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0,(7):96-96
曹孟勤、顾超在《理论探讨》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蕴涵着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社会的价值,预设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现代性社会是一个反自然的社会,而其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是酿造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并致使人类社会本身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解构现代性社会这种自我毁灭的性质,须终结其反自然的本性,建构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使人类像善待自己那样善待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3.
博学新知     
《今日浙江》2007,(10):58-58
新名词解释【生态文明】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  相似文献   

4.
高原 《前沿》2009,(9):117-119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离不开经济体系的建立和扩张更与地球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的发展相互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乐施于人”,我们的祖先,以及全球各部族的先贤们,在所谓的“大轴心时代”(大抵是起于夏商而止于战国时期的千年.其间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文明规则被形诸文字)就确立了这样的法则。它们于现代社会,又有怎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生态适应中产生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文明则是不同文化间在广泛传播中吸收新的规范并不可逆转地被所吸收的东西改变的学习传播模式;文明还是塑造愿望等级并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式。没有哪个文明是绝无仅有的,所有文明都是混合型的,都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中发展和变迁的,既吸收又给予。人类越快认识到并接受、简化、调控其复杂性,才能越好地寻求共存的方式。广义的生态文明则指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  相似文献   

7.
于英  胡延风 《前沿》2010,(9):156-159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存在状态不断提升的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所要建立的新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具有了明显的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的能力之后,对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以实现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做出的新结论。它是人类存在状态的一次新飞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统筹解决人类自然和社会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8.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状态,是时代演化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辽宁人大》2008,(5):1-1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积极推进党的方针政策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不断积累,来自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世界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都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应对能源资源日益匮乏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欧美国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很多经验,对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系统,是一个社会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生态结构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结构除了与社会整体结构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之外,还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社会其他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权益交响曲     
《辞源》载:利益,指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事物。即俗语所谓的“好处”。利益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基因。人类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利益有关。由于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且这些利益又常常互有差别、互相矛盾乃至冲突,所以.利益的保护便成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有序运行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利益的保护上有着丰富的实践。在不同阶段采取过多种不同的手段.如用道德规范去维系;用经济的、政治的手段去分配:用国家暴力去维护;用阶级斗争乃至武装斗争去争取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理论定位与发展策略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校利 《理论月刊》2008,(6):131-133
作为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生态文明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加强生态文明的研究,将极大的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自我拯救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13,29(5):13-20
生态危机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使传统经济发展成为一种自我毁灭的癌模式。生态文明需要系统思维,需要超越传统发展观狭隘的思维模式,科技并不万能,生态文明不能完全依赖科技发展。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内在限度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别无选择的历史选择。人类未来可持续地生活应该是一种简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公众和社会组织要有效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通过立法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学习权,参与权.质询权.曝光权、检举权.信访权和诉讼权,使之有责任和动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对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飞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焦点是解决经济发展模式的“价值转向”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供了价值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反思与批判工业文明模式下的价值困境。构建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的价值内涵需要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责任,遵循马克思“人类发展最终目标”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19.
王京华 《前沿》2008,(3):78-80
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方式,生态美学是中国学者根据世界生态批评发展提出的自已的美学观念。世界大环境处于一个遭到破坏的境地中。环境污染严重,人类精神出现危机,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人类生存的困境。中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党根据中国的现实和长足发展提出来的,而在文学界生态美学的提出也势在必行,这是与生态文明的相互照应和促进。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与此同时,生态美学的发展和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美学将着眼点放在了空间“和谐”之上,在肯定人的能力的同时,肯定了自然的不可亵渎性,最终将人类与自然界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在一个和谐的空间范围中,使人类的本质在世界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美学具有物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这是对现代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到生态文明更高阶段的历史步伐的准确反映,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向全社会各行业吹响了建设一种崭新文明的号角。为响应这一号召,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生态化的转向,即要使生态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主题、新内容,而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生态责任则是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