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算起来那是1982年,台北县万里乡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了一件蹊跷事,村中妈祖庙里供奉的妈祖塑像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这尊妈祖被村里人焚香祭拜了100多年,如今被人偷走了,这还了得!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地四处寻找,但一连几天,毫无结果。在寻找的人群中,有一个20出头的年轻后生,他刚当过兵回来没多久,也同村里人一样找得人困马乏。这天夜晚找得太累了,后生靠在庙门旁就睡着了,恍惚中,他梦见妈祖让他到大陆湄洲请妈祖回来。起初,他并未在意,心想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罢了。但第二天午睡那么一会儿的工夫,又做了同样的…  相似文献   

2.
蓝天,白云,妈祖,神殿。碧海,轻舟,绿树,飞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是一片年轻的土地,步履矫健,英姿勃发。她,就是海峡西岸交流基地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妈祖情缘连海峡,悠悠沧海播馨香。湄洲妈祖祖庙就是位于风光旖旎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上,始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  相似文献   

3.
“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次巡游台湾,这是闽台两地乃至海峡两岸民俗交流的一大盛事,是炎黄子孙共同弘扬妈祖文化的一个创举。为满足台湾广大信众朝拜湄洲妈祖金身的强烈愿望,应台湾知名人士陈适镛的邀请,湄洲妈祖金身以及湄洲妈祖祖庙的元代石雕妈祖像、清代镇殿宝每等珍贵文物,在以我为团长的护驾团成员护驾下,前往台湾巡游102天,  相似文献   

4.
妈祖之美     
有多少个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同样,有多少个妈祖信仰者,就有多少个妈祖形象。我心中的妈祖林默娘,是个美丽带点野性的渔家少女,这是我作为渔民后代和身边经验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说句心里话,如今影视戏剧中妈祖扮演者的形象,是很难跟我心中的妈祖吻合的,包括莆仙戏演员、两位越剧演员、京剧演员、舞剧演员等。  相似文献   

5.
刘永玉 《台声》2002,(7):6-8
5月8日至12日,应金门天后宫妈祖会盛邀,湄洲妈祖金身首次巡安金门。这是继1997年妈祖金身巡游台湾以来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又一盛事,是湄洲妈祖金身首次以海上直航方式出巡,首次在金门接受信众朝圣,并开创湄洲岛与金门、乌丘之间50多年来的首次双向客运直航。此举再次震动海峡两岸,受到两岸媒体的广泛关注。一5月8日上午8点50分,经过数千名湄洲民众长达两小时徒步送驾,湄洲岛启动了妈祖金身直航金门的行程。当天下午1点50分许,妈祖金身及其110多人的护驾团和53人的金门迎驾团乘坐的“太武轮”平安抵达金门料罗…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09,(12):5-5
据《福建日报》报道,为保护妈祖信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省莆田市政府10月31日通过了《莆田市加强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继承和弘扬妈祖文化,巩固湄洲岛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地位。莆田市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都受本规定保护,包括妈祖祭典相关事项的技艺、仪式,妈祖民间习俗活动,妈祖传说的口头表达,妈祖信俗所涉及的壁画、摩崖石刻、匾额对联、  相似文献   

7.
妈祖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诞生,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白日升天。这两个日子成为妈祖最重要的纪念日。  相似文献   

8.
胡迌 《台声》2007,(6):65-67
海面上风浪骤起。刚才还是风平浪静,突然间狂风大作,渔舟眼看就要掀翻在惊涛骇浪中。舟人无力回天,只能在舟中默默祷告“妈祖保佑”。果然灵验,海面上立刻恢复刚才的平静,舟人得救,小舟重获平安。大家跪拜,感激妈祖相救。——这就是自古相传的妈祖神迹。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4,(6):64-65
妈祖显灵传说之一:甘泉济师 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相似文献   

10.
湄洲风情录     
记不清多少次来过湄洲岛了。这座像娥眉般横亘在我的故乡莆田湄洲湾海上的岛屿,因一千多年前妈祖的诞生,从此名声大振,远播四方;至今,已成了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两亿多妈祖信众共同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妈祖文化     
谭翀 《统一论坛》2013,(4):78-80
妈祖是中国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遍布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祖国大陆沿海和台湾地区的影响尤为广泛和突出。是海峡两岸最主要的共同文化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筠 《两岸关系》2008,(10):66-67
“通过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两岸妈祖信众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在第四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上,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会常务董事长蔡辅雄对本刊记者说道。“妈祖文化旅游节有利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而且两岸妈祖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台湾大甲镇澜宫副董事长郑铭坤说。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漫长的海岸线上,湄洲湾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港湾,它距台北市72海里,是航海保护女神--妈祖的故乡,也是1912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设想兴建东方大港的港址之一。湄洲湾的闻名于世与弘扬妈祖文化密切相关,这是妈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林文豪的见解。6...  相似文献   

14.
图说宝岛     
《台声》2011,(5):6-9
农历三月疯妈祖 农历二月二十三(4月25日),是妈祖诞辰纪念日,在此前后,岛内会举行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各式各样的“妈祖文化节”也会应运而乍,此风相沿成习,日益鼎盛,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句俗语,叫做“三月疯妈祖”。  相似文献   

15.
妈祖在两岸关系中的历次突破,令人感叹她的神奇和文化的力量。多年以来,台湾妈祖宫庙多次向台民意机构、执政团队表达民意,吁请首先开放台湾妈祖信众直航湄洲进香。应该说,两岸三通能最终实现,妈祖功不可没。两岸民间交流在其中也彰显了巨大的能量,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0,(9):82-83
1987年,海峡两岸近10万妈祖信众在湄洲妈祖祖庙隆重举行“妈祖千年祭”纪念活动.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的妈祖信众不顾台当局的阻挠,冒险经日本前往湄洲妈祖祖庙进香,率先打破“坚冰”,掀起台胞前来湄洲祖庙朝拜妈祖的热潮。  相似文献   

17.
台海局势在政治层面,目前虽说仍是霜寒依旧,但不可否认一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社会“暖象”亦在频频萌动。近年来,随着两岸民间与官方直接或间接的互动,一股进香朝圣、寻根谒祖、奉祀天妃的热潮滚滚而来。妈祖信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被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伦理、宗教等诸多学科所解读,已然成为一种超时空、跨地域的民间信仰。蔚为大观的妈祖文化也已上升为人类传承文明,发展进步的世界性课题。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方人士,对信仰妈祖、研究妈祖、议论妈祖这一维系两岸中华民族情结的重要载体投入关注,并使其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明初中琉朝贡关系建立,妈祖信仰传播到了琉球,在明清两代持续对琉球产生影响,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在地化。然而,随着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短时间里琉球妈祖信仰迅速衰弱,甚至一度陷入沉寂。究其原因,除了妈祖信仰传播到琉球的历史特殊性之外,日本幕府蚕食乃至最后吞并琉球,成为琉球妈祖信仰衰弱的直接因素,由此折射出妈祖信仰在琉球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莆田湄洲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都要举行盛大的妈祖祭典,信众来自五湖四海,那场面真的是盛况空前,莆田城区万人空巷。妈祖祭典作为湄洲妈祖信仰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历史悠久,在我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影响深远,成为了传播、弘扬妈祖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有载体。  相似文献   

20.
裴之荣 《台声》2014,(10):79-79
9月25日上午,以"弘扬妈祖文化,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暨天后宫大型传统祭拜活动在津开幕。文化节以妈祖文化为沟通桥梁,扩大两岸民间传统文化交流,拉近两岸同胞间心灵。本届妈祖节为期3天,除在天后宫组织大型传统祭拜和皇会踩街活动外,本届妈祖节新增添了天津民俗文化博览园开园、"丹青颂妈祖 共筑中国梦"百米长卷书画作品展示,"妈祖之夜"嘉年华,京津冀金三角旅游市场营销合作座谈会,及妈祖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等新的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