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斯潘德尔托普油井开始工业化生产石油,世界进入石油时代。一百多年来,石油工业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繁荣的过程。世界石油产量一直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增长,按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世界石油产量会到达峰值,自此即使消费增长石油产量也不可能上升,石油资源短缺的局面逐步显现并扩大,即进入“后石油时代”。世界各国问石油资源的激烈争夺,国际油价一次次飙升,都预示着“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外部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一路大幅攀升,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1996年又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40%以上,成为世界石油第二大消费国.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关石油峰值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引起了关于石油峰值的很多争论。然而,任何理论从它的提出、兴起、发展和最终被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石油峰值理论也不例外。本文以全球变暖为例,探讨其与石油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变暖认识历程对石油峰值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中印经济比较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莱斯(Chris Royce)曾预测:“根据目前的趋势,只需再过20年,中印两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份额就将与其占全球人口的份额不相上下。印度经济到2032年可能超过日本,而中国经济到2041年可能超过美国。”姑且不论这一论断的准确性和倾向性,可以肯定的是中印正在迅速成为世界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力量。  相似文献   

5.
媒体     
《南风窗》2007,(19):9-9
格林斯潘重回聚光灯下【美】《新闻周刊》9月24日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离开美联储一年半后,带着其回忆录《动荡时代:新世界中的冒险》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下。书中一半是回忆录,一半是未来世界经济预测。在接受《新闻周刊》的访问时,格林斯潘认为美国除掉萨达姆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因为只要石油供应稍有中断,油价会高达每桶120美元,这将使全球经济陷入混乱。对于目前的次贷危机,格林斯潘认为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件",原因在于投资者迫切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自己当年已经发现该市场存在问题,但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至于这场危机是否会引发美国经济的衰退,格林斯潘认为还需要观察。他还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者,而中国如何进一步拥抱市场将决定全球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李登辉时代台湾政治文化变迁初探刘国深一、理论与分析框架1993年6月22~25日,台湾《中国时报》连续刊载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一亨廷顿的文章:全球文化冲突的时代来临了?文中指出:“文化与文化的冲突会主导未来的全球政治,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断层线,舍是...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的!》杂志2006年夏季号刊登了戴尔·文题为《石油产量峰值到来对朝鲜和古巴农业的影响》的文章,认为世界石油产量正在达到峰值,这将动摇全球粮食体系的基础。作者通过比较朝鲜过于依赖进口机械、石油、化学肥料以及杀虫剂的农业和古巴的创新性的有机农业的利弊,认为古巴农业是世界上最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农业(为此古巴获得了良好生活方式奖即“另类诺贝尔奖”)。这是古巴为社会主义创立的另一新的优越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石油产量峰值(peak oil)正在到来是勿庸置疑的事实,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们所熟知的全球…  相似文献   

8.
意见与媒体     
美国《新闻周刊》2006年5月15日文章:《油价会涨到每桶100美元吗?》21世纪的首轮石油冲击波虽然还没有冲击到全球经济,但已经波及到我们身上。每桶石油100美元的价格不再是不可能的现实。现在只需一次地缘政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09,(26)
尽管迪拜世界债务重组再次引起了全球金融业的波澜,但情况显示,世界经济显然已经度过了“最坏的时期“,步入“后危机时代“。金融风暴对中国银行业发展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赋予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5)
正在新的情形下,我们可能必须做好准备的,并不仅仅是国内经济长期的"L"形发展,而是一个更大的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时代的来临。伴随着令世人感到颇为意外的英国退欧公投结果,以及特朗普锁定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恐怖主义也正在全球愈演愈烈。短短几天内,全球各地包括土耳其、孟加拉、伊拉克和沙特在内的地区,又发生了一系列伤亡惨重、具有重大影响的恐怖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