下提升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非典"的全球蔓延使一些外国和国际组织的公共健康官员批评中国政府在应对"非典"爆发上的保密性作法与不合作姿态,这就提出了我国政府的作为(或不作为)是否要承担国家责任的问题.实际上,现行国际传染病监控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引起国际社会与我国政府上述争端的深层原因.文章拟就国际传染病监控体系的缺陷作以简要论述,并就改进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将传染病划分为甲、乙、丙三类。由于“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所以未列入三类之中。但是,该条第5款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种,并予公布。”依照此规定,国务院已明确将“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依法管理,使防治“非典”的工作有法可依。不久前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依法做好“非典”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防控实践凸显了中国之治在组织指挥、应急动员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卓绝能力,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与不足,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和完善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传染病监测主体以预警发布权;适当扩大预警主体范围,明确预警含义和分级划分标准;优化疫情直报流程,明确首诊报告人法定职责和义务;健全和优化新发传染病风险研判的相关制度性安排;建立"吹哨人"制度,营造支持性社会环境机制。  相似文献   

9.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非典防治期间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切实抓好非典防治期间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和农村非典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全市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检查,狠抓落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抓好非典防治期间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按照全面健康信息化的部署,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在平台上部署传染病、慢性病、免疫规划等疾控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推进疾控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设高效、实用、共享、安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提升疾控体系信息化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自2003年"非典"危机之后,国家建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涵盖了几十个子业务系统,如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以赴开展非典防治工作。打赢这场硬仗,既要依靠科学,又要依靠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开展防治非典的主要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在非典防治工作中,也充分暴露出我市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管理不顺,资源整合困难,基础设施差,救治能力不强,城乡之间差异较大等问题。加之,我市是全国传染病高发地区之一,三峡库区蓄水运行后,生态环境变化很大,容易诱发传染病流行。因此,我市的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市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提高我市传染病防治能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细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结合《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各区县(自治县、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非典"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新发传染病相比起其他传染性疾病,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影响、损害更为严重,而且可以说是极其严重的。因此,在科研立项上,国家要加大对新发传染病的支持力度,而且要鼓励科研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变异规律进行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变化、物种平衡的紊乱之间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14.
面临“非典”的肆虐和威胁,最近不少国家启动立法程序,纷纷紧急修订各自的相关法律,为抗击“非典”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3,(15):17-18
H7N9型禽流感的突然来袭,令2013年的春天"谈鸡色变",也再次拉响了人畜共患病的警笛。近年来我国人畜共患病工作开展情况如何?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今年4月至5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就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展开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形势严峻。"布鲁氏菌病(农牧民接触病畜流产物等途径感染)2012年报告发病数近  相似文献   

16.
丛斌 《中国人大》2013,(17):23-23
在这一轮医改中,各个部门都关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医院改革方面,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但对承担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忽略,基本上我们的感觉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等这些公共卫生机构在这一轮医改中被边缘化了,国家没有投入。虽然在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对疾控机构有一个建设体系的投入,但是在此之后没有进一步进行投入。我们发现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基层疾病  相似文献   

17.
于浩 《中国人大》2013,(15):21-21
"我们每个月的3号都组织召开各医疗卫生单位防保专干参加的传染病防治例会,开展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重大、突发传染病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培训。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对学校、托幼机构的教师进行防治知识教育,如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同时,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03,(3):52-54
1.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对防治非典型肺炎有何重要意义? 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正在全力以赴开展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打赢这场硬仗,既要依靠科学,又要依靠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詹奕嘉 《中国减灾》2013,(3X):10-13
<正>十年前的那个春天,中国陷入了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遭遇过的公共卫生危机:"非典型肺炎"突如其来地肆虐中国大地,这种传染性极强而又神秘莫测的传染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就连医护人员也被大量感染,不少病人去世。非典危机,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和信息透明机制。在近年来的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中国公共卫生系统从疲于应付到从容应对,从被动迎战到主动出击,从各自为战到多方联动,新的公共卫生大变局已经形成。十年过去,揽镜自鉴。从"非典"这面镜子里,照出的除了公共卫生体系完善、信息公开透明等光明面,还反射出今天中国公共卫生事业需要重视和弥补的诸多缺陷。"非典"的记忆不会消失,而面对明天,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20.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今年8月以来,我市部分地区先后发生急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正值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扩散和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对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吸取"非典"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急性肠道传染病疫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切实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力度。过去防治传染病疫情的经验表明,凡是领导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