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倡导次道德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道德”这一命题在现今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倡导“次道德”可以减轻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反对者认为倡导“次道德”会败坏社会风气,模糊人们对原来道德标准的判断。作为支持方,笔者从各方面论证了“次道德”存在的必然性,并基于这种论证提出倡导“次道德”的必要性,从而得出结论———倡导次道德有益于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以来,逆经济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全球各国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停产”“不产”现象,生产力疲乏,消费力不足,世界经济变革动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结果,也是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行性、未来可能性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为更好的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作准备。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 ,目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已成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文章认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 ,并对其必然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面对苏东剧变的历史悲剧,面对欧美高增长的客观现实,不少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总趋势产生了种种困惑。因此,围绕“全面把握社会发展总趋势”这条主线,从必然性与曲折性的辨证统一上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一个重大的现实理论课题。思考之一,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原理,掌握分析社会发展总趋势的思想武器。我们现今在社会发展总趋势上的困惑,与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某些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理解,和对社会主义运动目标不科学的宣传密…  相似文献   

5.
试论西方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思想支配了西方社会发展近三百年的历史 ,它是对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工业化实践的反映。自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 ,学者们经过总结单纯经济增长模式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 ,提出了新的发展思想 ,为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套新的发展模式。这一新的发展理论主张 :经济的发展不等于社会的发展 ,社会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 ,而是经济、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观又可称作协调发展观或多元发展观 ,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均衡 ;强调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 ;强调发展中人的因素。协调发展思想产生后 ,迅速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他们纷纷用这一思想指导本国的社会发展实践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中国作为现代化国家的后来者 ,应该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地研究、积极地学习、虚心地借鉴  相似文献   

6.
政治设计是人类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现象,是一种“经验事实”,它是政治文明中灿烂的一部分。政治设计与社会发展形成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客观上它不断参与着“历史”。政治设计有着自己的“历史”和“逻辑”系统——也有着很大的研究开发空间。因此对政治领域这种重要的历史现象作深入考察和深层解析,将“政治设计”引入政治学研究视野,从学理上梳理、归纳政治设计的社会实践、历史经验和历史动因,除了学术原创意义,还可为今天的政治发展尤其是现代化设计,提供某些层面的方法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把它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论证了把它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自由精神。整个德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论证人类历史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康德、马克思的哲学都是这种现代自由精神的伟大代表。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创新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文章认为,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宏观调控创新必须注重内在规律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根本性的对策思路。做到这一点,理应科学把握现实存在的四种必然现象: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下行发展的必然性;结构变动与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必然性;在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过程中诞生的区间调控必然性;寻求根本出路的创新发展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第二座里程碑   科学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一种国际现象.科学社会主义回答的是资本主义必然死亡,社会主义必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特色社会主义回答的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旧社会必然灭亡,特色社会主义新社会必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表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贯穿于其思想体系中的一条红线。马克思明确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具有其逻辑必然性,而且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占有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共同控制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揭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虽是历史的必然,但它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经历了“原始丰富性”和“普遍片面性”的漫长历史阶段后,才会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当代中国切实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努力提供了一般性的方法指导:一要科学把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二要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中助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虽然全球化现象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已初显端倪 ,但把全球化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加以科学研究 ,还只是近些年的事情。马克思早在 16 0多年以前 ,就已经对这一现象做过深刻的思考。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理论形态出发对全球化现象做出科学预见和精辟论证。这一理论对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当代中国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提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然而非公经济由于存在“剥削”现象 ,非公经济的投资者和社会上不少人则认为非公经济在我国的存在只是权宜之计。为此 ,本文分析了“剥削”现象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合理性 ;进而根据十六大报告的内容 ,阐述了非公经济将在我国社会主义整个阶段长期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论由空想发展成科学;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前提条件、政治保障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与代价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的产生与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基于人们具体的价值选择和目的设定而出现的。代价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人类主体性的缺失,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扭曲,以及人文精神的遮蔽。为了减少代价的付出,需要确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共青团走过的80年是在党领导下发展的80年。共青团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主要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青年运动和青年利益、社会结构优化、共青团自身相对独立运转的规律四个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人的需要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需要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它的现实表现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不证自明的“简单事实”。因此,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就成了人们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和基本的价值理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是以人为目的的发展。“需要”与“发展”之间内在地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正确认识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以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方法。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  相似文献   

18.
雷公山区经济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是黔东南州委、州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部署的要求,是雷公山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就外部客观必然性和内部条件的可能性作论证。  相似文献   

19.
从“人治与法治”的角度看中国政治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达  周莎 《工会论坛》2009,15(1):15-16
一个国家政治模式的优劣决定着本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一个国家的政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且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历史的抉择。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模式,总体上来说,应该是一种“人治”的社会模式,而现代中国则更注重“法”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力图建立一个“法治”国家。本文从“人治与法治”的角度,通过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从三方面来谈中国政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推动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实践动因系统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中国特有的体制性因素和“发展至上”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导向因素,也离不开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禀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演绎,也得益于国际和平大环境与全球一体化发展所提供的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在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市场经济逻辑、社会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全球化进程逻辑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同时也面临调整和完善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