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半个世纪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江泽民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继承者和开拓创新者。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当代中国的伟大人物,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领导人民缔造了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人民开辟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几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的历史考察汤应武实现现代化,跻身世界强国民族之林,是100多年来中国千百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历史的前提和基础。1956年,毛泽东、周恩来号召"向自然开战"、"...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一直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 ,也是每一代领导人不断思索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在追求中国富强与现代化目标时存在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倾向。邓小平在规划现代化战略时汲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 ,清醒地认识到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困难与长期性 ,放弃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 ,制定了既能鼓舞人心 ,又切实可行的宏伟蓝图。一、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的缘起建国初期 ,由于党的方针政策正确 ,加上全国人民齐心协力 ,我们很快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受此影响 ,毛泽东开始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195 6年就出现了冒…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两位伟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两面光辉的旗帜,是中华民族追求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人格化的象征。继1993年12月我们看到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之后,如今又看到了《邓小平》,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反映重大题材的纪录片创作中两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问题,其战略基点是一致的。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找到了实现这一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总体思路的继承 从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到新民主主义大纲、到过渡时期总路线、《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自始至终把中国现代化作为统摄一切的首要目标,并为此殚精竭虑,艰辛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具体方法、途径、道路。尽管在随后,毛泽东把主要精力转向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政治革命,实际偏离了中国现代化轨道,但他本人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政治战线、思想战线的革命正是保证中国现代化永远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抓革命”可以。促生产”。邓小平在建国初期,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现代化追求,在毛泽东晚年,邓小平在强…  相似文献   

8.
三代领导核心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是建国5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追求。在迎来建国50周年之际,回顾并总结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设计,对于在新世纪进一步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胜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艰辛的探索: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设计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之无愧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综括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日本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研究非常活跃,出版了不少研究著作。小岛服之、渡边利夫合著的《毛泽东与邓小平》(1994年版)一书,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由前言、一至四章和结束语构成,书后附有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年表,全书约25万字。小岛朋之在书中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所处时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他说,毛泽东把中国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下解放了…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毛泽东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庄严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战略,设计了两个阶段的目标,并且始终不懈、努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出现了重大的历史失误。当现代化建设的接力棒传到第二代中央领导人手里时,邓小平科学地设计了中国改  相似文献   

11.
正1970年代上半期是我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解冻中美关系和实现中日建交为标志,使中国很快实现了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交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才使得我国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扩大与世界各国各方面的交往。邓小平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2.
(1)把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确立起来 ,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结果。由于受苏联模式的束缚以及缺乏现代化经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现代化的认识有明显的局限性 ,在领导现代化建设中 ,长期缺少具体的和阶段性的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现代化的现实目标 ,是我们党长期犯“左”倾错误原因之一。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 ,从中国实际出发 ,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使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在现代化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全面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 ,并进行国际比较 ,从而对中国现代化战略进行调整的结果。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目标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对小康的概念、小康建设的具体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与道路等问题,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论述,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现择要摘录如下,供大家在深入学习十六大报告时参考。一关于小康和小康社会的概念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12月会见日本客人时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逝世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继续探索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探索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标志着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在成功地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之后,又一次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5.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三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并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奋斗目标,并且找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几年来,特别是十四大、十五大以来,在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过程中,抓住现代化这个总纲,进行开拓创新,产生了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农民观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泽东、邓小平都从主体高度评价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都将农村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突破口。他们的有关农 民理论都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邓小平的农民观是在 继承毛泽东农民观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形成的,克服 了毛泽东农民观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均有过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当中 ,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这一宏伟工程的认识较前人更为深刻、更加具有理论意义 ,以致形成他鲜明的现代化观 ,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 ,可以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 ;必须是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必须是走自己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 ,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它、坚定不移地遵循和坚持它 ,是继…  相似文献   

18.
黄宇  樊继来 《世纪桥》2003,(2):13-15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探索现代化新路,寻找符合本国实际的中国式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寻的目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先后就中国的现代化战略做出过决策,由于时代进步和国际、国内的诸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决策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林蕴晖,张玉良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在维护新中国的安全和主权的斗争中,在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斗争中,有两位被世界公认为国际战略大师的伟大人物,这就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毛泽东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理想.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不同的时间概念.认识毛泽东的这个思想,其现实意义主要在于:首先,用多长时间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其次,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会碰到许多困难,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文章还论证了,“分三步走”的设想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观思想,是邓小平的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