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多卷本<毛泽东文集>的初步研习,揭示了毛泽东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寻的轨迹,以及他在这探寻中提出的至今仍富有价值的科学思想,从而说明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而绝非某些别有用心人士诬称的"民粹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一再强调要走自己的路,从中国实际出发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他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重要指导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及其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久,毛泽东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在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的同时,他还力求探索出一条能够保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毛泽东生命的最后20年,主要致力于上述这两个方面的探索,它们都是围绕着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题展开的。他在探索中所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重要准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代人,花了近百年的时间,艰辛探索,创立和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作为最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者,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前提;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相结合,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和独创性的理论,也有失误的教训,为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可供借鉴的经验。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志;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深刻性。既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又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准确掌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性,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哲学基础。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三代中央领导的创新理论,间接得益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主要载体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应用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巨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引下将取得更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奠基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深切怀念毛泽东同志,缅怀其丰功伟绩,学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趋势。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者和开创者。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敢于打破本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疑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创立的,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作了许多探索,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他还在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伟大先驱者。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基本确立,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提供了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这个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尽管毛泽东的探索出现一些失误,但我们仍然不能因此否认他的艰苦探索,否定他的探索对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作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开辟的。即使是毛泽东晚期犯下了一些严重错误,也为后人总结教训、修正错误、找到出路提供了观照。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56年毛泽东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难能可贵的可喜成果,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这份新的财富包括:一是必须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二是必须遵循一个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三是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立论基础——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四是必须坚持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建设,同时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对外交流。五是必须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对外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六是必须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建设,加强并改善党的领导。从1957年起探索陷入迷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成功实现了"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邓小平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继邓小平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同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分不开。他首先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接着又科学地对毛泽东进行了评价;继而还解决了如何从本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立足于现在的实际,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等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改革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赵曜 《理论前沿》2003,2(23):5-9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对这两大理论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特约请赵曜教授撰写了此文。  相似文献   

16.
把中国的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并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全国执政条件下能否找到一条保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是毛泽东为之不懈努力和探索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南方谈话"以苏联东欧剧变为背景,以中国怎么办为重点,以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核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断和光辉的战略思想,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理论基础,指明前进方向。自"南方谈话"以来,中国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做出了与"苏联模式"完全不同的创造性回答,从而开辟出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改革,实质上是去"苏联模式"、增"中国特色",既同苏联"切割"、又不"照抄"西方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理论体系和各项制度形成、确立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雪 《工会论坛》2010,16(2):153-154
毛泽东社会保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的形成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实践经验的总结,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保障理论的基本框架,鲜明地提出了建立中国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目的、原则和主要内容,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得到实践的检验。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保障思想,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在近半个世纪的进程中,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历史表明,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成功的实践,邓小平是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设计者、伟大实践的指导者和推动者。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继承者和开拓创新者。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并且把它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反映了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目标的全面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