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这在党的文献中是首次出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变化。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中,对国家本质和职能的表述,出现过国家统治、国家  相似文献   

2.
3.
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作为整体来说是国家权力原所有者。但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却是人民委托的国家机关及基公职人员。国家权力的先例不当或滥用,是产生腐败和损害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现代民主政治在确立“人民主权”原则的同时,也确立了法治原则。法治原则不只是限定公民不得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求国家权力必须置于法制的规范之下,其整个运行过程(包括权力的配置、获取、行使、监督等环节)都必须严格依法,从而使国家权力既有合法的权威,又不致损害公民的权利。所以,以法来严格规范国家权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刘晓华 《学习月刊》2012,(22):19-19
国家认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多民族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这个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国家认同”的概念魅力无穷,像着了魔咒一样催生着新国家的诞生。但同时,这个概念也给多民族国家带来了无穷的战争和灾难,在一些国家,一些民族争取独立成为民族国家,造成内战不断,相处一室的人民互相杀戮。传统上人们视为特定的民族国家一时间变成了可变动的东西。认识民族国家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行动     
长江三峡以其世上独一无二的壮美和空前绝后的可利用资源,震惊了世人,也引发了孙中山、毛泽东等几代伟人萌生拦江筑坝的伟大构想!经过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不懈追求和奋斗,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一锤定音”,旋即拉开了人类史上最宏阔的三峡工程的大幕!然而,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却从此“不得安宁”,为了祖国利益,只好离开那片热土,甘愿让祖祖辈辈留下的家园吞进江腹,一步一回头地迁往陌生的他乡……从本期起,本刊将连载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行动》,展现这些三峡移民可亲、可爱、可敬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6.
国家英雄     
感动 《求贤》2009,(3):30-30
在菲律宾.许多家庭选择由女孩子外出养家。目前.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劳工输出国之一.有超过八百万菲律宾人在海外打工.而这些打工者中绝大部分是做菲佣的妇女。她们虽然平凡卑微.却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托起一个国家的脊梁。  相似文献   

7.
国家安全     
正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10月定价:88.00元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国政治现实出发,以中式政道思维辨析政治学中的热点问题,从新中国史和国际比较视野审视中国坚守的方向和走过的道路,透析新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实践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一脉相承的艰辛探索及其巨大成就,并通过严谨细致的研究阐  相似文献   

9.
国家资财     
  相似文献   

10.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打好科技自强的“主动仗”,是我们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思国家所虑,创国家所需”.  相似文献   

11.
金砖国家     
《当代贵州》2011,(6):55-55
“金砖四国”(BRIC)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发表的《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中首次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并获通过,《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治理"作为新型理念,在今天乃至未来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发挥独特作用,鉴于此,笔者拟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等。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家自主性理论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从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到新马克思主义,再到回归国家学派及制度研究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模型,分别从利益要求、意识形态、权力主体和国家能力等不同角度揭示了国家自主性的特征,创造了复杂的理论要素。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可以建立一个要素-机制模型,包括压力、主体、价值和利益、资源动员及能力效果等,形成一个具有逻辑关联且有一定解释力的新框架。运用这一框架分析现代国家类型的流变,可以总结出四大类型国家:资本国家、军警国家、保姆国家和公民国家。这四大类型国家既有各自的特殊性,又有一定的时间连贯性,呈现出一个多线发展的、复杂性的国家形态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宋识径 《学习导报》2013,(10):39-40
宪法规定,国家主席是国家机构,需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公布法律,任免总理。 按照宪法规定,国家主席不能理解成只是一个职务,而是一个国家机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还拥有公布法律和人事任免等职权,这些职权必须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走向世界,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从全球比较的视野观察自己的国家,判断与其他国家的异同.在对现代国家政治类型的研究上,应当在尊重各个国家自身的价值理念和现实国情的基础上选择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路径,既注重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视角观察,也将现实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纳入分析的视野.自主国家与宪政国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对东西方典型国家做出的一种政治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国家的理论基础经历着三次变迁:其一,从维护统治者的权力走向概念化的国家权力;其二,从自主的国家理念的构建走向结构功能的绩效治理活动;其三,现代国家处于何去何从的转折点上,应把现代国家的理念植入到结构功能的制度化设计活动中去。伴随着现代国家理论的变迁,国家建设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也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回溯,批判性地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国家建设的经验,更有助于我们清醒认识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黄杰 《唯实》2012,(12):83-87
家庭、民族和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三个稳定的群居形式。而民族国家是近代欧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其他地区通过民族独立运动、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它构成了当今世界体系的基础。共同的认同感、国家主权和公民权利,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国家政权建设是现代化过程中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制度与文化整合措施、活动及过程,其基本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合理化的、能对社会与全体民众进行有效动员与监控的政府或政权体系。具体为三个过程,即国家主权的建立过程、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渗透过程以及国家公民权利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9.
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房  张骥 《探索》2008,(2):69-73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已成为新兴热门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框架大多数是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的,理论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关于国家形象战略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缺乏理论的分析和建构,尤其对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显得有些滞后,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逝世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恩格斯晚年独立承担起"第二小提琴手"的重任,开始了对国家理论的深入研究。恩格斯国家理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中包含的治理逻辑对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