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劳动保障世界》2006,(4):39-39
张某系某建筑公司职工,2005年3月中旬其与公司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后,张自动离开了公司。5月的时候。张被另一家建筑公司招用,经新公司的提醒,张才发现原公司没有为其建立住房公积金。于是,张申诉至某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简称仲裁委),要求解决其与原单位因住房公积金问题而产生的劳动争议。但到年底,仲裁委都未做出书面答复。故张某将仲裁委诉至法院,认为依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奈例》第二十五争、《行政诉讼法》第二奈、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被告侵害了原告的起诉权或申诉权。请求法院判决仲裁委受理其申诉;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书面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一名外企员工因上班喝酒等违纪行为,被公司除名,向公司索要经济损失。近日,上海市南汇区法院对这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对杨先生要求上海一家外资公司支付工资6,461.72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对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12,923.44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对要求支付年终奖6,461.72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十堰市富通汽配公司的12名企业业务骨干突然“集体跳槽”,原企业经营顿时陷入困境。为了讨回说法,富通汽配公司愤然要求“跳槽”的12名员工共同赔偿公司经济损失403万元,同时也要求接受“跳槽”员工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案就是被称为全国十大劳动争议案之一的“湖北劳动争议第一案”!  相似文献   

4.
案件一 深圳“摘牌讨薪事件”戏剧性转折 [回放]2007年1月1日,不少报纸都刊登了深圳“摘牌讨薪事件”突然发生戏剧性转折:经过深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努力调解,甘肃民工张百宁终于拿到了原企业支付的6500元。从2004年9月开始,他因原公司欠薪问题在深圳劳动保障局信访办、深圳市仲裁委、福田区仲裁委、  相似文献   

5.
<正> 一九九九年,杨某不服某劳动部门劳动仲裁决定向同级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因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杨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受理了此案,并开庭进行了审理,最后作出判决,维持行政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此案在复议机关引起较大反响,对非前置性的不予受理决定,能否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应不应该受理?笔者就此谈一点看法。有关行政复议作出不予受理的决  相似文献   

6.
当下,一些用人单位为一已私利,千方百计钻录用通知书与劳动合同书之间的法律空子,有的甚至随意撤销,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遭遇录用通知书纠纷如何维权?下面案例会帮你破解窘境,寻求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7.
沈宗和 《今日浙江》2011,(12):24-25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单位GDP的劳动争议受理数,全国为1.9,浙江为1.35;单位GDP的劳动争议涉及劳动者人数,全国为5.59,浙江为2.4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地方人民法院不断收到当事人就集资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返还集资款及赔偿其他经济损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认为.此类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立案进行了审理;而有的法院则以此类案件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为由裁定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9.
邢江 《当代广西》2005,(10):35-35
2004年9月,广西区直某事业单位招聘一批党员职工,大学毕业一年多的党员小李,历经面试、笔试,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录用通知书。谁知,当小李兴冲冲地到单位报到时,单位却因党组织关系问题取消了他的录用资格。原来,小李大学毕业时,将人事关系放在自治区人才中心托管,党组织关系介绍信也开到他所居住的社区。而他因忙于找工作,没有到社区党组织接转关系,一年多没有过组织生活,也没有交纳党费,被视为自行脱党,工作因此“得而复失”。  相似文献   

10.
第一期本刊第30页的一篇文字给人叙述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林小月与汽车公司签订《录用协议书》之日起,等待八年了还没有工作岗位,公司还要她继续侍岗,这实在没有道理。林小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讨回工作的权利应该得到支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某电站职工刘某因违纪违规被电站开除。刘某对开除决定不服,提出自己在电站工作已5年,电站突然派人接替自己岗位,没有另行安排工作,虽多次反映要求解决仍无结果。相隔一年之后,自己又找电站交涉,电站递给自己一份上级党委《关于对电工刘某处理意见的批复》的文件,才知道被开除处理。电站对自己开除处分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按法定程序进行,因此,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撤销开除决定。电站提出刘某在岗期间挪用电费,并且工作严重失职,不能完成收费任务,给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刘某开除是合法的,并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将刘某挪用电费已构成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审理,认为对电站提出刘某涉案移送问题不属劳动仲裁委处理范围,裁决撤销电站对刘某开除决定。  相似文献   

12.
[案例]:外企高管吴某因擅自与其他公司签署千万元补偿备忘录而被所在公司开除,为此,他诉至法院,要求外资公司恢复劳动关系。2008年3月2日,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对该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原告吴某要求被告上海某外资公司恢复劳动关系等诉球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13.
日前,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对本区劳动争议纠纷情况进行调研。据了解:区法院2004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56件,2005年受理637件,同比上升39%;区检察院2004年受理涉及劳动争议纠纷的民事行政申诉14件,2005年受理26件,同比上升85%。  相似文献   

14.
1、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发现劳动争议案件不属本机构管辖的,怎样办理移交手续?答:在仲裁审理过程中,经审查不属于管辖范围的,应移交给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移送时应填写《移送案件通知书》连同案件有关材料一并转移到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并制发仲裁决定书,通知双方当事人;有管辖异议的劳动争议案件,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案例一:1990年齐玉苓考取济宁商业学校,但陈晓琪领走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并假冒其姓名到济宁商业学校报到就读。毕业后以齐的名义被分配到银行工作。1999年齐得知情况后,以陈晓琪及其父亲、济宁商业学校、腾州八中、腾州市教委为被告向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责令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一审判决认为,陈假冒齐名字上学的行为侵害了齐的姓名权,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在历史积累、国际金融危机和劳动者维权意识明显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大幅上涨。2008年全国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案件97万余件,其中,劳动争议96.4万件,人事争议近1万件。立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69.3万件,是上一年的1.98倍,涉及劳动者121.4万人,是上一年的1.9倍,超过前两年立案受理案件所涉及的劳动者人数之和。各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受理案件同比平均增幅98.03%。大大超过2007年12.30%的平均增幅。  相似文献   

17.
《干部人事月报》2008,(24):74-75
去年《劳动合同法》即将施行时,我单位开始重新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起始时间为2008年1月1日。近日,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我单位决定继续录用部分员工,同时,对于一些工作业绩不好,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员工,将不再续订劳动合同。请问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在劳动法律上有什么具体规定?我单位应当如何依法开展续签工作?对不予续签的员工,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吗?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机关动态》2009,(9):16-16
2008年虹口区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41件.较2007年上升156.4%、今年上半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77件,较去年同比又上升19.54%。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科知难而进,完善机制,创新模式,不断提高案件处理能力,上半年,共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及各类经济补偿480万元。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某仲裁委审理劳动争议的案件,因劳动者履职失职与过错、因与用人单位矛盾纠纷任性实施“报复”等,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引发诉讼的案件占有一定的比例。法律作为平等、公平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利器,劳动者失职,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民事、行政案件一样,劳动争议案件也有一个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权。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申请,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查明诉讼时效确已经过的,仲裁机构会做出不予受理,法院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因此,劳动者应特别注意提防不同劳动争议案件的不同诉讼时效,防止自己正当合法权益"过期作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