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拒绝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我心中的北大,始终是那以沙滩、红楼、民主广场为中心的北大,我把她叫做老北大。那时北大有文、法、理、工、医、农六个学院,还有研究所和不少附属单位散布北平城内外,没有一个封闭独处的宁静的校园,而是渗透在社会之中。1948年我入北大时,并没觉得大学生有什么优越感,而是充满着对这个民族的忧虑。1948年,我选择了北大1948年初夏,我从四川成都的石室中学毕业,  相似文献   

3.
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差不多都是有石头的。有幸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游,那漓江珍珠石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眷恋。这天下午,旅游团没有安排集体活动,我就独自溜到了象山脚下,在漓江水  相似文献   

4.
黄健 《当代广西》2014,(23):54-56
正9月9日深夜时分,躺在床上刷微信看新闻,突然从微信群里得知汤一介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7岁。还有一天就是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先生没等到这一天,就离开了他心爱和钟情一生的北大,离开了朗润园,离开了他坚持编撰10年的《儒藏》。群里满是回忆和哀痛,学生们感念先生的一生,感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为了悼念汤一介先生,北京大学在人文学院1号楼108室设置了灵堂。9月12日下午,我与在北大工作的女儿,专程吊唁汤一介先生,表达敬意和缅怀。汤先生原定出席9月3日在北大举办的北  相似文献   

5.
卢松松 《乡音》2012,(1):50-50
一位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没有去找事,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跟他父母要钱,想去美国游学,朋友来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望着他苍苍的白发说:"你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好,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我妹婿是美国人,从小就想做水手,向往外  相似文献   

6.
温暖一生     
我是一个来自甘肃大山里的女孩,5·1 2汶川大地震的突袭,摧毁了我可爱而温馨的家园,昔日美好的农庄也因此残破不堪,突然之间我们的家变成了灾区。我们那儿的经济条件很落后,住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山高地薄,基本还是靠天吃饭,没有经济来源,再遭如此天灾,我不知道等待我们的会是怎样的将来。然而天灾无情,人有情。在与外界失去联系没几天,军队和各级领导就送来了救灾物资,每家每户都发放  相似文献   

7.
陈芳 《北京观察》2017,(9):66-70
由于诸多原因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北大昌平分校并没有完全建成和投入使用,但在这里诞生的150机和我国第一块1024位MOS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项目却应该说是那个年代的“超级工程”,留下了共和国创建计算机事业的最早脚步.成为国家记忆里的难忘一页。  相似文献   

8.
有些地方就在我身过,我没有去过,也从不打算去。即使远隔千山我也知道我必定会去,仿佛它们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章节,譬如滇西北我总是向往那些膨脏而神秘的地方而百朝着我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高山深谷参差纵横的滇西北地区一直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这里几乎集各种自然美景于一体框里雪山香格里拉虎跳峡丽江古城、沪沽湖‘怒江大峡谷独龙河谷、大理……这一连串朗朗上口的名字中的任何一个都令我神往。终于20多天的假期和2000多块钱让我把这个梦变成7现实。香格里拉之旅当人类的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时人们却趋向于返授归真急…  相似文献   

9.
从沙滩到未名湖,留下了我近50年的足迹,录下了我从青年到老年的绝大部分生活。抗战胜利,西南联大解散,北大复校近尾声之时,我家移居东城区翠花胡同8号(现在的门牌大约是25号或27号)。这是个三进四合院,乃是明末建成的老房子,历尽沧桑。我们住中院。大门口挂着五  相似文献   

10.
秋雨 《今日广西》2007,(20):62-63
我的罗曼史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女朋友是“租”来的,但我却找到了一生的最爱。  相似文献   

11.
警察最喜欢的是黑白分明.黑与白可调成灰色.那种并非出于犯罪动机,却造成法律后果的案件,就姑且称其为“灰色案件”吧!似罪非罪的灰色案件,给社会带来阵阵迷雾,给警察留下一连串的遗憾,还有那值得人们深思的问号.  相似文献   

12.
我与北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能活到100岁是很少很少的,而我现在已经过70岁了,算起来和北大直接有关系的时间少说也超过了45年,如果加上间接和北大有关系的时间那可以说有60多年了。这就是说,我的大半辈子是属于北大的。我想。说我是“北大人”是绝无问题的。但足,“北大人”是否都对北大作出过贡献,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人的一生可能分成若干时期,有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对我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北京观察》2019,(10):58-59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一夜无眠的我们按时到达东长安街南侧,静静等候国庆盛典时刻。共和国70华诞之际,我们有幸成为庆祝大会游行群众的一员。为了这一天,我们经历过阳光下的汗水,也经历过夜色中的待命,经历过困倦难耐的煎熬,也经历过徒步数公里的考验,留下许多难忘片段。  相似文献   

14.
大家好!谢谢乡土中国学会给我机会,让我在北大的讲坛上与大家交流. 听说乡土中国学会主要研究"三农"问题,这方面我很关切,但没有研究.我的书中也引用了"乡土中国"这个概念.上个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做<乡土中国>,对中国传统社会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给我启发很大.我本人读书甚少,但是偶尔碰到一些令人警醒的思想,便铭刻在心.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除了支边七年没有能够呆在重庆,一辈子都在重庆度过.然而,仔细回想,我其实一直没有读懂重庆. 意识到对重庆有深厚感情,是当了知青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双版纳,几乎无时不刻不在思念重庆.那时心中的重庆,不仅仅是父母兄弟所在,是故乡所在,更是一个先进文明的地方.除了北京、上海,我心中就没有更大的地方. 回到重庆后,堕入慵常的生活,重庆的特色就渐渐被我模糊了,甚至还生出一些嫌弃.  相似文献   

16.
一生努力     
去年9月,我因公去了一趟日本。参观了长野市直富商务株式会社,这是一家环保型企业,对回收废旧物品进行再处理。社长木下老先生非常热情,在欢迎宴会后,邀请我们到他家坐坐。木下老先生家的房子有一百多年了,古典雅致。室内的摆设很多,有日本的古瓷器,有各式各样的酒具,有中国的湘绣、字画,客厅中间有一个篝火坑。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吃着水果,喝着日本的清酒,老先生精通汉语,双方交谈得很热闹。我四下打量着客厅,一幅中国字的条幅吸引了我的目光,条幅是四尺横开的宣纸,行书四个大字“一生努力”。一生努力,不是豪言壮语,没有诗情画意,很普通、…  相似文献   

17.
“我有了自己的琴房”小时候“家”的记忆并不十分清晰,但“家”里的每一次变化,却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烙印。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因为没有房子,一家人挤在父母亲的集体宿舍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家有了单位分配的房子,不过是亭子间,没有独立的厕所和洗漱的地方。虽然不大,但是给人温馨的感觉。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些了,餐桌上也不时有鱼,  相似文献   

18.
正我有两个家乡,第一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第二家乡是我挂职扶贫的地方——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的山山水水,记录了我为大石山区抗旱救灾而奋斗的历程,村村寨寨留下了我为毛南山乡扶贫脱困而奔走的身影,干部群众的心坎留驻着我为之送去的党的雨露阳光……  相似文献   

19.
我在2012年第7期《同舟共进》杂志发表了《海峡两岸政要日记》一文后,想不到引起开国上将吕正操的女儿吕彤岩的注意。她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吕将军去世后,留下一大堆日记本。她说与我是北京大学校友,她当年考入北大生物系,后来转入中国医科大学,希望我来北京时到她家看看。  相似文献   

20.
王选走了。留下足以泽被后人的成果,留下感人至深的事迹和催人泪下的细节。想知道王选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吗? 去北大看看哀伤的学子,去网上看看长长的留言。王选是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 1954年,17岁的他怀着探索数学王国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