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天 《民主与法制》2011,(34):54-56
为了让孩子能到好一点的学校上学,很多农村家长想尽办法将孩子从农村初中转到县城初中,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农村初中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县城初中生源爆满。县城初级中学的校长成了香饽饽,找关系、托门子的人络绎不绝,一些掌握转学决定权的校长开始利用权力打学生的主意。近日,陕西石泉县三中发生了一起“校长强奸初中女生”事件,  相似文献   

2.
成秋英 《新东方》2009,(11):43-47
一、“上学难、上学贵”的现象 “上学难、上学贵”既是民众普遍关注的民生焦点之一,也是如今普通老百姓面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疾苦呼声。“上学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村小学、初中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未落实,学校仍向学生乱收费、变相收费,二是上“好”学校难,即上教师水平高、基础设施好、教学设备全的优质学校难。  相似文献   

3.
早春三月,两会召开期间,温家宝总理向与会的人大代表庄严承诺:从今年起,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将享受全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刹那间,暴风雨般的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同时辐射扩展到中国广大的民间。许多网民用热诚赞誉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呼应。其中有个“农家子弟”在网上评价说:“温总理好像就是站在我们百姓中间说话!”  相似文献   

4.
三清言 《群众》2014,(2):70-70
<正>"找熟人才能办成事"、"看脸色托关系不好受"……在各地最近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的"吐槽",引起广泛共鸣。如今,不管遇到什么事,托人情、找关系几乎成为常态,仿佛不这样做,就不踏实、不安心,就会很焦虑,这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办事找人"俨然成了一种"潜规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开车违章被交警拦住,就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找熟人疏通关系;孩子上学、就业,就拿着礼物礼金到处求领导、托朋友;遇上生病住院,还得找  相似文献   

5.
关系与法治     
今年,一位朋友的孩子高考理科成绩450分,但由于填报志愿不当而“被掉档”。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家长到处奔走,四处求人帮忙、找关系“通融”,花了几万元钱,最终还是一事无成。面对我的朋友,我一时无话可说,那感觉挺无奈。好在孩子有志气,准备复读,明年再考……针对此事,我想说,中国人很“讲关系”,把它看成一种资源。据说还成“了学”,弄得一些有学问没学问的人忙着编书写书,而且很有“卖点”。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找关系”。升官要找“关系”,做生意要找“关系”,去医院看病要找“关系”,上学读书要…  相似文献   

6.
齐岳峰 《小康》2012,(11):48
上学看成分,找工作看成分,找对象,那更要看成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被写入了1954年的宪法里,全社会都在高唱"我们工人有力量",而钢铁工人手持钢钎的形象更是被印在了新版人民币上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来,作为来自基层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我每次进京参加全国两会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兴奋——记得在2007年春季开学时,国家出台政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上学免交学杂费。而江西,则在全国率先做到了城乡所有义务  相似文献   

8.
校车是学生上学、放学的重要交通工具,被称为学生课堂之外的"移动校舍"。它关乎每个孩子和家庭,因而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去年以来,招远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问题,以推进校车安全工程为突破  相似文献   

9.
声音     
漫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庆市民王娟得知,很多年轻父母都把襁褓中的孩子送到专业早教机构进行"潜能开发",被送去"上学"的孩子中,大的两岁,小的才5个月。王娟丈夫闻讯后,不顾各种早教机构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的高额收费,强烈要求送6个月大的女儿去"上学"。王娟想让女儿随性成长,又担心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女儿会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0.
苏敏智  杜文勇 《前沿》2012,(21):143-146
在寄宿制条件下,农村中小学学生接受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是一劳永逸地采取寄宿制,还是在公平与效率的比较中作出理性选择,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寄宿制对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作为公共产品的农村义务教育校车理应由政府承担.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校车制度是解决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记得咱们中国有句话,叫“父债子偿”,但在德国,我却看到了“子过父代”。儿子不上学,老子得坐牢。最近萨尔州的7位父亲,因为子女未上学,被判入狱。同时,警方派专车将孩子们接到了学校。其实,这7位父亲并未让孩子失学,而是组织了一个家庭学堂,让孩子们在家学习,但这种行为依然被认定为违法。该州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视为违法。适龄儿童不上学,校方有权采取强制措施,警方也可予以协助。但何以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被如此看重呢?原来,义务教育在德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事实上,早在1619年的德意志魏玛公…  相似文献   

12.
鄂璠  杨皓钧 《小康》2013,(7):71
在甘肃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学科,没有精力,而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为何担不起这"第一任教师"的重任呢?在教育孩子方面,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答":教不好孩子。"您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答":找一位老师来教孩子。"这是一位45岁的父亲在"2013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之"走进西部农村·甘肃教育现状与困境"调查问卷上的作答。  相似文献   

13.
"我做这些事,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得奖状,只为让那些想上学求上进的孩子都能安心上学,健康成长,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重庆市永川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银坤集团董事长谢应昌朴实话语的背后,是人大代表为民履职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12)
<正>绝大多数人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芬兰人相信,人生不是一场赢在起点就能笑看终点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与别人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或许,这才是教育的真谛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十几岁之前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和考试;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上学时间,老师上课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精英"是犯大忌,  相似文献   

15.
正调研、审议、审议意见送完了事是人大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一类现象。永川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放大招",就是为了——"现在,这个十字路口安装了红绿灯。而且在中间还设置了二次过街等候区,再也不用跑着抢时间过公路,孩子经过这里安全多了,我们家长也放心了。"家住永川区康桥生活公园小区的汪女士每天送孩子上学,都要经过区行政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上学读书是所有孩子的权利,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学读书,是我国法律载明的,任何人都不得违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上学读书的权利被剥夺的事,却时有发生,甚至还由此酿成了一些悲剧。 江苏省灌南县五队乡中学有个品学兼优的初一女学生王晓芹,父亲是个体工商户,他认为让女儿读书影响自己发财致富,还不如回家操持家务。于是今年2月底学校刚开学,他就强令女儿到学校要回上学期预交的100元书本费。当看到空手而归的女儿,便破口大  相似文献   

17.
我叫文红梅,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孩子。虽然我不能和别的小朋友们一样蹦蹦跳跳去上学,但是,我也上学了,生活得和你们一样幸福。我家住在湖北当阳县的一个乡村里。一九七五年,我八岁的时候,眼看着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我对爸爸提出来,“我也要去上学!”爸爸摇了摇头。我对妈妈讲,妈妈没吭声。奶奶看看我这个样子,说:“孩子,你走不成路,怎么能上学呢?”  相似文献   

18.
推荐理由:为星星点灯,助前路光明。目前正是南昌小学入学报名的时间,可自闭症孩子的上学之路却并不平坦,家长希望孩子能进入普通学校读书,可是这些孩子却因行为"怪异"等缘故被迫退学。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昌有6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其中有5家都是自闭症患儿家长自己办起的。但是对3000人左右的自闭症患儿群体来说,这些机构还是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9.
"渊明小学9月1日将正式投入使用……"近日,彭泽县县城新城区的不少居民都在热议着这样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近年来,随着该县城区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学校布局与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在新城区居住的孩子要到周边的学校就读,不但增加了这些学校的办学压力,同时,又因为路程较远,还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新城区孩子的上学难问题引起了该县人大常委会的关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人民公安》2012,(1):5-5
希望到了今年,没有媒体找我了,我能回到原来的生活,该干什么干什么,每天能接送孙子上学。村里的人觉得我好像拿了几百万,有困难的人都找我借钱,但我哪儿来的钱呢?家中连个存折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