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 1956年春节前夕,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的康世恩接到通知,要他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他听说有些部门已经汇报过了,就打电话向电力工业部的刘澜波和国家建委的孙志远询问该怎样汇报。刘、孙二人均回答说,毛泽东问得非常详细。为此,康世恩春节都顾不上休息,抓紧时间准备材料,并写出了汇报提纲。2月26日,他正式到中南海勤政殿汇报。  相似文献   

2.
王香平 《党建》2009,(5):56-56
毛泽东不喜欢照本宣科式的汇报,甚至明确说“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外出视察途经徐州,刚下火车,就提出听汇报。徐州市负责人表示事先不知道主席要来,没有准备。毛泽东说:我就爱听没有准备的汇报。  相似文献   

3.
慕安 《党史文汇》2010,(8):59-60
这是1940年发生的事情。新郎姓王,名永安,是新四军的一位兵站站长。这年的暮春时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出了一位科长,来到兵站检查工作。兵站站长就在贴有大红喜字的新房里接待他并向他汇报工作;尤其使这位科长奇怪的是,兵站站长汇报的内容竞有自己结婚这一条,汇报中这位科长还见到一位漂亮女子来与新郎说了几句话就匆庀离去的一幕。  相似文献   

4.
《党建》1994,(12)
下基层要有“深度”姜明仪某地上级机关向各村布置灭鼠任务,甲村用喇叭吆喝了几天,村里有一半人家买了灭鼠药,也药死了一些老鼠。而乙村对灭鼠一事无动于衷,既没宣传,也无人买药。可上级下来检查灭鼠情况,甲村如实作了汇报,而乙村却汇报说他们每家每户都下了灭鼠药...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的第一堂课,教授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先给这些新生出了一道题。教授说:“某处要招一名侦察员,考试的方法是将所有报考的人都关在一间条件不错的房间里。每天有人按时送水送饭,门口有人把守。谁能第一个说服守门人,从房间里出去,谁就被录取。结果有一个人对守门人只说了一句话,守门人就放他出去了。你们知道他说了什么吗?”  相似文献   

6.
战略思维是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宏观、总体、长远、全局,都是它的关键词。那么是不是说,战略思维必须是不折不扣地顾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是十个指头按跳蚤的思维呢?所有事都一人管、所有条子都一人批、所有仓库钥匙都挂在一人身上。这个人就抓住总体和全局了?  相似文献   

7.
梁衡 《新湘评论》2013,(18):55-56
十月里因事过贵州黔南,甫坐未定,当地领导就急切地说,我们这里出了一件奇事。平塘县有一巨石落地,中裂为二,裂面处凸现“中国共产党”五字。我说,世上哪有这等巧事?对方说,凡初听者都不信,人家还讽刺我们说,莫不是穷疯了,编此奇事诓人,因此我们特请专家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8.
1998年4月,内蒙古电力检修公司党委提出:党群干部也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转变择业观念,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从此,每季度一次的党群干部考试就成了规矩。党群干部进考场的做法:一是所有从事党群工作的干部都要进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提高了干部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二是每季度从公司试题库中出一套党群干部试卷,对全体党群人员进行闭卷考试,严格监考制度,考试成绩记入干部考核档案。提高了党群人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础知识、时事政治和专业知识学习的自觉性。三是统一命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9.
觉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严以律己,疾“贪”如仇。早在67年前任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时,不仅对贪官动了真格,还起草了我党惩治腐败的第一项法制条文《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1933年11月,时任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的谢觉哉来到瑞金县检查工作,一见到县苏维埃主席杨世珠就开门见山地说:“这次时间很紧,只能听听汇报,了解主要情况,但是汇报要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谢汇报时,杨世珠只夸夸其谈工作成绩,而对存在问题闭口不提。还口口声声地以“老首长…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农场主逐渐厌倦了自己的农场:你也许会说,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啊,因为他从出生时起就一直生活在这儿,他所有的日子都是在这块方圆160英亩的土地上度过的。在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就开始赶着牛群在牧场放牧了。  相似文献   

11.
偏方     
眼看上级就要来检查工作了,马处长却在这个时候打起嗝来。要是在汇报时老打嗝,肯定会给上级留下不好的印象。可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试了一遍,马处长还是停不下打嗝。  相似文献   

12.
不论我们走到何处,都可以听见议论人生的话语,如果细心去分辨,就会发沉大家都在说累,说辛苦,道牢骚,道苦衷。的确,现代人活着,需要考虑比以往的人遇到的更多的问题。不少人都有看破红尘之感,把人生看得一钱不值;许多人虽然活得实在,但感到身心疲惫。倘能静下心来仔细倾听,也许就个体采说,他的体验是深刻而有内涵的。不过,当我们读罢米奇·阿尔博姆斯著的《相约星期二》,在灵魂受到一波一波的深度震撼后,我们会发觉所有的倾诉都是淡薄的,县至历史上一些伟人,在对待死亡这个大问题上,与书中主人公莫里·施瓦茨教授比较起采…  相似文献   

13.
有位领导下基层搞调研,为此专门召开了个座谈会,但会上发现大部分来座谈的人员都似曾见过。一问,原来前几年的调研也是他们参加座谈的;再一问,原来该单位几乎所有的座谈之类的活动都是他们参加的———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座谈“专业户”。领导不高兴了,说:“不要专业户,给我来些新面孔!”座谈也有“专业户”,大概这不是个案。据了解,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有些单位专门召集一些能说会道的“人才”,培养打造成“精英”,以应上级的各种汇报、谈话、座谈、调研等活动之需。他们深谙汇报之道,通晓座谈之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以不变应万变;他…  相似文献   

14.
陶鲁笳说:“毛主席把《大寨之路》要去了,要看”1964年3月28日,毛泽东外出视察,专列停留在邯郸,要河北省委、山西省委领导去汇报工作。毛泽东要陶警笛汇报农业情况。陶汇报了全省情况后着重讲了大寨。毛对陈永贵“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给予肯定,说:“很好嘛!就像打仗一样,不参加打仗,怎么会指挥战争呢!”陶鲁布汇报大寨抗洪救灾、重建家园时,毛泽东对大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很重视。毛泽东还说,大寨的评工记分办法好,不搞繁琐哲学,既有差别,又不特殊。毛泽东问陈永贵情况时,陶说陈永贵50岁,42岁时扫盲,讲话有逻…  相似文献   

15.
舒云 《党史博览》2008,(4):44-47
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军队“选”出的“右派”远没有地方多,一是由军队的性质决定的,二是不少单位的领导保护部下。例如驻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就公开说:我们志愿军都是左派,没有右派!元帅罗荣桓在政治学院说:不能因为说了一两句错话就成了右派。……如果因为对某个问题有意见或说了点错话就成了右派,以后谁还敢讲真话?但是,总政创作室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6.
沈岳明 《求贤》2012,(1):28-28
我们单位的领导有个特点.就是从来不在走廊谈工作。如果有谁在走廊碰巧遇见领导,想要汇报一下工作,领导总是一挥手说:到我办公室去谈!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月19日上午,邓小平一到深圳,就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因为他是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特区发展得怎样,他不想只是听汇报。他要亲眼看一看。  相似文献   

18.
《四十军在朝鲜》一书第三十一回“向祖国汇报2”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述:1951年5月5日.毛泽东在接见进京汇报的志愿军四十军军长温玉成时,问:“你们四十军最先入朝作战.一直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怎么能坚持战斗7个月之久呐?”于是.温玉成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四十军的战斗经过.当他汇报到共产党员王学风两腿都被机枪打断.不能站立,他就坐着、爬着继续战斗.最后摔断步枪.滚下山崖.毛泽东听得人了神.忘了弹掉烟灰.眼里泛起了激动的泪花……  相似文献   

19.
一位省级领导最近在听取某市市委汇报时说:“现在听真话很不容易,很多‘意见’都是漂亮话。批评别人时就说‘不爱护自己,不注意身体健康’;自我批评就是‘工作上有时求稳,有时求急’;有的同志实在想不出词来,就说‘你不注意个人卫生’之类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周恩来做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有一次开座谈会,大家发言完了,主持会议的人说:“现在请周总理作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