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读书也许是一种极致。宋代诗人尤袤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读书名言:饥而读之以当肉,寒而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应该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1,(12):64-64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感、所悟,当我们品味文化大师的美妙文笔之时,可摸索其读书历程作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指导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3.
常叹读书之三惑:一曰学不完,知识就象大海,而个人就象一个茶壶,茶壶是不可能盛大海的;二曰学不动,有些书半天读不进去;三曰学不了,终日事务缠身,感觉精力有限。面对读书之惑,能找到读书的捷径吗?很多人不同意读书有捷径之说,但肯定读书有方法,因循其法读  相似文献   

4.
杂谈开书目     
几年以前,我和几个青年同志在一起谈读书问题;大道理、小道理讲罢之后,有人“将”了我一“军”:你给开个书目吧。我说我开不出来,还是自己开吧。同志们一再敦促,我也就开了一个,又推荐了两个。过了一年,我调查一下:有人照书目读了几本;有人以书目为基础,读了书目上的书,也读了另外的一些书;有人认为书目还是太大,不知从何着手,如此等等。看来这个开书目的事,还是颇为复杂的。各  相似文献   

5.
冰天雪地无去处,静下心来好读书。就读书问题,我曾专门谈过一次,主要讲了读书的原动力问题,谈到了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难,但读书也是快乐、也是幸福,根本原因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即要解决好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做到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  相似文献   

6.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7.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上,宋代经历了三百余年,奠其基业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他们兄弟俩先后为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娴于武事,经过南征北战,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中原重归于统一,当了皇帝以后,两人都喜读书,提倡读书,懂得以文德致治的重要,使五代十国以来重武轻文的风气为之一变。宋太祖本一军人,“以神武定天下”。但黄袍加身以后,很快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自己“喜读书”,认为“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还不止一次地说:“作宰相须是读书人”(《宋朝事实类苑》卷一)。他当皇帝时,懦臣日益受到重用。赵普,“少从太祖游”,是拥戴有功  相似文献   

9.
尚志发 《奋斗》2008,(1):59-59
皇帝读书,大体两种,一种是自己读,另一种是听别人读。这是由于他们个人性格、文化能力之差异决定的。不论是读来的还是听来的,书中的内容对他们总会发生影响。因为他们是皇帝.所以有些影响会关系到国策的制定与改变。秦始皇是读书的皇帝.而汉高祖是听书的皇帝。他们分别以读和听的读书方式改变了国策。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读书是少数几种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我现在不能完全赞同这句话。读书读不好,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小到个人的成长,大到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读书,认为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酰醢。"宋代李淑在《邯郸书目》一书中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从古人的读书三味联想开来,现代人读书也应具有"三味":读书要有趣味。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德斯鸠曾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  相似文献   

12.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三个主要问题。用心之深,用情之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读书,本人有如下五个忠告——人要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是我家的"读书劝勉语"。我们家庭以"书香浸染全家,人人崇尚创造"为特点,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等称号。不读书极可能导致灵魂堕落。为了激励全家人多读书、读好书,我便总结并强调这句"读书劝勉语"。记者来我家采访,问:"为什么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对书情有独钟?"我回答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拜书之所赐;而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尝到了甜头,‘复制’就成为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14.
正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贵州12名领导干部的读书故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对书籍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欧阳修对读书之于个人成长的总结。大到人类社会,小到个体生命,读书之益毋庸置疑。"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对党员干部来说,读书是增长才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境界     
近期有几则关于读书的传闻。一则是某县组织部到乡镇招收大学生村官,当问到最近在读什么书时,有的大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没时间读书"。另一则是某县委宣传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情况,随机问机关干部:"十八大重要报告,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位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了,只是没有时间读"。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福     
友人得一幅贾平凹的墨宝,展示读之,只有精短四字:“读书是福。”细思作家之意,不禁感叹,把读书与福相联,真是说尽了读书妙境、人生福祉。 人之福事美事千万种。感官之乐、口腹之享是福事,升官发财、荣誉加身亦是美  相似文献   

17.
多读好书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个人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读书,就是要好之乐之,就是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读书,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文明传承之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成长之梯;而对于执政党来说,读书是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之基。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爱读书,涉猎的书籍包罗古今中外,也经常号召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这里我们就介绍几个习近平总书记与书的故事。故事一:带一箱子书下乡1969年1月,16岁的习近平在延安开始知青生涯。曾任梁家河村村支书的石春阳回忆有人扛箱子时,拿了  相似文献   

19.
"耕"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读"说明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崇尚知识的人文精神。读书,贵在立志立德,贵在志之所趋所向。对于读书,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要做到"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善读"有字"与"无字"之书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三悟     
正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每当捧起一本好书,就会爱不释手;每当读完一本好书,就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几十年的读书经历,使我深深感悟到:读书是一种能力,读书是一种生活,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是一种能力读书的能力体现在能否"坐下来",给读书留足时间。当人们感叹"时间去哪儿了",挤出时间去读书不失为一种能力。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物质丰富,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在这种可供多样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