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5年1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5次会议通过2006年8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法释[2006]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审理涉及仲裁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1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3.
为正确处理涉及仲裁的案件,完善人民法院的仲裁司法审查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5次会议于2005年12月26日通过了法释[2006]7号《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仲裁法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本文拟对该司法解释制定的背景、起草经过及相关条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说明,以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4.
(1998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92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7月28日起施行)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96)经他字第26号《关于在审理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案件中几个具体问题应如何解决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原依照有关规定设立的仲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实施前受理、实施后审理的案件,原则上应当适用仲裁法的有关规定。鉴于原仲裁机构的体制与仲裁法规定的仲裁机构有所不同,原仲裁机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6次会议通过2006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自2006年12月8日起施行) 法释[2006]1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八条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6次会议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作如下修改: 删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根据本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后,重新公布。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6,17(1):481-484
(2005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68次会议通过)法释[2005]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5年10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6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参照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相关国际惯例,结合审判实践,就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的有关问题,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  相似文献   

7.
(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02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6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6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二)》第二次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根据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对这类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4次会议通过 2005年11月26日法释[2005]15号公布自2005年12月 30日起施行) 为依法惩治破坏林地资源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的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审理这类刑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6,17(1):478-480
(2006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5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1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6年11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为正确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一条审理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海商法的规定;海商法没有规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6次会议通过2005年7月29日法释[2005]6号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 ,人民法院改革势在必行 ,并对人民法院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主张加强领导 ,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内涵顾名思义,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就是让人民调解员成为一种职业,由具备这一职业所需要的业务素质的人来从事,得到与这一职业的工作量和社会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并按照这一职业的内在规律进行考核和监督。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首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育林同志就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就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建议。现将其调研文章主要内容摘刊如下,望引起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工作指导管理部门的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4.
5月20日,司法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全国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学习推广石家庄市人民调解工作经验。石家庄市司法局介绍了他们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的经验做法。此前,石家庄市人民调解工作就引起新华社记者关注,撰写了石家庄市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创新的调查报告。这篇报告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国务委员周永康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石家庄民调工作经验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人大监督司法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人大对司法的监督也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法制化作为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和严格程序化的良好的制度选择之一,应当成为人大监督司法的趋势和方向。将人大对司法的监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仅可以制约监督权的行使,而且可以提高监督权的公信力和行使效益。构建人大监督司法的理论框架,总结人大监督司法的经验教训,思考人大监督司法的实现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人民调解工作以“巩固基础、拓展领域、创新机制、建立联动、强化效果”为总体工作思路,以“五抓”为突破口,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注重实效,使全市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队伍进一步优化,人民调解网络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化解新型矛盾纠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昌林 《现代法学》2007,29(1):148-153
为保障人民陪审员真正享有刑事裁判权,就要发挥人民陪审员在价值判断方面的优势,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案件范围应当限定为需要价值判断的案件,即对定罪量刑存在争议或者可能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人民陪审员的任职资格应当降低,岗前培训应当取消,名额应当增加,工作量应当减少;审判组织应当扩大,审前准备程序应当完善,审判委员会的裁判权应当取消,评议程序应当充实。  相似文献   

18.
殷梅霞 《政法学刊》2002,19(6):61-63
人民警察的权力观对于公安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警察权力基本特征的认识,及对权力行使中出现问题 的把握,是我们树立正确权力观的前提条件。权力观的中心内容就是“权力是谁给的,权力是为谁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胡冬平 《中国司法》2006,(7):102-103
做工作,笔者一直喜欢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这一理念,用研究的方式对待工作,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每做一项工作,尽可能地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与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和最新动态,用理论来指导工作开展,同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思考,用工作实践来印证书上的理论,两相互动,往往能起到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效果.而且,用这种理念去干工作,经常能够体会到一种学以致用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基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基础包括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基础、现实基础和社会基础。法理基础是指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法理依据,现实基础是指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现实必要性,社会基础是指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社会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