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已成为全世界的统一行动,各国情报安全部门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俄罗斯是遭受恐怖主义活动困扰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国际恐怖组织训练营地的分布重  相似文献   

2.
张满生 《求索》2005,(8):101-103
就美国发动的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以及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而言,反恐怖已是名副其实的战争。但恐怖主义袭击是否是战争,人们对此认识并不统一,因此对反恐怖动用军队打击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19)
正该书的书名之所以称为"隐秘战争",主要原因是美国构建起了一张全球经济战争大网,然而这张大网却在过去20年间隐藏在全球经济反腐、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之下。美国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构建了以搜集全球经济情报为目的的诸项法律,从而实现对全球其他经济体经济信息的全面掌控和对主要竞争对手企业的打击。作者阿里·拉伊迪是法国人,他从法国的视角描述了近20年美国通过一系列的域外管辖法——经济战争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对自己最亲密的盟  相似文献   

4.
美国把反恐与输出价值观捆绑在一起,借反恐战争推销"美国式民主",这样目标多重的反恐战争,只能以失败或"体面"的"负责任"的撤军收场"9·11"事件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但在反恐取得成绩的同时,恐怖主义活动却有增无减。2011年全球发生了近三百次恐怖袭击,造成了近万人伤亡。反恐似乎已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恐怖主义存在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如果仅仅是犯罪活动,那么反恐怖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收集犯罪证据,指控犯罪行为,缉捕犯罪嫌疑人;恐怖主义如果仅仅是战争行为,那么反恐怖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确认敌人身份,宣布战争状态,发动攻击行动。然而事实上,严密的恐怖组织往往使得侦查活动几乎无法开展,对恐怖主义的犯罪行为自然无法指控。同时,有些恐怖组织目的不明、组织不清,甚至名称从未披露,又使得战争目标无法锁定。因此,单纯将恐怖主义作为犯罪活动或战争行为的观点带来的是反恐怖工作"死角"。本文认为:恐怖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单纯的司法措施、军事行动或政治策略都不足以揭示恐怖主义的变化特征,更无法契应恐怖活动的权变;反恐怖工作的范围要清晰界定,否则全社会的反恐怖动员会过多地影响其他人群的正常生活,甚至还可能助长恐怖主义气氛的蔓延;反恐怖工作情报是国家行动的前提,对恐怖组织的确定、目标搜寻与锁定需要精准的情报,这往往决定了反恐怖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面对美国经济的颓势,在反恐战争走向何方的关键时刻,元旦前后,美国总统布什提出2002年工作的三大中心,一是继续打击恐怖主义,二是重振陷入衰退的美国经济,三是加强国内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犯罪呈现出人员流动复杂化,犯罪策略灵活多变,袭击手段简单易用并转向高科技,恐怖组织人员呈现低龄化、复杂化,恐怖活动高发地区未变、蔓延区域在增加,暴恐袭击目标扩大化等新趋势。这些对安机关的情报收集和研判能力、城市反恐防控体系、城市恐怖主义犯罪打击机制形成了挑战。我国应完善防范和打击恐怖犯罪和极端主义犯罪立法,织密城市反恐怖情报工作"局域网",打通情报共享与协作的"互联网",以重点单位、场所为结点构筑城市恐怖活动预防与打击网,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和发挥群众在城市反恐中的作用,以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8.
试论情报安全机构在反恐斗争中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反恐也成为各国情报安全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情报安全机构在反恐斗争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历年来世界各国反恐斗争的实践来看,情报安全机构在反恐斗争中肩负着四项职能,即预警职能、打击职能、防范职能和协调职能。其中,以预警和打击职能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接连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新世纪以来两次大的局部战争。通过这两场战争,美国填补了在中亚地区的战略空白,打开了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战略通道,进而开始控制中东最大的石油产地。然而,就打击恐怖主义而言,美国并未达到目的。尽管原先以阿富汗为基地的“基地”组织受到重创,但就整个国际恐怖势力而言,并没有伤筋动骨,并谈不上铲除。相反,恐布主义组织在经过一段蛰伏和整顿之后,近期又特别活跃起来,顺应新的形势,其活动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倒萨”战争打响之前,在加强对伊拉克情报侦察的同时,曾千方百计打击和削弱伊拉克的情报、外交活动。其手段之一,除了自己以间谍罪名驱逐伊拉克外交官之外,还要求驻有伊拉克使领馆或伊拉克代表处的60个国家,以“参与间谍活动”为由,驱逐300名伊拉克外交官。战争刚打响,3月20日美国务院则宣布要求各国关  相似文献   

11.
国际核恐怖主义是当今乃至今后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国外学者一般认为防范国际核恐怖主义需要阻止核武器与可用的辐射材料被潜在的核恐怖主义组织和核恐怖主义分子掌握。基于此看法,美国学者迈克尔.利维和格雷厄姆.艾里逊博士分别提出了威慑范式和"三无原则",来杜绝国家成为核恐怖主义核手段的"来源";此外,国外学者也提出了加强核安全、减少高浓铀生产与使用、打击核黑市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情报共享等防范国际核恐怖主义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发生之后,各国立法均加强了对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限制,与此同时,以美军虐囚为代表的酷刑开始抬头和泛滥。战争逻辑决定着恐怖主义与酷刑的内在关联,但是打击恐怖主义绝不能成为施行酷刑的借口,人的生命和基本权利是追求国家安全不能触碰的底线。  相似文献   

13.
李恒 《公安学刊》2014,(6):39-43
情报工作是反恐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当前,恐怖犯罪行为手段诡秘多样、凶狠残忍,恐怖分子意图制造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来宣扬自己的政治目的或需求,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和人民群众心里恐慌。反恐情报是公安机关反恐怖工作部门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其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运用方法而搜集的情报信息。反恐情报在公安机关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反恐情报在反恐斗争中的应有作用,要更加注重反恐情报搜集、预警、分析之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以后,美国国内恐怖主义异军突起,成为当前美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应对国内恐怖主义的过程中,美国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情报共享方面,促进反恐执法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在舆论宣传方面,反击极端主义的思想煽动;在信息沟通渠道上,加强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在社会根源上,改善美国穆斯林生存环境,提高穆斯林社区社会融合度。这些措施为我国应对国内恐怖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弗里茨·科尔贝,这位20世纪的传奇间谍,被一些史学家高度评价:由于他提供的情报使欧洲战争提前结束,使日本帝国海军遭到致命打击。50年后,美国中情局终于解密了有关他的档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及美国一些媒体都以显著的版面刊出一段惊人的历史真相:一个二次世界大战期  相似文献   

16.
以平民为目标,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破坏国际秩序的恐怖主义,是基于政治动机而使用暴力手段的现象,始于18世纪,20世纪以后演变为有组织的犯罪.当前,恐怖主义已从国内发展到国际,是国际社会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它是经济、政治、民族和宗教等各种矛盾的综合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因而单纯地用军事手段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在当今世界,有效地防范和惩治恐怖主义,需要世界各国间的国际合作,尤其是推行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合作.进一步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内法律机制,充分发挥已有的国际公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方式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作用,缔结全面统一的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性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7.
迟德强 《求索》2007,(6):91-93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威胁,打击和惩治恐怖主义是各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重中之重。打击恐怖主义须依法进行,但有关恐怖主义的定义至今各国尚未达成一致。本文介绍了有关恐怖主义的界定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法体系,认为打击和惩治恐怖主义应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超级恐怖事件”,是美国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遭到的最为可怕的袭击。它不仅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打破了其国民心理上 “美国无敌”的神话,而且给整个世界以“震惊”和“震撼”。事后,美国发誓要对恐怖分子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进行报复。世界各国对整个事件的反应尽管不尽一致,但有两点基本相同:一是对恐怖分子惨绝人寰的恶行进行强烈谴责,二是纷纷发表声明,表示愿在打击和防范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毋庸置疑,恐怖主义已经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联合…  相似文献   

19.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以重要基础设施为袭击目标,或以网络作为恐怖主义实施的犯罪工具,肆意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破坏和威胁。因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背景下,我国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日渐猖獗的势态,针对网络恐怖主义呈现出的网络化、多元化、智能化和隐蔽化的新特点,要加大防控打击力度,加强反恐情报共享,强化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反恐技战水平,努力构筑反恐防护网,以此遏制网络恐怖主义的快速蔓延,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独木 《人民公安》2005,(19):12-14
背景资料近日,公安部反恐局副局长赵永琛介绍了中国防范和控制恐怖主义的基本立场,强调反恐不能持双重标准。赵永琛说,恐怖主义没有好坏之分,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都是国际社会的公害。任何国家或政党、团体不能基于政治目的或其他自私的目的,在对待恐怖主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他说,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际安全出发,无论恐怖主义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何时、何地、针对任何人,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的反对立场,绝不姑息。”赵永琛认为,对于恐怖主义不应该采取单一的军事打击手段和措施,还应积极致力于解决日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