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朱其亮 《前进论坛》2013,(11):39-40
80年前,发源于福建的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重大政治事件。就农工党来说,以黄琪翔为代表的老一辈农工党领导继承邓演达的遗志和事业,努力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高举“联共反蒋抗日”旗帜,与陈铭枢、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中国国民党党内反蒋左派及十九路军密切合作,动员全党骨干力量汇聚福建,全力参与酝酿、策划和发动“福建事变”(亦称“闽变”)。“福建事变”在农工党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11日,农工党中央在福州召开座谈会,纪念"福建事变"8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上,研究农工党党史的专家学者,交流了对"福建事变"的学术研究成果,阐明了农工党与"福建事变"的关系,肯定了"福建事变"的进步意义。参加过"福建事变"的农工党党员的亲属代表,讲述了农工党先辈们在"福建事变"中担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2012年4月24日至26日9“农工党与福建事变”史料工作研讨会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刘晓峰副主席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强调了研究农工党历史的重要意义,并对农工党各级组织从事党史研究工作的同志表示慰问,对党外研究农工党历史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4.
翁慈星(?~i934),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人。他是早期中共石码地方组织负责人,后来参加农工党,于1933年参加了“福建事变”活动。事变失败后,翁慈星领导的石码义勇队与郑静安、陈卓凡、杨伯凯等共40余人撤离到南靖县境内的豪岗山,坚持一、二个月的武装斗争,后因给养困难义勇队解散。  相似文献   

5.
马若义 《长白学刊》2009,(4):135-139
“合作反蒋抗日”是中共处理与福建事变关系的主题。事变前,中共开始倡导“合作反蒋抗日”的上层统战新策略,推进福建事变向“联共反蒋抗日”发展;事变后,中共在批判福建人民政府“第三条道路”的同时,以灵活应对策略履行“合作反蒋抗日”诺言,努力形成爱国民主运动新高潮;事变失败后,中共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否定自我,实事求是评价福建事变,进一步团结和壮大中国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力量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6.
林更生 《前进论坛》2013,(12):37-39
由“福建事变”所产生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也称为福建人民政府),其《最低纲领十八条》中有一条是要“立行耕者有其田,实现计口授田”。“计口授田”实为农工党的主张。此政策的愿望极好,并且还设计了许多“计口授田”的细则、纪律和技术,想通过“计口授田”的恩赐办法,实现耕者有其田。然而,中国农村的封建势力雄厚,地主武装强大,用和平的办法进行土地改革不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所以必败。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回忆起民主革命时期,香港两度成为农工党中央机关所在地,也见证了农工党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至今令农工党人心潮澎湃。本文就这段历史试述一二,以兹纪念。一邓演达先生殉难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遭受了重大挫折,1933年11月参与策动的"福建事变"仅百余日也以失败告终。临委会主要负责人先后抵达香港,为缩小目标,决定分散隐  相似文献   

8.
<正>1933年11月20日,第三党(农工党早期的别称)会同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联共反蒋抗日"事变。这一事变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方针的鼓舞感召下,举起反蒋抗日义旗,废除国民党法统,改元易帜,创立  相似文献   

9.
正颜学回,又名颜子安,笔名天乐、乐天,农工党党员,1908年生,浙江绍兴人。国民党左派爱国人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简称"临委会",今农工党前身)党员。曾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组织领导山东中兴煤矿工人大罢工。"九·一八"事变后,发动5000名济南学生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1937年,到福建创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闽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在中国农工民主党建党七十周年之际,农工党中央宣传部长李汉秋和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赵向华,来到农工党早期活动的重点地区泉州,拜访看望农工党的老同志,重温农工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共庆建党七十周年。一、割不断的斗争历史1931年,农工党创始人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市区立即出现标语:“打倒蒋介石,邓演达精神不死!”1933年福建人民政府举起“抗日、反蒋、联共”义旗时,泉州地区就有农工党(前身)开展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东京回国之泉属同志和“福建回乡救…  相似文献   

11.
近来,农工党仪征市基层委员会将社会服务工作作为投身“同心”实践的基础,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打造“同心,,品牌,与真州镇大市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围绕“同心社区”建设进行了探索实践。一、建立完善社区共建工作运行机制在“同心社区”共建过程中,农工党仪征市基层委员会初步形成“五个抓”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12.
《前进论坛》2014,(1):22-22
2013年12月11日,农工党中央在福州召开座谈会,纪念“福建事变”8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正>翁慈星(?~1934),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人。他是早期中共石码地方组织负责人,后来参加农工党,于1933年参加了"福建事变"活动。事变失败后,翁慈星领导的石码义勇队与郑静安、陈卓凡、杨伯凯等共40余人撤离到南靖县境内的豪岗山,坚持一、二个月的武装斗争,后因给养困难义勇队解散。1934年翁慈星  相似文献   

14.
1933年11月20日发生的福建事变,是国民党内的一部分爱国人士联合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今农工民主党前身),以蔡廷锴将军率领的十九路军为主要武装力量,以福建为根据地发动的反蒋抗日的爱国事件。福建事变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应当载入史册,值得人们纪念。福建事变的进步性表现在:一、福建事变是顺应时势要求、合乎民心所向的爱国行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之后,又进攻上海、热河,占领山海关,侵略魔爪逼我腹地。中华民族面临国破种灭的严重危机。而蒋介石统治集团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以来,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中国政治。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战乱不断,华侨对侨乡社会尤其关切。十九路军入闽受到海内外的欢迎,但随后发起改旗易帜的福建事变却未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华侨基于对全国抗日形势、十九路军在侨乡的作为及事变前景的分析,对福建事变各持不同态度,或声援、或抵制、或旁观。虽然福建事变昙花一现,但它再一次展现了华侨参与侨乡政治的热忱。  相似文献   

16.
霍新宾 《求索》2010,(3):206-209
以市民社会理论来分析商团事变的学者,因受国家与社会对立一元论研究取向的影响,通常着意于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社会”同孙中山政府对抗的一致性,却忽略了其内部的差异性,即商人回应商团事变的心态层面的复杂性,而这种差异性、复杂性往往是“市民社会”能否最终形成的重要依据。事实证明,在广州商人应对商团事变的价值取向中,生命权与财产权始终是第一位的,其“参与政治”主要是为了能否更好地推动这两大目标的实现,但远未“膨胀”至建立“商人政府”的程度。就此而言,“在商言商”的传统理念在国民革命初期广州商人的“政治参与”中仍居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14日,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医卫工作委员会在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开展服务沿海开发“同心”行动暨“农工党健康服务行”专家义诊活动。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江苏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肖渡,南京市卫生局局长、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医卫工作委员会主任胡万进,  相似文献   

18.
(13个,按行政区划顺序排列)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北京京剧院支部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农工党重庆时珍阁医药开发有限公司农工党内蒙古区委会海拉尔支部农工党吉林白城市委会筹备组农工党黑龙江省委会农工党安徽黄山市委会农工党江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支部农工党福建邵武市委会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农工党湖北武汉市委会农工党湖南常德市委会中国农工民主党支援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海峡西岸”写入了“十一五”规划,确定了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这一重要成果,不仅得益于中共中央对福建工作的关怀和支持,得益于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而且也凝聚着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福建省委会的心血。2006年初,在中共福建省委与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新春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一番诚挚的话语,道出了福建省党政领导和人民对蒋正华主席和农工党的感激之情:“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蒋正华主席和农工党中央…  相似文献   

20.
地方简讯     
《前进论坛》2020,(1):64-64
农工党苏州市吴中区综合支部“农工党党员之家”揭牌近日,农工党苏州市吴中区综合支部“农工党党员之家”建成揭牌。农工党苏州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张健红、农工党吴中区基层委员会主委王伟男参加揭牌仪式。吴中区综合支部“农工党党员之家”位于越溪街道吴山社区“红色灯塔”党建展示馆暨农工党吴中区综合支部和越溪街道吴山社区党总支结对共建“同心”实践基地内,是全市首家进社区的“农工党党员之家”,实现了与社区党总支的空间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