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批评吃喝风1950年2月28日,毛泽东访苏归来到达沈阳。在毛泽东休息时,叶子龙让卫士李家骥看一下饭准备的情况。服务员对李家骥说:"都是东北特产,不用看,差不了。"李走进食堂一看,果然如此,非常丰盛,比北京政协开会还好!李想,这么干要坏事.非挨批...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再没有踏上过山西的土地.但毛泽东曾在1953年,安排他的山西籍卫士李家骥,利用回家探亲之机在山西盂县搞调查.毛泽东还亲自为李家骥的调查报告拟定标题、修改、批阅,并要求警卫班传阅学习.<山西盂县情况调查>的报告,对当年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和毛泽东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两大决策的实施曾产生过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0,(3)
<正>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问他穿什么礼服参加开国大典,毛泽东不加思索地答道:穿中山服。遵毛泽东的嘱咐,卫士李银桥与李家骥买了一段黄色的将校呢,并专门请北京最著名的裁缝王子清为毛泽东量身订  相似文献   

4.
竹、木筷     
《新湘评论》2010,(9):47-48
毛泽东一生只用竹筷、木筷吃饭,从不用高档的金银筷或象牙筷。刚进北京时,毛泽东经常在中南海的家里招待来访的客人。有一次,他要在家里招待几位国民党起义将领,嘱咐工作人员准备一下。负责准备工作的是卫士李家骥,因为毛泽东家的餐具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几双竹筷子霉变后黑乎乎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他就从招待科借了一套餐具,其中包括几双象牙筷。开饭前,毛泽东来到餐厅,见到了餐桌上的象牙筷,顿时脸色一沉,大声说:“谁让你们摆的?!赶快撤下去!”  相似文献   

5.
竹、木筷     
《学习导报》2010,(9):47-48
毛泽东一生只用竹筷、木筷吃饭,从不用高档的金银筷或象牙筷。刚进北京时,毛泽东经常在中南海的家里招待来访的客人。有一次,他要在家里招待几位国民党起义将领,嘱咐工作人员准备一下。负责准备工作的是卫士李家骥,因为毛泽东家的餐具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几双竹筷子霉变后黑乎乎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他就从招待科借了一套餐具,其中包括几双象牙筷。开饭前,毛泽东来到餐厅,见到了餐桌上的象牙筷,顿时脸色一沉,大声说:“谁让你们摆的?!赶快撤下去!”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10,(13):54-55
在毛泽东遗物中还有一样特殊的物品——简易烤烟箱,那是身边工作人员特意为毛泽东制作的。北方的冬天,气候干燥,烟卷水分蒸发后吸起来平淡无味。有一次,毛泽东抽烟时对工作人员说:"在我们南方,冬天切烟丝时要喷上几口水,要不然就不好抽。"还说:"你们帮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卷烟弄湿一点。"  相似文献   

7.
从毛泽东对“四个伟大”的态度看他对个人崇拜的心情均伟一、"四个伟大"的提出"文革"期间在对毛泽东的造神运动中,林彪集团提出的"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可谓独树一帜,登峰造极。"四个伟大"的出现,经历了"两个伟大"...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躬亲调研在老一辈革命家中蔚然成风。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百姓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不断地发扬光大。在大辛庄的麦田边毛泽东说:"做事情要实事求是。"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山东省历城县东郊大辛庄。当毛泽东看到地头的木牌上写着"计划指标亩产1000斤"时,他严肃地问东郊公社党委书记郑松:"一亩地能收1000斤?"  相似文献   

9.
1949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吩咐卫士:今天我要在家招待客人,是国民党的起义将领,中午就在这里吃饭,你们准备一下。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给卫士们布置任务。因为毛泽东家的餐具十分普通,他便对李家骥说:你到招待科弄些好点的餐具来。李  相似文献   

10.
《海瑞罢官》始末袁韵宜《海瑞罢官》戏的由来1959年初,毛泽东主席在上海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针对当时存在的不敢讲真话的作风提出"要提倡海瑞精神,海瑞敢讲真话。"①当他看了湘剧《生死牌》,又对戏中出现的南包公海瑞能无私无畏为民除害很为称赞,再次提出:"...  相似文献   

11.
黄海 《党史纵览》2005,(1):19-21
1949年12月. 毛泽东刚刚胜利指挥完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就匆匆踏上了苏联"老大哥"的国土,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行程万里的出国远行.对于毛泽东在这次苏联之行中与斯大林会谈的一些情况,多家报刊曾经作过介绍,本文向大家叙述的是当年曾作为贴身卫士跟随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李家骥所回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幽默故事八抬大轿1939年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四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时遇到毛泽东,便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前后的一些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前后的一些情况王亚志言出必信勿谓言之不预也美军于1950年9月15日在仁川港登陆成功后,朝鲜战局逆转。毛泽东密切注视着战场变化。不到10天,从军事观点上看,即从双方态势和力量对比来观察,美军越过"三八线"北进已无大困难。正如战后美国...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1997,(2)
1997年2月27日是毛泽东同志视察黑龙江47周年,也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建馆20周年。对日上午9时,纪念馆召开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原省长陈雷同志、原省级离休老领导张向凌同志及离休老干部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王兴华、稽华同志等。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委党是研究室、省党史学会、哈尔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哈尔滨市车辆厂、黑龙江省“红太阳收藏协会”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曾担任过毛主席13年卫士的李家骥同志、曾担任过刘少奇警卫员的张起同志及文博界、新闻界的领导和来宾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时光…  相似文献   

15.
潇洒莫如毛泽东林克▲毛泽东69岁寿辰时与林克合影于上海西郊宾馆本文作者林克今年已届古稀,40年代,他是燕京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地下党员。解放后,在新华社工作。1954年奉调担任毛泽东国际问题方面的政治秘书,兼做英语"先生"。一直到1966年8月离开中...  相似文献   

16.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12,(12):38-39
1965年9月,毛泽东召见彭德怀,动员彭"出山"。从表面上看,谈话气氛融洽且富有成效。于是,有些文章写道:毛泽东与彭德怀促膝长谈,用战友之情融化了他那颗冰凉的心。彭老总顾全大局,不计前嫌,欣然应命去"三线",留下了一段"将帅和"的佳话。然而,笔者认为,事情并不像文章写的那样美好。在"文化大革命"狂飙席卷全国的前夕,毛泽东动员彭德怀去"三线"显然是另有考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畅释“三绝碑”1960年3月,毛泽东乘专列从广州返北京途中,9日到达郴州,在专列上接见了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毛泽东问起郴州的"三绝碑"时,陈感到意外。毛泽东便笑着向在座的人们作了解释。北宋有个叫秦观(字少游)的词人,因与苏轼以词交往甚深,被政治...  相似文献   

18.
毛胜 《学习导报》2012,(7):48-50
1957年3月17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杭州。在途中的天津、济南、南京、上海,他4天内接连发表了4场演讲,主题都是"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在毛泽东看来,这个他在2月27日最高国务会  相似文献   

19.
刘畅 《学习导报》2010,(24):48-50
贺子珍诞生在江西永新。她和毛泽东有6个孩子,唯一活下来的,只有女儿李敏。待到唯一的外孙女出世时,毛泽东用自己最钟爱的梅花,为她取名"孔东梅"。从一生痴情的女战士,  相似文献   

20.
齐荣晋 《学习导报》2012,(13):61-62
"愚公移山"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毛泽东的《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作,它最初是毛泽东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所作讲演中的一段话,是七大近百万字文献中的点睛之笔。毛泽东作《愚公移山》讲演时,在场代表共752人,代表着121万党员。毛泽东是在向全党发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号召时讲起"愚公移山"故事的,讲演令现场每个人激动不已,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