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法制前海"是前海设立的主要思路之一,随着大量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地以及大批创新型企业入驻,前海的法律服务市场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随着大批企业开始入驻前海,作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机构,我们也开始了在前海的谋篇布局。"4月24日,在北京德和衡(前海)律师事务所(下称"德和衡(前海)")位于深圳南山区田厦国际中心23层的办公室,该所执行主任温贵和告诉《法人》记者。经过9个月的筹备,德和衡(前海)于2013年12月11日获批成立,成为第二  相似文献   

2.
<正>5月30日,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开业暨首批企业挂牌仪式于深圳五洲宾馆举行。大会由深圳市政府盛斌副秘书长主持,深圳市市长许勤、副市长陈应春、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胡继之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3.
近日,黑龙江省召开2009年全省环境执法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邀请10余家媒体参会,而对哪些企业仍在违法排污等情况一概"保密"。黑龙江省环保厅一位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这些材料是内部保密资料,不能让记者知道,部分记者因此而愤然退场。邀请媒体来采访,却又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很让人觉得有点"只想报喜,不想揭丑"的意味。急着要为违法  相似文献   

4.
资讯     
<正>现场深圳前海通与光启智能 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本刊讯日前,深圳市前海通有限公司与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IC卡技术研发、智慧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全面提升前海智慧城市创新管理与民生服务的能力,并不断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前海通公司是由前海联合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基于"身份识别+便捷支付"的核心业务功能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深圳的经济犯罪形态由传统的"跑厂"、"跑货"、"虚开"等粗放型模式,向涉众涉稳型、涉互联网化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大案频发,造成大量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E租宝"在短短一年半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500多亿人民币,受害人90万名,遍布全国31个省市,教训历历在目。本文从前海金融企业状况及特点、前海经济犯罪风险研判、前海经济犯罪打防对策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东 《检察风云》2000,(1):32-35
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一个大批工人下岗的企业,在职工们为生活而担忧,为工作而苦恼时,却有一双罪恶之手一年中接而连三地从企业的医疗费中捞走了近17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一剑 《法人》2013,(5):68-69
随着我国快递市场的竞争加剧,2013年将成为快递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正当我国快递业在转型升级大道上大踏步迈进的时候,国家将向快递企业收取"份子钱"的消息尤如当头一棒,狠狠地敲在快递行业的头上。4月24日,"邮政普遍服务基金问题研讨会"在京举办,十余家民营快递企业齐聚一堂,声讨"份子钱"。有报道称,业内称为"份子钱"的"邮政普遍服务基金",  相似文献   

8.
陶一桃 《法人》2014,(5):35-37
正前海深港合作区创造并开辟了深港合作的一个崭新并具有挑战性的模式。如果说以往的深港合作主要表现为要素的流通与往来,那么前海合作区域的创建,将使合作从单纯的要素流通领域,进入决定要素流动的制度层面陶一桃教授,1958年4月生于哈尔滨,1989年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早在1988年6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90年代中国与世界大会"的与会代表时说:"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次年5月,邓小平在与当时的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重申:"我过去说过,要再造几个香港。"或许可以说,在经济特区创办30余年  相似文献   

9.
老怀 《检察风云》2013,(13):64-66
生活中,有租房、租车的,可您听说过"租证"吗?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可以不上班,通过"出租"个人职业资格证,就能轻轻松松获利数万元。一级建造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各种资格证明码标价,"挂证"行业已悄然形成一条新的灰色利益链。这种"人证分离"的现象,虽然不合法规,却几乎不受监管,进而引发人们对工程质量安全的担忧。业内人士认为,"挂证族"风险重重,特别是建筑行业,挂证双方签订的所谓协议并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一方都无法免责……  相似文献   

10.
从201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开始,前海就吸引了众多期盼的目光:投资者、建设者、以及大量服务机构。随着一系列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工作也正在逐步展开:深圳国际仲裁院国际化的法人治理机制的建立,粤港澳合作商事仲裁合作平台的共建,创新公证法律服务模式的探索,前海商事法院和复合审判模式的设立……都为前海的法律服务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内地律师的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 本世纪初德国诞生的第一家"康采恩",如今已在许多国家广泛存在,并发展到相当完备的形式。我国目前163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中,约有20%属于这种形式。虽然某些规范性文件未直接使用"康采恩"名称,但实际却引导企业集团向这个方向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康采恩形式在整个集团中的比例将越来越大。本文试对康采恩的法律形式和特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些探讨。一、康采恩的法律形式及特点康采恩是以实力最雄厚的大垄断企业或银行为核心,把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在  相似文献   

12.
靳雨蓓 《刑警与科技》2013,(Z1):151-153
<正>在安防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市场国际化的前提下,产品竞争更加激烈,塑造品牌是赢得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的唯一出路。安防企业品牌营销现状提到"品牌"二字,许多安防人第一反应就是"产品竞争力"、"广告投放"或"企业文化"等。然而品牌绝不仅指这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品牌营销值得每个安防企业重视。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象征,是赢得市场的利器,品牌的建立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兴亡,而且更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荣誉。在这个品牌制胜的年代,我们需要品牌,安防领域的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品牌。纵观我国目前的安防产品市场,中小安防企业依然占据主流的位置。但是谈及品牌,却依然是大企业的天下。因为品牌,中小安防型企业在诸多方面都  相似文献   

13.
正截至7月底,福建省属所出资企业资产总额增至8539.81亿元,同比增长19.3%;2014年1至7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6.06亿元,同比增长13.4%;上交税费总额62.96亿元,同比增长12.3%……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却验证着廉洁二字值"千金"硬道理。2013年7月,一份名为《关于在所出资企业中深入开展建设廉洁国企活动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正式下发各所出资企业。由此,福建省国资委以打造廉洁国企为载体,落实党风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以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纷纷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召,开始进行海外并购。十几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数量大幅度增加,但并购结果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不少失败的典型。在跨国并购风险中,除了传统的政治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目标国劳工问题给并购的成败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日益凸显。本文从"触礁"的中国海外并购案例出发,警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刘巍  陶丽 《法制与社会》2010,(2):132-133
根据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是发展经济体中吸引外资数量最多的国家。外商投资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大量涌入的外资更唤起了我们对内资企业发展的担忧,我国对外资的优惠是否直接影响了内资的发展呢?本文从现行的外资优惠措施出发,力求在优惠外资和发展内资之间寻找平衡点,并提出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专利权质押贷款作为一项先进的金融理念,既可以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一条新的渠道,又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专利产出,帮助小微企业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也是推动知识产权商品化、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方式,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试点,却由于多种原因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困境,并尝试破解。  相似文献   

17.
梁斌 《法人》2005,(8):28-29
日韩的一些企业跨国并购最终失败,让世界看到的只是一群在刀尖上跳舞的“敢死队”,这不得不令人为海外并购热潮中的中国企业感到担忧。  相似文献   

18.
全球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缩写为"CSR")运动是"国际商界近十年最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这一运动是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发展的:CSR的理念风靡世界,但迄今为止对其定义、范围和方法却没有任何共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对CSR有不同的优先议题;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对CSR有不同的关注和准则;对CSR的激烈辩论涉及从含义到前景的一系列问题,参与者包括商界、专业群体、学术界、政府监管部门、国际  相似文献   

19.
日前,贵州省启动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贵阳电厂、永钢集团等20余家重点污染企业安装了“环保电子警察”,实行24小时监控,杜绝污染企业出现偷排、漏排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于舒 《法制与社会》2012,(17):144-145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为稳定物价,对国内各企业频频发动约谈。这种"约谈"方式在民间引起争议不断。本文试从探究"约谈"的基本概念及性质为出发点,分析"约谈"行为对企业自主定价权的影响及其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