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国利物浦公墓,静静地竖立着一块用中文刻着“中国蹈海烈士杨先生守仁墓”的纪念碑,碑上一块用花岗石制成的座石上用英文刻着“中国烈士杨守仁,因政治思想而死……”。快一个世纪过去了,旅英侨胞一直未曾忘却这位为中国的民主与进步而死的先烈,每当逢年过节常去扫墓,以示对这位先烈的深切怀念。杨守仁是杨毓麟的别名。这位湖南长沙县的民主革命先烈本可以按照父母的期望走上官宦之路以光宗耀祖,因为他在1897年曾考中举人,并被清政府以知县官位分配去广西,但他却放弃了当时众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官职,毅然投身于当时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2.
古木参天的岳麓山中,千年古刹麓山寺左后侧,有一块花岗岩砌成的长方形墓地。汉白玉的墓碑,石砌的围栏,历经数千个日日夜夜的风雨侵蚀,凸现出斑斑痕迹,使人忆起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久远,铭刻在墓碑上那“烈士禹之谟之墓”五个大字,清晰可辨。快一个世纪了,每当人们驻足墓前,烈士牺牲前那“我要流血”,“禹之谟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同胞而死”的悲壮遗言,便如同不息的号角,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禹之谟 1866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 (今双峰县 )青树坪。 20世纪初留学日本,回国后在长沙开设新式纺织厂。清廷的腐败,…  相似文献   

3.
向警予:我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周恩来说:向警予同志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她为革命牺牲了,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她。1998年,在风景秀丽的湖北汉阳的龟山上,一座烈士陵墓建造得质朴、庄严、宽阔,墓前立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向警予烈士之墓”的墓碑。向警予烈士陵墓,凝铸着武汉人民缅怀先烈,对先烈不朽业绩永志不忘之情;陵墓上空弥漫的耿耿浩气,给人一种圣洁的感情和无尽的力量。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城关镇西街向宅,土家族人。1912年秋天,考进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8年,向警予加入了新民…  相似文献   

4.
“丹心碧血为人民——上海革命烈士革命先驱英雄业绩展览”(以下称“烈士业绩展”)5月将在龙华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展出了。在此之际,本刊记者走访了龙华烈士纪念馆副研究员俞乐滨,询问了“烈士业绩展”的有关情况。记者问(以下简称“问”):“烈士业绩展”的陈列指导思想是什么?龙华烈士纪念馆副研究员俞乐滨答(以下简称“答”):其指导思想是为了永远纪念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教育后代继承先烈遗志,完成他们的未竟事业。因此,“烈士业绩展”要求内容真实感人,形式新颖生动。陈列的基…  相似文献   

5.
黄新 《党史博览》2008,(9):23-26
夜空中电闪雷鸣,狂风裹挟着雨点不断敲击着玻璃咚咚作响。我默默地站在窗前,没有丝毫睡意,因为有一件事在揪着我的心。从北京匆匆赶到济南是要参加一个追思先烈的祭扫活动,这位烈士1926年参加革命,是个老布尔什维克,与我有着至亲的血缘关系,他就是我的父亲——黄祖炎烈士。2008年5月10日,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王树人 《世纪桥》2010,(18):46-49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曾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为了纪念先烈,激励人们前仆后继,龙江大地有一些地方以烈士名字命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谢文雄 《党建》2021,(1):64-65
193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一位烈士的遗骸移葬于其家乡枣树坪。毛泽东先后两次为其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这位烈士,就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谢子长。谢子长,1897年生,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1996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邓发诞辰90周年。金秋时节,邓发烈士生前战友、原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在北京的寓所里会见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代表。他回顾过去峥嵘岁月,缅怀赴汤蹈火先烈,高度评价了邓发烈士,并欣然题写了“播撒幸福的人——邓发”。  相似文献   

9.
红军山     
遵义市北郊有座红军山。遵义人年年岁岁都要上山看望、祭奠长眠于山林之中的红军烈士。 站在城郊的马路上,仰头望去,环行的山脉苍翠欲滴、绵延起伏。山峰像宝剑一样冲天而起,雄秀奇丽。峰顶上几株矫健昂扬的塔松哨兵一样忠实地守卫着山下的一切,山腰间,盛开着杜鹃花、三角梅,在重重叠叠的绒绣一样的绿色中仿佛传递着英雄们的信息,面对清风絮语着那个血与火的岁月和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60多公顷。园中有“红军坟”、“邓萍烈士之墓”、“红军烈士骨灰堂”、“红军纪念碑”等。 19…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6,(4):91-91
“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为革命死,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这是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烈士英勇就义前高声朗诵的自勉挽联。这是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誓言.也是烈士的高尚品质、志向和人生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一则《启事》1927年1月28日出版的《湖南民报》上,刊登了一则《衡山人民公葬岳北农工会死难烈士筹备处启事》。《启事》写道:“我邑岳北农工会被军阀赵恒惕以强压摧残,农工代表赵炳炎、周德二、廖芳炳、李如英(即李玉邕——引者)四烈士或被惨杀,或被瘐死,于今越三年矣。窃思诸先烈为主义而死坦冤地,其骨虽寒,其血长热。今者国民革命将告成功,无非诸先烈精灵所托而使之然,我辈后死幸得观成。景仰前徽昌盛哀悼,爱发起公葬以藉妥忠骸,业于一月十八日,经全县民众假县党部议决:追悼会场假设文庙;追悼日期定于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是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的诀别信;一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女儿的遗书。这是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正象肖华同志所评价:“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的先烈,表现了最忠贞的气节、最丰富的感情、最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正中,有一块用玻璃罩起来的石碑。这是一块极为普通的艾叶青石碑,高183厘米,宽46厘米,厚16厘米,碑头刻有一颗红五星;五角星的中央刻有黑色的镰刀斧头。碑的正面是12个红色大字:“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背面是红字碑文:  相似文献   

14.
蔡四红 《党史天地》2006,(7):27-29,39
在湖北省汉川市的庙头镇,有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平章小学”,这是全国解放初期湖北省委省政府为纪念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政委王平章烈士而拨专款修建的。校园中专门辟有王平章烈士纪念馆,矗立着王平章烈士铜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这位当年王平章麾下的“红小鬼”,亲笔为烈士铜像题字。2005年7月,汉川市派调查组远赴安徽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民政部党组成员、优抚安置局局长邹铭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政部从2005年开始相关研究论证工作,烈士纪念日的设立可谓“十年磨一剑”。关于“我国有多少烈士”这一问题,邹铭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有限,许多先烈没有留下姓名。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6.
一个没有先烈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民族。一个漠视和淡忘先烈的民族,同样是一个迷失前途而又可悲的民族。只有把为国为民而不惜牺牲的烈士精神注入国家的血脉,构筑起民族的灵魂,才会使我们的时代有着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每年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向全国各族人民,也向我们的后代子孙传递着一种理念:没有英烈的牺牲,哪有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更哪有幸福生活的今  相似文献   

17.
小黄马之墓     
1938年秋,挨近延河边的山脚下出现了一处黄土坟堆,上插一块小木板,书写着:“对革命有功的小黄马之墓”。一次,毛主席指着坟堆,怅然地对身边人说:“我的小黄马老了,死了,我心里难过。”  相似文献   

18.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在清明这个追思怀远的节气里,我们总会想起另一个世界中已经走远的亲人,想起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民族的安宁所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烈,新中国诞辰60周年的清明,在革命老区,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红安,发生和正在发生着许多与往年不一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拜谒朱裴墓     
王沛郁  孙峰 《先锋队》2014,(10):29-29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来到朱裴的故里——闻喜县畖底镇宽峪村。在村西南不远的一座岭上,安葬着这位清初名宦。 沿着窄窄的羊肠小道,我们一路踟蹰前行。不时能看到路边一块块的条石,上面刻着方方正正的文字,显然是从朱裴墓上搬来的碑碣,被裁成条状,做成了路沿石。不到15分钟,我们便来到朱裴的墓前。只见三面土岭,环抱着朱裴高高的墓丘,两块2米多高的墓碑,已经横倒在墓丘之上,淹没在杂草荆棘之中。走到石碑之上,细细端详,只见一块墓碑上写着朱裴历任的官职,一块墓碑记载着朱裴的生平事迹。墓葬周围曾有的石马、石羊、石人等,早已被其族人拉走,独留一座孤零零的墓丘。  相似文献   

20.
在郑州高新区水牛张张家祠堂门前,竖立着一块张君英烈士纪念碑;在三门峡渑池县烈士陵园内,也竖立着一块前渑池县县长张君英纪事碑。两块石碑都记载着张君英烈士的一生,如历史长河里的星光闪烁,印证着张君英烈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洒热血的壮烈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