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从1949年开国大典到1959年国庆1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连续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我从1953年起.连续7年参加了阅兵指挥部的工作.而对于前几次的阅兵.通过老首长、老同志的讲述以及当年留存的档案.也有一些了解。每一次阅兵都会发生一些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标志着新中国的日益强盛.同时也标志着我们人民军队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阅兵,既是武装力量的展现,也是国威军威的显示,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示。一个国家的强弱,在阅兵场上可以一览无余。从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我国共举办过13次国庆大阅兵。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国庆大阅兵。  相似文献   

3.
正1949年至1959年,每逢国庆,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在第六十五个国庆节到来之际,笔者就此前的6个"小庆"做以盘点,借此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上最美好的祝福。1954:新中国实力的全面彰显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  相似文献   

4.
《党员文摘》2009,(8):F0003-F0003
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是在经过“文化大革命”动乱之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  相似文献   

5.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84年,我国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的雄姿和阵容,反映了当时人民武装力量的建设水平和精神风貌,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开国大典、国庆5周年、10周年和35周年等4次国庆大阅兵,更具有代表意义.开国大典阅兵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平(今北京)召开.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进行盛大的阅兵活动和群众游行.举行开国大典阅兵,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以后的第一次军事盛典.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任主任,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新中国60华诞,大阅兵举世瞩目,天安门国庆盛典,受阅训练紧锣密鼓。练兵场上的受阅官兵们精神饱满、气势昂扬。60周年国庆阅兵参阅要素之全、装备之多、兵种之广,都将创下新中国阅兵史纪录:武器装备全部“中国造”,高科技新武器集中亮相,特种兵撩开神秘面纱,反恐精英“雪豹突击队”从幕后到台前,  相似文献   

7.
正阅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神圣而庄严的盛典,在现代政治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至1959年连续举行过11次国庆阅兵。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又分别于1984年、1999年和2009年举行了3次国庆阅兵。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相似文献   

8.
1949年国庆阅兵:开国大典中的最美乐章 1949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举行阅兵式.中共中央极为重视这次阅兵,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参谋长唐延杰为阅兵指挥所主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日,届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这将是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第14次国庆阅兵。在此之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共进行了13次国庆阅兵。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国庆阅兵是在中国成立60周年的国庆之日进行,北京已进行相关方面的安保工作。6月23日,首都举行国庆安保誓师大会,民警、武警、消防部队等3000余名代表宣誓,标志着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9,(3):120-122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国威、军威和一个民族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建国10周年、建国35周年和建国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相似文献   

12.
陈晶 《福建党史月刊》2009,(8):F0002-F0002,I0001-I0004,49-52,F0003,F0004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O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9,(4):117-118
2009年国庆期间,中国将在“厉行节约”的前提下举行阅兵式。这是我国第14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  相似文献   

14.
《党员文摘》2009,(7):F0003-F0003
1959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第11次国庆阅兵。本次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人数为历次最多,达70万人。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这次阅兵与5周年国庆阅兵相比,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受阅总人数增加1/3。空军受阅编队由5周年时的3机增NN5机,飞机总数由111架增加到155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09,(3):56-5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届时,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随着消息的公布,中国国庆阅兵再次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高度关注。 阅兵,是对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检阅,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都举行过阅兵。在我国,阅兵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成功后,“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各部落首领纷纷前来会盟,声势浩大。大禹阅兵,其意决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平息水患,更是为了威慑诸侯,巩固政权。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09,(10):F0002-F0002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1959年国庆10周年时欢庆的彩车通过天安门广场。3.1969年国庆20周年阅兵式。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文苑》2009,(5):18-23
阅兵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和军事实力.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阅兵被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后至今,我国总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从开国大典至1959年.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  相似文献   

19.
黄爱国 《党史文苑》2009,(12):53-54
我们在6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电视实况转播中看到,当履带步战车方队隆隆驶入天安门广场时,播音员解说道:“第四方队是履带式步兵战车方队。这是广州军区成建制参加国庆阅兵的第一个方队,也是广州军区参加今年首都国庆阅兵的唯一方队。  相似文献   

20.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