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知》2011,(11):46-46
唐亚林在2011年10月《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认清公共权力的性质,阻断公共权力与利益的结合与输送之路,压缩因宫位越高自由裁量权就越大而引发的腐败空间,是降低、控制官员“权力瘾”的有效良方。第一,官员“权力瘾”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目前形成了“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个人利益政策化”这一“中国式权力异化”的恶劣局面。其后果必然是拥有权力的人不愿放弃权力,权力小的人渴求更大的权力,没有权力的人拼命追求权力。第二。官员“权力瘾”是权力商品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前中国腐败的本质及其成因,学术界众说纷纭。其实,腐败的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用),而公共权力的异化则源自国家公共权力及其行使者内在矛盾的两重性。只有构建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探索公共权力异化的根源及其制约监督机制,有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异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新 《行政论坛》2011,18(2):9-14
腐败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毒瘤",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异化。权力腐败与公共权力异化互为表里。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工程,既要科学设权,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又要改良权力运行的土壤,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更要加强权力主体的自身建设。消除腐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呼声,也是我国构建和谐政治体制,建构和谐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异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权力的腐败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亦即公共权力的质变。权力质变的根据在于其自身内部固有的矛盾,它们使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内在可能性。因此,反腐败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遏制权力异化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权力结构的分化与权力效果的优化,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程度不同的权力腐败与权力异化。权力腐败的现象直接改变着部分公共权力的性质,危害极大。因此,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如何有效地防范与消除权力运用中的异化与腐败现象,保证各级干部合理、规范地行使手中的权力,就成为我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税务系统作为国家行政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有许多权力,这些权力能否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国家税收权力机关是否安全运行。从近年来出现的震惊全国的“金华税案”、“…  相似文献   

6.
作为权力的一种类型 ,公共权力不仅继承了权力的强制特征 ,而且对这一特征做了某种程度的强化 :强制具有了垄断性与普遍性。与私人权力相比 ,公共权力又具有公共性。公共权力这两方面的特征 ,如果配置失当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就会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的私化、滥用都是这种异化的具体表现形态。由此 ,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在制度层面上便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对腐败问题中权力因素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理论导刊》2004,(4):29-30
腐败现象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权力的腐败,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搞清国家公务人员手中权力的性质和权力的异化机理,建立切实可行的权力制约机制,是卓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所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共权力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权力在本原意义上凸现了对个体的关怀 ,而在实际的动态运行过程中 ,理性主义的极端化及其对人性的损害 ,导致了公共权力的异化 ,因此 ,从伦理的视角寻找对公共权力异化的救治途径无疑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霍佳佳 《学理论》2009,(17):22-24
公共权力是政治共同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基础,指引着政治资源在公共领域的权威性分配。作为人民利益高度聚合的代表,公共权力具有公共性与强制性,这使之在具备促进公共意志达成的能力之外,也潜藏着侵害公共利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内化于公共权力的内部双重矛盾之中,当其被现实外部因素激活并转化为一种影响政治过程的显性介入性力量时,公共权力的实际运作便会偏离正确轨道,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郭江河 《学理论》2009,(32):18-19
国家的公共权力是和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国家的公共权力体现着社会的利益关系。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多样化,所以我国的公共权力的运行也呈现出不同的轨迹。如何使我国的公共权力体现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按照大多数人的利益关系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笔者从我国当前的利益关系出发,分析我国当前公共权力的运行轨迹,找出制约权力异化的方法,使国家的公共权力在体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关系轨迹上运行。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防止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政治行政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防止制度漏洞所引发的腐败,是用民主的办法扎紧"制度的篱笆"。换句话说,为了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首要意义。预防腐败或权力异化的制度改革、民主制度建设很重要,这也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形成的"基本共识"。即要从根子上解决中国转型社会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对国家民族造成重大伤害,  相似文献   

12.
腐败产生的根源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在中国,共产党实际主导着公共权力的运行。中国腐败的要害是部分共产党党员及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的种种行为。因此,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效限制和防止公共权力主体主要是党员干部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中国防治腐败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一是科学合理设立权力,紧控公共权力异化的源头。要加强立法的思想统一,避免出现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违背《宪法》或彼此矛盾;明确立法主体的立法范围,划定立法的界限,避免出现一些混乱;立法主体内部职责分工要明确,避免同一立法主体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公共权力的产生和发展入手,揭示了公共权力的性质和特征,并深入剖析了公共权力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意寓有赖于解析和建构,虽然公共领域改革一直没有停止,但公共权力意识从未得以充分地激发,许多人追求公共权力却带着模糊的公共权力意识,甚至只有私权意识,这是公共权力异化的深层原因.公民的公共权力意识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语境基础,公共权力意识的觉醒既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社会前提,也是它的过程指向,应充分地激活公民的公共权力意识,对于公共权力,公民有责任去建构它、维护它,如同爱护私权一样去爱护它.  相似文献   

16.
韦昌海  李会忠 《学理论》2010,(13):30-31
公民社会亦称市民社会,是崇尚公民权利,注重公民参与的社会,公共权力是公民保障自身生存发展维护自身权益基础上的有条件让渡形成的,然而公共权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不断异化。学界对公共权力制约进行了有益深入地探讨,提出了诸如加强公权实际运作者的人品道德,强调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有效监督,对权力运行结果的严格考核等方式,以达到对公共权力的规范。然而最根本有效的制约方式在于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公民社会特有的社会特质为此提供了有效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无限增值性必然要求其寻求在政治生活中的利益代言人与保障者,这便是资本权力化。在资本权力化背景下,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生活在政治制度、政府机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呈现异化现象。这些政治异化现象的根本启示:突出公共权力的人民性,遏制资本的权力化。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权力制约,是指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公共权力行使者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无论是个人权力的运用,还是组织整体权力的运用,如果缺乏必要的约束,就可能导致公共秩序混乱,令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治和遏制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也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首次提出了权力制衡理论。他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否则“公民生命、自由必然要成为牺牲品。”①政府作为最大的社会公共权力中心,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权力制衡。否则,政府权力的自我扩张的内在冲动必将导致政府权力的泛化和异化。而且,这种权力的泛化和异化是以牺牲社会、公民以及其它合法利益集团的合法利益为代价的,这样,也就必将使社会公民以及其它利益集团的利益的丧失,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心态、情绪变态和扭曲。同时,寻租活动、腐败行为里应外合,社会问题应运而生。政府失去权威、政府官员蜕化、社会处于无序化状态,甚至“国将不国”。因此,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要建立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以适应约束政府公共权力泛化和异化之需要。同时,现代政府公共权力的多元性决定了要建立多元的约束机制。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财政约束、政治约束、法律约束、社会约束、市场约束和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公开与监督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开是监督行政的前提,只有行政公开才能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和权力腐败,也才能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行政公开是民众参与政治的前提,是民主权力的体现.行政公开包括行政程序公开和与行政权相关的公务人员的职位、主要的社会关系、财产状况的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