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勋劳卓著的黄克诚将军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新四军三师被评为"节约标兵"的美谈,从一个侧面彰显和见证了他克勤克俭的操守和风范。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三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  相似文献   

2.
《湘潮》1991,(12)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参议长等要职,对创建、巩固、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沟通华北与华中地区的联系,做出了重大贡献。我曾在新四军三师司令部做参谋,跟随黄克诚  相似文献   

3.
胡厚良  周田坤 《党史纵横》2013,(8):23-23,44
苏北地区,包括淮(阴)海(州)、盐(城)阜(宁)两个区域。它东濒黄海,北临陇海路,与徐州、鲁南毗邻,西以洪泽湖为界,与淮北接壤,南至宝应,与苏中衔接。其既是联结华北、华中的纽带,又与苏中、苏南及皖北成犄角之势,虎视南京,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是革命老区,是新四军3师的故土,它记载了新四军3师部队浴血抗日的风采。同时,新四军3师也留给苏北太多的回忆与感动,让这块热土永久地铭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十四面战旗百战百胜第三营授旗时间:1942年11月授旗时战斗序列: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第三营批准领导机关:新四军第三师获得“百战百胜第三营”和之前提到过的“百战百胜”(见本刊2024年第一期)荣誉战旗的所属部队都隶属于新四军第三师,都是在1942年秋冬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反“扫荡”斗争中,  相似文献   

5.
史文敏 《党史纵览》2009,(12):36-38
张爱萍(1910—200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小清 《党史博览》2009,(12):48-52
陈毅要求三师打开苏北地方谈判局面/韩德勤的代表对双方形成的共识非常满意 1943年初,天气阴冷,凛冽的西北风肆虐地呼啸在空旷的苏北平原上。 在串场河边的偏僻一隅,有一个不大的村庄,它就是新四军三师师部所在地——阜宁板湖孙西舍。  相似文献   

7.
<正>72年时光转眼就过去了,但抗战时期那场激烈的小沙东海战,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挥之不去,悲壮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新四军干部队赴延安学习1943年1月,抗日战争正处在相持阶段,斗争形势异常复杂艰苦。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向新四军各抗日根据地发出了"一面支持斗争,一面保存干部"的指示,要求各地抽调优秀干部,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深造,以适应将来形势发展的需要,准备全国性大反攻。在苏北坚持抗战的新四军第三师,组成了赴延安学习干部队。干部队由师参谋长彭雄任队长、第八旅旅长田守尧为副队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3)
正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所部,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并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同时还担任中共苏北区委员会书记。他带领苏北地区广大军民肩负起了抗击日寇和建设根据地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正艰苦的革命生涯,使黄克诚养成了开源节流、精打细算的节约作风。事无巨细,凡是能"抠"出一厘一毫的,黄克诚就绝对要"抠"出一厘一毫,因此常被打趣为"抠门佬"。长期以来,黄克诚为民、为国、为军队"抠门",留下了不少令人感动的事迹。亲改军帽军服省布料,为根据地人民"抠门"赢"称号"1941年1月,黄克诚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新四军第三师在苏北抗日。  相似文献   

10.
革命者总是以革命事业为重的。在彭雪枫与林领的密月中,盘踞在苏北的苏鲁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奉蒋介石之令,与津浦路西汤恩伯、李仙洲部以及桂军李晶仙、李本一等部密切配合,企图从东西两路对我新四军二师、四师实行夹击。韩德勤先派他的保安六旅旅长兼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率部控制运河两岸,在穿城、王集、陈道口一线构筑碉堡,切断新四军二师、三师与四师的联系,准备大举进攻。这时,新四军军长陈毅电令彭雪枫师长率领两个团挺进陈道口,协助他指挥四师、三师、二师各一部攻打王光夏。彭雪枫接到电令,立即跨上他的“…  相似文献   

11.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喜讯传来,苏北根据地内一片欢腾,广大抗日军民沉浸在喜悦之中。新四军第三师原计划先打两淮(淮阴、淮安),再歼其他之  相似文献   

12.
1943年1月上旬,新建的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由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迁至淮南抗日根据地盱眙县黄花塘后,新四军第二师师部即由黄花塘迁至我的家乡来安县大柳郢(今来安县半塔区邵集乡境内)。我当时在来安县施官小学读书,小学奉来六县委(即来安县六合县合并的县委)指派施官小学抗日孩子剧团代表县委到大柳郢慰问二师抗日官兵。我们孩子剧团一行50余人,由老师刘长年带领,行军走了两天,到达二师驻地给新四军干部战士演出,我们演出的节目都是抗日歌曲和新编的舞蹈及活报剧等,演出后,受到了新四军陈毅军长、张云逸副军长、二师罗炳辉…  相似文献   

13.
自1939年到1940年,中共中央逐步确定并贯彻发展苏北的战略。蒋介石先令江北新四军移至长江以南,后又让黄河以南的中共部队全部调到黄河以北,并命令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合力"围剿"新四军。新四军向苏北发展中的国共较量,既有军事层面的磨擦冲突,更有政治层面的运筹帷幄。中共方面基本能克服不同地域和军政负责人之间的意见分歧,保证战略的协同性。蒋介石本人对苏北的重视程度不够,敌后国民党军亦各自为政。新四军向苏北发展过程中的国共较量,显示双方合作局面虽已危机重重,但在抗战大背景下仍勉力维持,映射出1940年国共关系的基调与底线。  相似文献   

14.
从"联抗"司令员到"联抗"党委书记 1940年10月6日清晨,黄桥大战正酣,新四军胜利已成定局.此时,李明扬急急忙忙找黄逸峰恳谈从速成立中间部队之事.原来,李明扬、陈泰运为了保住各自在苏北的势力,不致被实力仍雄厚的韩德勤吃掉;而新四军力量强大,苏北局面李、陈也不能左右,便希望建立一支中间部队驻在李、陈部队与新四军控制地区之间,作为缓冲,以保证今后"和平相处".同时,他们想依靠黄逸峰委员与重庆方面和新四军方面加强联系,稳住局势,以便左右逢源,再图进取.黄逸峰及时请示陈毅,得到批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1941年夏,日军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顺手牵羊地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反"扫荡",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  相似文献   

16.
统一华中军事指挥的问题让刘少奇难以释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大会在海安举行 1940年10月,苏北平原轻风拂面,秋高气爽。 正是在这金秋时节,从华北南下的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抵达苏北盐城,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北上部队胜利会师。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师,标志着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接着便是依托苏北,  相似文献   

17.
正1945年4月23日,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的党的"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值此重要时刻,由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的苏北我新四军第三师对盘踞于阜宁城内外的伪孙良诚部之王清翰第5军发起围歼攻坚战。部队战前的动员口号是:"攻克阜宁城,向‘七大’献礼"。阜宁城地处苏北平原串场河北端,南毗盐城,西邻两淮,北接连云港,背靠射阳河,是通榆公路与大运河的交汇点。日伪  相似文献   

18.
1945年中秋,我们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和兄弟部队一道解放苏北淮阴、淮安不多日子,就随师的序列在师长黄克诚率领下,奉中央军委命令北上出关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相继打下通辽、开鲁城市,又马不停蹄地向前.我们部队受命与苏联红军共守松花江江桥.江桥,故名思义,就是横跨在松花江上的一座现代化大铁桥,它是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被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新四军军部机关在后勤方面设供给部、卫生部和军工部。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的反贪污浪费,正应了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现在的弱点就是浪费公粮和乱用钱"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既要抵御十几万日伪军的  相似文献   

20.
正抗战初期,黄克诚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部挺进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苏北,黄克诚情系根据地百姓的疾苦,大力清剿匪顽,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他还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九十里海堤,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