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新论与和谐社会的阶级合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伟 《探索》2006,3(3):155-160
将马克思的阶级学说等同于“阶级斗争”学说的认识是片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阶级关系问题无法回避,创新阶级观点,才能科学认识我国的社会结构;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阶级是一个特殊的阶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阶级利益对抗、冲突,必然产生阶级斗争,阶级利益的非对抗、不冲突,甚至互补,则可以出现阶级合作;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社会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第四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是阶级合作成功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苏伟 《学习论坛》2012,(7):66-71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我国社会现实,都使"阶级"问题无法回避。但继续使用"阶级"范畴,又会遭遇"二律背反"。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进行继承、创新,辩证地掌握阶级划分标准。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和阶级运动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特殊的历史条件影响的。阶级关系是对抗还是合作,是由根本利益关系的对立与否决定的。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社会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第四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是阶级合作成功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列宁首次提出了阶级定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时代仍然存在阶级斗争,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社会主义观的成功运用和实践证明。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上曾经走过弯路,犯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掌握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伟大目标,实现国家消亡、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现阶段的阶级关系,学界用以分析的理论范式主要有两个:分层研究和阶级分析理论,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关系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但阶级合作与冲突及二者的对立统一是阶级关系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存在着阶级合作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要正确处理阶级合作与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对立双方相互残酷搏杀,常有逾于人情的惨剧产生。受不同的阶级利益和不同的信仰驱使,不同阶级都会涌现出一批批硬骨头,他们宁折不弯,甘愿为自己的信仰和本阶级的利益而作出牺牲。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不共戴天,你死我活,都有自己铁骨铮铮的战士。山西作为双方最先重新交手的区域,绝不屈服、死不低头者大有人在。共产党方面,15岁的刘胡兰和16岁的尹灵芝,在同一年里(即1947年)走向铡刀。  相似文献   

6.
1957年反右派斗争前后,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两个剥削阶级"、"政治思想上的阶级"、"官僚主义者阶级"和"党内资产阶级"等概念.与此相联系,他逐渐把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党内正常的矛盾、斗争甚至意见分歧都当作一般意义上的阶级斗争,这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种意见认为,这是因为阶级的消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阶级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由剥削阶级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斗争转到被剥削阶级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斗争;由整个阶级的对抗和斗争,进到残余形态的阶级  相似文献   

8.
付金柱 《新视野》2012,(2):94-98
艾伦·伍德作为当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针对西方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试图从社会主义方案中把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分离出去的政治思潮,结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做了批判性的考察,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并呼唤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念的回归。在一定意义上说,伍德同她所批判的对象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一样,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元面相,共同为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庄新华 《党课》2007,(4):28-29
政治是阶级、民族、社会集团之间基于各自的根本利益所出发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活动。政治是个历史范畴,其内容和形式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政治是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及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每一个阶级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必须进行政治斗争,为此而制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应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都属于政治领域。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政治关系和阶级关系的解决,说到底都是通过政权来实现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进行夺取政权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正确处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中心任务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彻底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阶级的内涵、阶级划分的方法及依据、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其命运、阶级意识、阶级斗争、中间阶级的地位及作用等。在研究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部分西方学者呈现出坚持与肯定的态度,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试图"补充""修正""革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