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战后初期,日本民间14个团体组成的中国战俘殉难者追悼执行委员会为督促日本政府尽快解决掳日劳工遗骨送还问题,积极开展劳工遗骨调查、追悼活动,并与政府进行交涉,促成了一批劳工遗骨的归国。日本政府相对于民间团体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则呈现出"不承认""不作为""与政府无关"的敷衍态度。日本民间和平团体开展的掳日劳工遗骨送还运动推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战后初期特殊的国际局势与中日关系,致使掳日劳工遗骨归还问题逐步演变为战争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商事实体法规范及其程序性实施机制在产品质量、证券欺诈等大规模损害而导致的群体性纠纷中,因权利人“理性的漠然”以及执法和司法机关不堪重负而难以发挥弥补损害和惩戒不法行为的功能,从而亟需群体诉讼法律机制的革新.德国近年因“德国电信案”以及“大众尾气门”而引入的投资者示范诉讼以及消费者示范确认之诉是在吸收美式集团诉讼的... 相似文献
3.
4.
20世纪20~30年代,正值日本现代新闻业逐步沦为日本军阀势力宣传工具的关键时期。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国人对日本新闻事业变化高度关注。他们一方面以新闻专业的视角,对近代日本新闻事业的种种进步给予赞赏与推介;另一方面又站在民族立场上,用理性与科学地分析,揭露批判日本新闻业日益严重的军国主义倾向。抗战前,中国新闻界对日本新闻事业进行了客观分析和准确预判,具有鲜明的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20余年来,大陆史学界对华侨与抗日战争关系的研究硕果累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华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和特点,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主要贡献,抗战期间有关各方的侨务政策,战时华侨领袖和著名人物以及华侨与太平洋战争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代亚洲杂志》2012,42(3):493-513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place-based war memories in contemporary Japan by examining the Japanese grassroots movements to preserve war-related sites within the local and national politics of “cultural property,” and the developments in which the Ichigayadai Building No. 1 in Tokyo and the Matsushiro Underground Imperial General Headquarters Complex in Nagano are conserved to recall the memories of the Asia-Pacific War in Japan. Both places embody the war of aggression carried out by Imperial Japa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Ichigaya site was home to the Imperial General Headquarters during the war. The Matsushiro site refers to gigantic underground shelters and tunnels built at the end of the war to relocate the Imperial General Headquarters of the Ichigaya site. Both sites gained social and national attention in the 1990s by raising questions of how to convey memories of suffering caused as well as suffering experienced to the next gener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struggles to conserve war-related sites, I argue that contemporary Japan's public memory-making and -remaking processes are shaped by contestants to reclaim places.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前,马来亚的华侨不仅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其经济活动遍及马来亚的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的各个方面,因而在对马来亚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国与马来亚的贸易关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沟通和增进中国与马来亚的贸易往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马来亚华人秘密会党是中国天地会在海外的分支 ,长期以来对新马华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新马华人秘密会党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的活动不断在高潮与低谷中交替进行。与此同时 ,因为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变 ,他们的组织结构、活动模式、活动范围及帮规礼仪等也不断变化 ,然而无论秘密会党作出何种调整 ,最终都难逃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