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本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突出,1991年我国各地区人均收入总体相对差异系数达66.3%,区域差异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国家明确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的方针。为此,研究日本在实现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其落后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目前开发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6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偏重于太平洋沿岸的经济开发,而忽视了对日本海沿岸的开发,结果造成地区差异曾一度扩大,1955年日本各地区人均收入差异系数为19.8%;但是,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开始注意到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支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缩小地区差别,取得了显著成效,1981年日本各地区人均收入差异系数降到11.4%,从而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臧术美 《德国研究》2011,(3):37-43,79
对于欧盟地区政策的“经济、社会与地域效应”,欧盟官方和学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欧盟地区政策有效缩小了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欧盟整体层面地区间的趋同,但并未有效遏制成员国内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欧盟实现“经济、社会与地域聚合”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欧盟官方与学者的结论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诸如其各自重点关...  相似文献   

3.
世界银行将世界各经济体按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分为高、中、低3组。根据2010年的标准,高收入国家组为人均12,196美元及以上,中等收入组为996美元~12,195美元,低收入组为995美元及以下。在世界银行目前统计的213个经济体中,低收入组的国家和地区有40个,中等收人组的国家和地区有104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对外开放之经济增长效应为主线,从三个视角切入对后冷战以来中国和印度经济进行了比较,以期提出一个比较研究框架。三个视野分别为经济增长绩效视角、对外开放视角,以及开放之增长效应机理视角。分析显示,两国经济在后冷战以来都经历了快速增长,虽然印度经济增速慢于中国,但其稳定性更高,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差距要小于名义经济总量(GDP)的差距。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外贸与引进外资绩效明显,而印度在服务业出口和服务业利用外资方面则略胜于中国。在开放与增长联系及效应机理方面,虽然可以利用主流经济学提出的模型,但具体到中国和印度,应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具体化修改。  相似文献   

5.
自二战结束以来,东亚经济体的发展基本都深嵌于东亚产业链的变迁过程之中.截至目前,日本与“四小龙”已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四小虎”则陷入陷阱之中,东亚其他国家前景未定.根据前两组经济体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跨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是否实现升级.对于单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东亚产业链变迁分为“产业迁入”和“产业迁出”两种情形,其中“产业迁出”为东亚经济体实现产业升级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此过程中,一国还需与时俱进,对其产业政策进行调节,才能实现产业升级与跨越陷阱的目标.据此可以解释泰国在21世纪以来的东亚产业链变迁中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结合当前东亚产业链变迁和泰国产业政策调整的最新方向,这一规律也预示着未来泰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将面临较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1988-2007年中国与欧盟15个发达成员国的相关数据,以G-L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以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平均市场规模、研发水平差距、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额和规模经济为解释变量进行了长期稳定性检验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述变量不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且被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不过,调整速度较慢。第二,中欧人均收入差距、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和市场规模因素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其中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充分证明了中欧产业内贸易的垂直型特征。第三,外国直接投资和规模经济对中欧产业内贸易有抑制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抑制作用表明欧盟对我国的投资主要是市场导向型的直接对外投资;规模经济的抑制作用则说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和品牌创造方面仍存在弱势。  相似文献   

7.
印尼经济概览 一、宏观经济的特征 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印度尼西亚属于低位中等收入国家。1985年印尼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30美元,同年东盟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文莱除外)为:菲律宾560美元、泰国800美元、马来西亚2000美元、新加坡7240美元。菲律宾、泰国和印尼同属低位中等收入国家,而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则属高位中等收入国家。比较一下东盟各国在1965—1985年这20年期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时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产业化扶贫,即通过培育和发展产业,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确保扶贫成效的可持续。实践证明.产业发展,既是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离开了产业发展,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贫困地区的持续协调发展就成了无...  相似文献   

9.
试析欧盟地区政策的演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申皓 《法国研究》2002,(2):125-134
在欧洲联盟战后 50年的发展历程中 ,经济一体化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欧盟不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集团组织 ,同时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国际政治影响力。然而就欧盟内部而言 ,不同成员国之间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欧盟即将实现东扩 ,这种地区差距必然会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欧盟的地区问题不但事关各成员国参与一体化的成本利得分配 ,甚至还可能成为制约一体化不断向前推进的一大障碍。因此 ,如何消除地区差距以确保各成员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 ,这已…  相似文献   

10.
潘悦 《当代亚太》2006,(6):37-44
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带动国内产业成长和经济发展,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启动现代经济增长和创造发展奇迹的本质所在。但是,这条道路也面临诸多制约,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新一波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既给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带来了持续增长的机遇和空间,也使得原有的问题与矛盾凸显。本文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探讨东亚在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浪潮下,地区主义伴随区域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在西欧一体化过程中,西欧国家通过重视合法协定、强调功能整合以及超国家机构的建设形成了结构性地区主义;而在东亚一体化发展中,东亚国家则强调不干涉原则,突出国家主权至上,抵制和质疑超国家机构,从而形成了弱机制化的开放性地区主义。两种性质的地区主义的成因主要在于:西欧和东亚的历史发展体系不同,导致其各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制度同质性程度不同,成员国之间的集体认同以及对民族国家主权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就发展趋向而言,自金融危机后,欧洲债务危机频现,暴露了规范严谨的结构性地区主义的僵化弊病,而东亚一体化过程中,东盟、10+1、10+3、东亚峰会等对话形式层出不穷,则表明了缺乏规范机制下的地区合作效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偏远山区镇如何实现全面小康,双牌县麻江镇的现状及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发展现状及困难经济增长大幅提速,但发展仍缓慢。2013年,麻江农业总产值达到0.62亿元,农村人均财政总收入达到1500多元,但人均财政总收入与201 9年全面小康2500元的目标值尚有近千元的差距,贫困发生率还高达16%。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但收入仍不高。2013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存款余额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地区研究层次的两个变量,地区主义与地区秩序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地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家的自愿选择与共识,这种运行方式维护了地区所有成员的利益,从本质上保证了地区秩序的有效性、合法性和持久性。从地区发展的实践来看,构建地区秩序的模式主要有外源强制型、内源强制型、外源合作型和内源合作型四种。地区主义的发展改变了地区各政治实体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价值观念与地区认同、地区制度以及地区主义的政治经济影响等因素促使地区秩序逐步从外源强制型向内源合作型演进。  相似文献   

14.
环境正义属于环保中的公平正义,与阶级、种族和收入差距直接相关。环境正义运动起源于美国,突出表现为反对环境种族主义的斗争,与民权运动相关联。本文系统考察了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历史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并运用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美国全国选举研究》(ANES)民意测验资料,分析了围绕环境正义问题的美国利益集团和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同时,考察了其他一些国家的环境正义问题以及环境正义问题的国际延伸,即生态帝国主义和围绕环境正义的南北政治意识形态冲突。最后,探讨了环境正义和生态帝国主义议题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韩国小城市发展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进行的"新村运动"实际是一场由政府发起的,以缩小城乡差距、改造农村、造福农民为目的,以开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村庄建设项目;同时也是一项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的思想教育,物质文明建设与伦理精神教育互动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运动。就是说,新村运动是一项提升农村基础环境与农民素质的政策措施。而笔者所提到的"农村工业化"是一项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社区差距的经济为载体的农村经济发展上的措施。虽然这两种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韩国农村地区还是存在城乡之间的收入、教育、社区发展上的差距。更严重的问题是,最近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农村空洞化现象也日趋严重,为了突破这些农村问题,政府制订了农村定住生活圈计划。本文将解释与探讨韩国农村定住生活圈计划的内容,并进一步讨论与借鉴韩国农村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韩国企业在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布局趋于完善和成熟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大规模进入新疆等中国西部地区已成为必然。但目前韩国企业在新疆直接投资的整体规模上一直徘徊不前,相较东西部其他地区的投资额也有明显差距。因此,为了释放新疆与韩国的经济合作潜力,建议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合作和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直接投资的吸引力;通过吸引更多韩国跨国公司,扩大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7.
胡云超 《欧洲研究》2005,23(4):126-143
英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对英国经济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英国经济改革减少了政府管制,增加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提高了资本形成的效率,增强了经济竞争力;福利改革以“工作”为政策导向,激发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积极性,人均劳动力投入提高是英国经济产出增长,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差距的实质原因。如何引领英国经济尽快走出低速增长区,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率,将是新一届工党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重点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新实践,同时也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外学术界围绕地区间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动力与功能以及其与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在相当程度上延续着西方的议程,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试图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做出超越。就该议题的未来发展而言,比较分析和理论化应当是两大基本趋势。而对中国学者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把握地区间主义研究的共性与个性,并善于从已有的研究议程中提炼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需求的新的议程。  相似文献   

19.
韩国经济研究所在9月份的一份论证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的报告中指出,油价飞涨对于蓝领工人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与白领工人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扩大。 由于石油价格上涨,一些蓝领产业(如纺织、石油化工和钢铁)的竞争力受到巨大影响。相反,电子、金融、电信和广播业等受石  相似文献   

20.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生产成本更具优势的东南亚国家,由此开启了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幕.对比发现,尽管当前东南亚在人力和物料成本方面较中国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仍存在诸多短板.鉴于域内国家经济水平和承载能力有限,未来产业转移如何影响地区整体产业发展与经贸合作,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与各国的互动模式.可以预见,新一轮国际产业进程将在后疫情时代的亚太经济复苏中延续,并为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参与其中并扮演关键角色的中国而言,应当审慎评估区域发展合作形势并精准施策,在不断完善国内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平台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国家基于优势互补的产能合作,着力构建更具风险抵抗能力、集约化和协调性更强的区域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移良性发展并惠及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